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花園》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秘密花園》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秘密花園》讀后感1閱讀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們生活的道路。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在寒假中,我閱讀了許多書,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書就是美國兒童文學家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夫人最膾炙人口的作品——《秘密花園》。
這本書講的是瘦弱的小女孩瑪麗的父母在一場霍亂中被奪走了生命,導致她被迫到了姑父克雷文先生家。克雷文先生因為他太太的去世變得意志消沉。瑪麗無意中發現了因為克雷文太太去世而被封閉的秘密花園的“秘密”,她還找到了花園的鑰匙以及被常春藤擋住了的鐵門,并悄悄地溜進去。后來,她認識了善良的農家男孩迪肯,他們想“拯救”這個花園,所以他們每天都到花園里辛勤地照顧花草,使得花園又生機勃勃。后來,瑪麗也把這個秘密告訴表哥科林,科林也加入了保護花園的隊伍。原來脾氣暴躁,身體病弱的科林在瑪麗和迪肯的幫助下,慢慢得溫和、友善、健康。最后,克雷文先生回到莊園和科林團聚了,他們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為故事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書中的三個小朋友,他們有著不同的成長經歷,最后卻成為好朋友,成為了樂觀向上的人。一開始討人嫌的瑪麗因為家庭的變故寄人籬下,后來認識了迪肯并在他的影響下,從悶悶不樂變成了樂觀開朗,從自私變得樂于助人。失去媽媽,臥病在床的科林,一開始脾氣暴躁,對生活很悲觀。在接觸了大自然之后,他開始對生活充滿希望,逐漸變得性格溫和,積極樂觀,身體也變得健康了。最讓人喜歡的要數善良勤勞和積極向上的迪肯了。他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卻擁有美好的心靈。他喜歡大自然,友善對待動物和植物,還樂于幫助朋友,給身邊的人帶來積極的影響。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瑪麗和科林在迪肯的影響下,變得樂觀積極。所以我們要和心態好的人做朋友,這樣就能受其影響做一個陽光向上的人。我們也要讓自己成為心態好、品德好的人,給身邊的人帶來更多的正能量。
二,謙虛使人進步,我們不能做自大的人。謙虛能讓我們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我們通過學習別人的優點來完善自己。科林一開始總喜歡對別人頤指氣使,所以沒有人喜歡他。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
三,我們要向迪肯學習,他的樂觀積極是一種可貴的精神。每個人在生活中總會遇到荊棘和坎坷,挫折和困難,這時只要你拿出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它,風雨過后,就一定會出現彩虹。
四,大自然是人類的好朋友。熱愛并親近自然,能使人視野開闊,陶冶性情。在學習生活的空余時間,我們要多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用心去體會自然,發掘自然的奧妙。我們要保護好大自然生態環境,和大自然和諧相處。
五,身體是一切的基礎。我們要多鍛煉身體,多參加有益的運動,讓自己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的去投入學習和生活。
這就是有意義的《秘密花園》,我在這個“秘密花園”中流連忘返。
《秘密花園》讀后感2《秘密花園》這本書里的主角之一——瑪麗?倫諾克斯出生在印度,一年到頭毛病不斷,而且她的脾氣很壞,每天都要仆人照顧。她看上去的確很令人討厭:一張黃瘦的小臉,一頭又細又輕的頭發,單薄的身材,還有一副整天都是氣鼓鼓的表情。她的爸爸、媽媽很是不在乎她這個女兒。瑪麗也就對爸爸媽媽產生不了感情。
一天,瑪麗遠遠地看到媽媽和一位年輕的軍官在說話,兩人都顯的非常不安。瑪麗大約聽清楚了他們的談話,意思差不多就是那個軍官叫瑪麗的媽媽去山里躲一躲,瑪麗的媽媽說她還要去赴一個晚宴。最后瘟疫以最致命的的方式在傭人住處爆發。瑪麗躲在兒童房間里,哭了又睡,睡了又哭。沒有任何人想起她。就是這種特別的方式,瑪麗變成了孤兒。她被送往了一個貧困的英國牧師家里。牧師家中有五個差不多大的孩子。瑪麗與孩子們格格不入,孩子們馬上就不理她了,開始捉弄她,叫她“倔強小姐瑪麗”。后來瑪麗要被送往她的姑父家。她的姑父是一個性格古怪的駝背。
她在她姑父的那個莊園里認識了瑪莎,迪肯,花匠本,還有她姑父一直不愿提起的兒子―柯林。柯林老是說一些“自己要死了”“我活不長了”的話,不肯站起來。最后是瑪麗、迪肯發現了一座荒廢的花園(瑪麗姑父死去的妻子,生前最喜歡的花園,因為妻子的死去,瑪麗姑父就把那座花園鎖起來了十年),瑪麗他們用輪椅把柯林帶到了這里,讓柯林自信,慢慢地站了起來。他們還在秘密花園里種了很多東西,讓快要“死去”的花園又活了過來。當她的姑父再次推開那扇花園的們時,發現了站起來的柯林。他興奮極了,牽著柯林向莊園里走來。
《秘密花園》讀后感3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秘密花園》。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懂得了一些人無法給予的知識。
故事闡述了一個小女孩叫瑪麗,爸爸去世了,但媽媽是明星,家庭條件很好,可是媽媽不喜歡瑪麗,把它丟在別墅里,交給保姆撫養,因此瑪麗便成了一個任性,倔強的女孩。不久,別墅鬧瘟疫,人全死了,只有瑪麗健康地活了下來,她去了舅舅家,認識了迪肯,柯林。迪肯很快樂,認識所有的動物。柯林卻有病,整天宅在家。舅舅家有一個秘密花園,快要枯萎了,但這個事情,讓瑪麗從此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她將這個秘密花園變活了,而且和迪肯還幫助了柯林認識到了他沒有病,只是因為面對世界的情緒不好。最后,瑪麗、柯林、迪肯成為了秘密花園的主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內心就有千百萬種想法涌現出來。人要是沒有樂觀向上的心態,健康的人也會變抑郁,像瑪麗,她自從跟大自然交了朋友,情緒變了,態度變了。只要我們貼近大自然,愛護大自然,大自然將會賜予你無限的快樂。俗話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正是此事,一些知識是從書本不能完全得到的,只有將學過的知識,和自己的經歷融會貫通,方能完全理解。人給予不了我們的知識,就是大自然中所蘊藏的深刻道理。
還有柯林,以前的他并沒有病,而是面對世界的態度造成了他的抑郁,是大自然將柯林變成了一個健康的男孩。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得了絕癥,整天想著自己馬上就要死了,而有些人卻很樂觀,快樂的面對生活,因此病情就就慢慢好轉了。還有一些疾病,不僅僅要看你的精神毅力,還要看你面對疾病的態度。只要每天以微笑來看待自己的病情,生命就會出現奇跡,而不是每天哭天喊地,任疾病折磨,逆來順受,是不會有好下場的。不要聽從病魔的調遣,而是堅強抗爭病痛,主宰自己的命運。如果被病痛纏身,記住:每天要快樂的面對嶄新的自己。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吸一口新鮮空氣是多么難得。法國著名文學家大仲馬說過,“只有那些曾抱住幾塊脆弱的木板,在狂風暴雨的海洋里顛簸過的人,才能體會到一個晴朗的天空是多 ……此處隱藏9832個字……折就郁郁寡歡,那這個人也就一生也不會快樂。遇到挫折,我們應該像文中的瑪麗那樣,微笑面對。例如桌子上只有半杯牛奶了,悲觀的人,可能會唉聲嘆氣地說:“太倒霉了,只剩下半杯牛奶了!”樂觀的人,則可能微笑著說:“太好了,我還有半杯牛奶呢!”同樣的境遇,心態不同,人生的軌道恐怕也會不同。
就像我。有一次,我被鐵釘扎到了,也不知道那鐵釘有沒有生銹。聽同學說,如果破傷風的話,一個月便會死去。我嚇得面都青了。回到家,我告訴了家人,可妹妹卻樂觀地說:“放心好了,沒那么容易死。”我半信半疑。一個月很快就過了。一天,我突然感到十分頭疼,我悲觀地想:天哪,我還不想死!我立刻告訴了獨個呆在家中的妹妹。妹妹想了想,說:“我看,是你著涼了,所以才頭疼。”我不信,開始哇哇大哭起來,說什么“我快死了”之類的。無奈,妹妹叫回了正上班的媽媽,媽媽又把我送進醫院。后來,醫生診斷出我頭疼是因為我感冒了,而我根本沒有破傷風……
同時,成人比孩子更容易忽視快樂,甚至漠視快樂。童年是一去不復返的光陰。在兒童時代的那種對快樂的天然領悟和完全接納的能力,更是珍貴。 文中克蘭文老爺在愛妻過世之后,埋了花園的鑰匙,想借此阻斷對愛妻的思念,但是這卻使他淪為悲傷和痛苦的階下囚。隔斷快樂并不能換來寧靜,它只能使你郁悶不堪,在孤獨和痛苦中死亡,走向永遠的黑暗。快樂是人生之本,人如果沒有了快樂,就如行尸走肉一般。沒有了快樂,也就沒有了成功的喜悅。沒有了失敗的淚水。沒有了失去后的珍惜。沒有了一切的情感。 花園是在快樂中誕生,在悲劇中塵封,又是在快樂中開啟,這是一個多么戲劇性的轉變吶!
讀完《秘密花園》這本書后,我懂得了,讓自己快樂起來!我們無法改變整個世界,但我們至少能夠改變自己。要記住,讓自己快樂起來!
《秘密花園》讀后感14這是一本兒童讀物。
孩子學校在放寒假和暑假的時候,都會推薦一兩本課外書,這本《秘密花園》就是其中的一本。孩子讀之前我先讀了一遍,覺得真是一本好書,不僅孩子要讀,家長也要一起讀一下。
瑪莉出生在印度,傭人們對她百依百順卻被父母忽視,使她從小就性情乖戾。一場霍亂使她成為孤兒,只好被送到遠在英國約克郡的米瑟斯韋特莊園,和姑父克蘭文先生一起生活。
克蘭文先生由于妻子的死亡,傷心過度,性情變得陰郁古怪,消沉遁世。他的莊園里有上百間被鎖著的房間,還有一個十年不許人入內的秘密花園。我行我素慣了的瑪莉,意外的在旅鶇的幫助下找到了秘密花園的大門和鑰匙,走進了那個塵封了十年的秘密。而在走廊里聽到的哭聲,吸引著她找尋莊園之謎,卻沒人敢告訴她。
迪肯是一個整天在沼澤地里跑的男孩,和所有的小動物都是好朋友,也認識各種各樣的植物。他的姐姐瑪莎是米瑟斯韋特莊園一名女仆。通過女仆瑪莎的介紹,瑪莉對瑪莎的弟弟迪肯充滿了好奇,當他們第一次見面,一個對所有的一切好奇,而另一個對一切熟悉,使他們迅速的成為朋友。瑪莉在迪肯的幫助下,找到了開啟快樂的鑰匙,身體越來越健康,性格也比以前柔和了很多。
當瑪莉再一次聽到哭聲的時候,循著聲音見到了科林,一個十歲依然不能單獨行動,整天關在屋里不出門,覺得自己活不長,經常歇斯底里的發脾氣的小男孩。瑪莉的闖入讓科林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令人興奮。在瑪莉和迪肯的幫助下不僅找到了快樂,還找到了健康。
在這里不能不提瑪莎和迪肯的媽媽,索爾比太太,她是這本書里最睿智的人。正是因為她買給瑪莉的跳繩,才開始了這一段尋秘之旅。她知道孩子們需要接觸外面的新鮮空氣,并且給予了力所能及的幫助。
讀完這本書最主要的感想是有兩點。
第一,孩子們需要大人關注他們的內心。瑪莉和科林都是除了仆人照顧日常起居,沒人關心他們要什么,更沒人關心他們想什么,結果他們小小年紀就體弱多病,尖酸刻薄,刁蠻任性,愛發脾氣。而迪肯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樣子,身體健壯,朝氣蓬勃,喜歡自然,心地善良。
第二,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回歸大自然。書中大量描寫了孩子們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景。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讓兩個原本任性刁蠻的少年變得活潑開朗。而這些也是現在的孩子所缺失的。他們的周末和假期被各種培訓班和補習班包圍,很少有人問他們喜不喜歡。現代的科技讓他們周圍充斥著電子產品,而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魔力,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有條件的家長,還是盡量抽時間帶孩子去野外走走吧,畢竟,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課堂。
《秘密花園》讀后感15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初,瑪麗?倫羅斯的父母在一場霍亂中喪生,從小性情古怪的瑪麗被人們從印度送往了英國的約克郡的密素斯特莊園和姨父克雷文先生一起生活。我看到這時,總是想問:''這本書里怎么凈是讓人不開心的人或事呢?''我懷著這個問題看下去:從小一直放任自流、任性而自私的小瑪麗被無助包圍了。她在知更鳥的指引下找到了塵封以久的花園,并在花園里結識了農家小伙迪肯,并治好了科林少爺——一個總想會變成駝背、會死的少年的病。他們和花園在魔法下一起經歷了一場詩意的復活。身處痛苦和絕望中的克雷文先生聽到亡妻的神秘召喚,重返花園時,他找到了丟失以久的快樂,開啟了通往從前、未來的門。我漸漸明白了,作者首先采用對比的方法,讓我們看到孤單,寂寞對什么事都感到厭惡的瑪麗,結識到了朋友之后,漸漸開朗,漸漸變的漂亮,漸漸讓我們感到判若兩人的瑪麗。
本書讓我明白了友誼的價值。活潑的狄肯,用自己真誠的心打動了對什么事都厭惡的瑪麗,打動了身患重病對生命不報有任何希望的柯林,使他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
如果我是瑪麗,我會更加的厭惡所有的人或事,因為在這個家庭里,我的父親是一個終日不回家的人,而我的母親也只會每天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舞會,并不在乎我的存在,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我感到孤單寂寞漸漸的性格孤僻,有誰不會變成這樣呢?
讀了此文使我深深的體會到痛苦是人心最堅固的隱秘,人們往往不由自主地堅守著。漫漫無期的沉郁,再加上歇斯底里的發作,不斷地侵蝕身心。快樂猶如花園中的一片陽光,也如迪肯的魔法,向人們傳遞著古老的寓言:對快樂的天然領悟和毫不遲疑的接納。快樂與痛苦不一樣,那是付出,而不是收獲;那是堅持,而不是放棄;那是勇敢,而不是膽怯;那是冬日里的陽光,而不是秋天的落葉。
同時,成人比孩子更容易忽視快樂,甚至漠視快樂。童年是一去不復返的光陰。在孩童時代的那種對快樂的天然領悟和完全接納的能力,更是彌足珍貴。文中克雷文老爺在愛妻過世之后,埋了花園的鑰匙,想借此阻斷對愛妻的思念,但是這卻使他淪為悲傷和痛苦的階下囚。隔斷快樂并不能換來寧靜,它只能使你郁悶不堪,在孤獨和痛苦中死亡,走向永遠的黑暗。反之,一如既往地維系希望——快樂需要勇氣。
快樂是人生之本,人如果沒有了快樂,就如行尸走肉一般。沒有了快樂,也就沒有了成功的喜悅;沒有了失敗的淚水;沒有了失去后的珍惜;沒有了一切的情感。花園是在快樂中誕生,在悲劇中塵封,又是在快樂中開啟,這是一個多么戲劇性的轉變,關鍵在于快樂。正如伯內特所說:有花園就有未來,有未來就還活!
我喜歡秘密花園這本書,更希望擁有狄肯那樣寶貴的友情,讓我的生活充滿陽光,歡樂。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