有關語文教案匯總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7、拉薩的天空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書寫。
2.通過初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錄音磁帶;有關拉薩的音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有關拉薩的音像資料。
2、拉薩是我國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西部,走進拉薩,去欣賞那里別具風情的迷人風光,去仰望那與別處不同的天空。
板書課題:7、拉薩的天空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認讀生字新詞,了解詞意。
(1)去掉拼音,讀準生字。
(2)給生字找朋友。
(3)讀準新詞,并再回到文中,讀懂新詞。
(4)小組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3、先練讀課文,再把你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4、初步感知課文。
讀了課文,你想說什么?
學生自由表達,教師相機引導。
三、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
指名讀。
2、識記生字字形。
3、指導書寫。
忍:上面是刃,寫好丶的樣子,擺好丶的位置。
線:右半部的戔中的斜釣要有頂天立地之感,要寫得舒展。
晶:是品字形結構的字,借此可幫助學生復習入種字的結構。
【教學思路】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燕子媽媽要小燕子到菜園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在媽媽的耐心啟發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它通過認真仔細地觀察和比較,終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點。
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學習。學生自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自己想辦法記住,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課文。比如:分角色朗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表演課本劇,不能讓學生按著老師的預先設計來完成本課的學習。
2、激趣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并帶著問題讀書。
3、以讀為主,以讀代講,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朗讀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內容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無需進行過多的講解,給學生留有較多的空間和時間進行自讀自悟,通過朗讀,理解內容,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認識1種筆畫——橫鉤。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重難點】
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課前準備】
頭飾、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啟發質疑
1、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5課《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板書)
2、學生齊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①誰一次比一次有進步?②做了什么事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
(意圖: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質疑答難的過程,是積極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質疑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起點,為更好地理解課文作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自由地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并標好自然段。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圈出來的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同學,也可查生字表),多讀幾遍,記住它。
(意圖:讓學生圈點,主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同時,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通過多讀,聽別人讀,增強自主識字的'意識。)
3、練習把課文讀準、讀通。
三、檢查生字,課文的認讀情況
1、師出示本課生字。(首先出示帶有音節,然后去掉音節)。生認讀。
如有不會認讀的,交流一下,你用什么好辦法記住的,悄悄告訴他。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生評議。
(意圖:通過檢查,了解學生自學生字,課文情況,以利于有針對性的指導及時了解情況,靈活地進行教學。同時,同學間互相交流記字方法,優于教師的教。)
四、讀后悟,讀后疑
1、在剛開始上課時,同學們提出了那么多的問題,現在,這些問題你們都有答案了嗎?
2、生再讀課文,隨著你對課文內容的了解,你又有什么問題嗎?
(①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②每次看到了什么?③燕子媽媽為什么夸它?④“屋檐下”什么意思?⑤冬瓜和茄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意圖:再次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充分調動學生思維,課堂是學生的,就該把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知說出來,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五、小結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導入
1、大屏幕出示生字(帶詞),生開火車讀。
2、上節課我們學會了課文中的生字,還熟讀了課文,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隨著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同學們又提出了許多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大屏幕出示老師稍加整理的學生所提出的問題。
你們能提出這么多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老師相信你們也能自己把它們解答出來。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生讀全文,小組組長負責,其他人分別匯報,對這些問題的理解。
2、師指名小組匯報,其余組評價或補充。
3、師:除了小燕子發現的這些冬瓜與茄子的區別,你發現它們還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掛在枝上,冬瓜的花黃色,茄子的花紫色)。你是從哪兒發現不同的?
(第一段,書中插圖)
(意圖:這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同時,也能擴大課堂上信息交流量。同時,讓學生再發現冬瓜與茄子的不同,培養學生讀書仔細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三、品讀課文,表情朗讀
1、同桌朗讀練習,邊讀邊輔以動作,表情。
2、指名讀,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
3、生評價。
4、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頭飾)
(意圖:在課堂上演讀,變“講臺”為舞臺,最大限度地使學生的思想感情得到繁榮昌盛華對課文內容理解更深刻,從而也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同時,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更給了學生自由的空間。)
四、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三字的書寫筆順及每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師指導“回片”兩字。
3、生描,臨寫生字師巡視指導。
五、作業
排演課本劇。
教學目標:
1、 通過習作交流與講評,提高學生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修改病句。
3、 通過講評,提高同學們的能力,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學習英雄的優良品質。
教學重難點:
找出病句,修改病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新課:
老師通過這次,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的同學對歷史英雄人物知道那么多.甚至有的英雄人物老師連名字都沒聽過。你們真是了不起。老師從本班習作中挑選了“十大杰出英雄人物”。他們分別是:
二、佳作欣賞。
請幾名“英雄代表”誦讀他的英雄故事吧!
師:他們的英雄故事精彩嗎?那么其他的同學沒有被評為英雄人物也不要失落。下次我們再努力,爭取榜上有名。
三、修改病句。
出示病句:
1、 我們要學好課內知識,我們要多讀課外書籍,我們開闊眼界。
2、 躍進大別山途中最緊張、最刺激的戰斗之一。
3、 這幅畫沒得。
4、 聽到勝利的消息,戰士們高興得。
5、 三人母子都參加了當時的秘密情報工作。
四、修訂習作。我們都會找病句,修病句了,那么看看我們習作中有沒有這樣的病句?把它找出來,并修改通順。
五、師:
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都成了一名技藝高超的醫生了。也希望同學們以后在自己的習作中避免類似的錯誤。
王洋 劉佳俊 武媚 王思維 胡新宇
李新宇 聶麗雯 張玲 胡東陽 鞠鳳麗
同學們送給他們熱烈的掌聲表示祝賀吧!
學生上臺誦讀英雄故事
學生觀察,品讀,找出問題。
小組交流、匯報修改。
同桌間互換習作,互相修改,交流。
板書設計:
A、我們要學好課內知識,我們要多讀課外書籍,我們開闊眼界。
B、躍進大別山途中最緊張、最刺激的戰斗之一。
C、這幅畫沒得。
D、聽到勝利的消息,戰士們高興得。
E、三人母子都參加了當時的秘密情報工作。
教學目標:
1.感受古鎮周莊的奇麗,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2.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品味語言。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重點:感受古鎮周莊的奇麗,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難點:作者描寫美景、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
主教案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題,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及感情基調。
1.生齊讀課題。
2.師:從課題來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3.師:從這個“那”字中體會到了什么呢?
請同學們用極度喜愛、贊美的語氣再次讀課題。
感情強烈點,再讀一次!
二、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初游周莊。
2.交流匯報:日暮時分,作者來到周莊,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指導有感情地齊讀這一段。
三、學習課文第2到4自然段。
1.開書自由讀課文,再游周莊,想象畫面,感受周莊的美景。
2.指導交流、說話:你剛才游覽了周莊的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什么東西最可愛,最想跟別人說一說?
3.找出文章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地方,讀一讀,體會其含義。
如:
(1)橋啊橋,你是多么沉穩,任風起云涌,天翻地覆;你是多么堅韌,任流年似水,滄海桑田。橋,你是周莊的代表,是周莊的靈魂。
“沉穩”、“堅韌”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橋是周莊的代表,是周莊的靈魂?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如果說橋成就了周莊的美,那么,河升華了這種美。
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四、學習課文第5到8自然段。
1.學習過渡句:“如果說周莊的白天是屬于游人的,那么夜呢,便屬于這橋,這水,這屋子。”
這個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師:夜色中的周莊是什么樣的?為什么說夜便屬于這橋,這水,這屋子?
2.學生自學課文。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哪些句子寫出了夜色中周莊的美?用“﹏”劃出來,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2)哪個句子最能體現作者對周莊的喜愛?
3.交流匯報,結合匯報體會作者表達上的特點。
(1)①當太陽從黑黑的屋頂上沉下去,天變得昏暗時,在河上滑行了一天的船就像歸巢的鳥兒一樣,密密地擠在一起,或在橋洞下,或在小樹邊,互相依偎著,躺在靜靜的河上入睡了。
②河水不再是墨綠色,而是漆黑的了,就像一塊極平滑的大理石,給人以冰涼的感覺。
③于是,你的面前出現了兩個一模一樣的世界,一個在水邊,一個在水里。
④橋,不再是靜靜的、獸脊樣的了。它在河水的倒映下,在燈光的合作下“動”了起來。橋上的每一塊石磚,每一條縫隙,每一級石階,都呈現出不同的韻律。
(2)人散盡了,燈籠卻還亮著,像慈祥的老母那樣,用柔和的光。撫摸著那橋,當那河,那船……
4.自由地,有感情地讀自己認為寫得美的句子。
五、全文。
1.說一說,學這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目標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會認3個字,會寫5個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發雷霆、滾燙、汗流浹背”等詞語,理解詞義。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啦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
4.學習課文第一、二部分,啦解鯀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結果。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新詞,理清課文脈絡。
2.啦解鯀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結果。
教學難點:掌握理清文章脈絡的方法和“壤、浹”等字的字形和寫法。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洪水泛濫、人們深受災難的視頻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觀看視頻或圖片,激情導人
1.教師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濫、人們深受災難的視頻或圖片,學生認真觀看。
2.說說你看到啦什么?想到啦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沖毀人們的房屋,真是太可怕啦!
生:我看到人們在洪水中掙扎,有的被沖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無情啦。
生:我看到洪水淹沒啦莊稼地,人們的辛苦勞動都白費啦,這樣下去,人們不是被淹死,也要餓死啦。……
3.教師小結導人:是啊,這可怕的洪水災害一直以來都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傳說遠在上古時代,人們就深受洪水災害,在與洪災抗衡的過程中,上演啦鯀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師板書課題:鯀禹治水。
5.齊讀課題,理解課題,認識人物。
⑴鯀:是傳說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鯀死啦三年后,肚子裂開而鉆出的一個孩子,也就是鯀的兒子,后來成啦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詞,讀讀記記,并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加以理解。可同桌或小組共同完成。
3.給各自然段標上序號,并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四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交流解疑。
4.想想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自學反饋,交流互動
1.分段指名輪讀課文。
2.集體評議,及時糾錯正音。
3.教師強調字詞難點。
⑴字音:“壤”聲母是r,讀第三聲。
⑵字形:“壤”右半部分筆畫多,書寫時各個筆畫要對齊寫緊湊,注意有下方有三個橫。形近字:禹()旺()壤()湯()陜()寓()汪()嚷()燙()浹()
⑶詞義:
汪洋:形容水勢浩大的樣子。
息壤:是傳說中天帝的一件寶物,是一塊幾尺見方的黃土塊兒,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說一聲“長”,它便會迅速擴大,驅走洪水,露出陸地。
大發雷霆:比喻大發脾氣,高聲訓斥。
泛濫成災: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災害。
汗流浹背:浹,濕透,汗水濕透啦背上的衣領。形容汗出得很多。
4.齊讀課后“讀讀寫寫”及“詞語采集”中的詞語,加以識記。
5.提出小組交流后仍不能解決的詞句疑點,全班交流。
6.指名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啦什么。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上古時代,鯀與禹父子兩代人為啦消除水災,讓人們免受洪災之苦,想盡辦法,歷盡艱辛治理洪水。鯀借助神力偷出天帝的寶物——息壤用以趕退洪水,卻付出啦生命的代價;大禹繼承父親鯀的遺志,率領人們挖渠開山,疏通河道,最終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治服啦洪水。)
四、理清脈絡,練習概括
1.快速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指名反饋分段情況,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交代故事的起因,上古時代的中國鬧過一次大水災,人們受盡洪水的折磨,苦苦訴求天帝,可天帝毫不理會。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寫鯀同情人們的悲慘遭遇,偷息壤驅趕洪水,被天帝派火神殺死。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寫大禹繼承你志,帶領人們疏通河道,經過十三年的苦戰治服啦洪水。
五、學習課文,啦解鯀治水
1.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啦解故事發生的原因。
①鬧大水災,大地汪洋一片,莊稼、房屋都被淹沒啦,人們只好逃到山上或樹上去。因為缺吃少穿,餓死、凍死的人很多。
②人們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會。
a.理解“哀求”與“祈求”,想象人們當時會怎么做、怎么說,體會人們遭受洪水災害時的悲慘與無助。
哀求:哀告請求。
祈求:誠懇地、懇切地希望或請求。
b.理解“毫不理會”,感受天帝的冷酷、無情。
“理會”在詞典中有五種含義:①懂得,領會,如:“這段話的意思不難理會。”②注意(多用于否定),如:“人家說啦半天,他也沒有理會。”③理睬,過問(多用于否定)。如:“他在旁邊站啦半天,誰也沒有理會他。”④理論,交涉;⑤照料,處理。在文中應該選第幾項?(第③項)
c.教師小結:面對遭受苦難的人們,面對無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鯀再也不能袖手旁觀啦,強烈的同情心驅使著他要想辦法幫助人們治理洪水。
2.默讀課文第2—4自然段,思考鯀治水的方法與結果。
3.指名反饋,集體交流。
⑴鯀治水的方法。
①探聽秘藏息壤的地方。
②請神鳥帶路,請神龜挖洞,偷出啦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說一聲“長”,息壤便伸展開來,趕退啦洪水,露出啦地面,人們回到陸地上重建家園。
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再次啦解鯀治水的方法與過程。
④教師小結、過渡:鯀懷著一顆同情心,冒險偷出天帝的寶物,借助神力趕退啦洪水,但最終的結果
又是如何呢?
⑵鯀治水的結果。
①天帝發現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殺死啦鯀,奪回啦息壤。
②洪水重新泛濫,人們再次陷入災難。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再次體會天帝的冷酷無情。
六、課堂小結
1.學生自由交流對天神鯀的認識與啦解,感受其精神品質。
2.教師小結:面對人們身陷洪災的悲慘遭遇,天神鯀毅然冒險偷出天帝的寶物,想借助神力驅趕洪水,但最終慘遭殺害,但他的善良正義、為民造福、勇于獻身的精神卻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