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母親讀書筆記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懷念母親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懷念母親讀書筆記1文章主要講了“我”讀大二時母親因病逝世,后來,當“我”到德國留學時,母親和祖國母親頻來入夢,這使“我”更加思念故鄉,思念故鄉的老朋友,在國內“我”只懷念一個母親,到國外后,在我的懷念中又增添了祖國母親。
這篇文章使我懂得: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
那一次,我的手被水燙傷了,當時正是晚上天黑的時候,媽媽騎著車子,頂著深藍的夜空,讓星星為她引路,讓月亮伴她身旁,可謂是“披星戴月”!媽媽買藥回來之后,細心的為我把藥涂上,傷口頓時感覺無比清涼,看一眼媽媽,額頭上冒著豆大的汗珠,不知是急的,還是累的,在媽媽的細心照顧下,我很快痊愈了,之后的幾天里,媽媽幾乎是睡著過去的,這使我體會到母愛的無私!
母親是黑夜中引路的啟明燈;母親是幫助我叩響知識大門的守門人;母親的臂膀是我們這只小船疲憊時停泊的港灣;母親是天底下最無私的人;母親的愛是天底下最無私的愛;母親的愛激勵著我向前;母親的愛,使我們的心底永遠溫暖!母親,我愛您!是您哺育我成長,是您看護我長大,千言萬語最終匯成一句飽含深情的話語:“母親,我愛您”!
懷念母親讀書筆記2學習了《懷念母親》這一篇課文,使我的心深深的被觸動了。
這篇課文作者季羨林是我國著名學者、國學大師,他曾經有過長達10年的留學生涯,在多年的求學過程中,他遠離故鄉,遠離祖國母親。對母親的思念,對故土的眷戀,對祖國的期盼,一直伴隨他走過在異國的孤獨歲月。
這篇文章中寫了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在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去世,他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痛哭了好幾天。從此,他失去了母親,一想到母親,他就會淚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國之后,經常夢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在1935年11月寫的四篇感人的日記中,我讀出他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愛著祖國和遠在祖國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寫了一篇名叫《尋夢》的文章,表達了他熱愛兩個母親的情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一定好好學習,報答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
懷念母親讀書筆記3母親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給我們愛和關懷;在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是母親幫我們解決;從嗷嗷待哺到學會走路,都是母親一手教的。母親給予了我們太多太多,不是嗎?如果沒有了母親就等于是一個靈魂不全的人,小時候和母親在草地玩耍的畫面,都將成為永久的回憶。母親為了自我的孩子,能夠犧牲一切拋棄一切,母親也是孩子的良師益友。
以往讀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一心求佛,佛祖告訴他:“你看見的第一個光腳為你開門的人將是你的圣人。”青年便挨家挨戶的敲門,可令他大吃一驚的是,第一個赤腳為他開門的人竟是他的母親!母親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可是我們往往看不到這種付出!
祖國母親把自我的血液變成滾滾河水,把自我的肌肉變成一塊塊農田,把自我的眼睛變成了郁郁蔥蔥的樹木。而人們呢?卻在肆無忌憚的亂砍亂伐,把污水排入清澈的河水中。祖國母親為人類付出了一切,可是人們有為他做過什么呢?
等人們失去一件東西時才后悔莫及,但擁有他的時候卻不珍惜,祖國母親和親生母親為我們付出了這么多,我們也要知恩圖報才行!
動物等父母老了也會照顧他們,更何況是我們人呢?我們要感恩生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用行動來回報他們!
懷念母親讀書筆記4今天,我于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語文課文《懷念母親》一課,讓我有許多感受。在這里,我就與大家分享一下。
這篇課文通過會議的形式,介紹了兩位母親——生母與祖國母親,以及對他們的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生母永久的悔恨和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我對這句感受頗深:“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我真是可憐作者呀!由于作者長期在外求學,在母親身邊的時間不多,對母親容貌記憶不深,因此只能盡力的懷念,不斷地回想。
正好,我也剛從濟南市素質教育基地回來,作者思念母親的迫切新型我也深有感觸。剛到基地一天,便是仲秋佳節,這本是應該一家人團團圓圓吃月餅的時候,高高的圍墻卻把我們與家人分離開來。雖然那里有圓圓的月餅,卻不如家里吃得香甜;雖然那里有噼啪的禮炮,卻不如家里看的熱烈。我想家,想母親,想得簡直不能忍耐!在夢里,我夢到母親,夢到母親慈祥的看著我,夢到母親用手輕撫著我,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著那夢的時候,夢,卻不知飛到哪里去了。
因此,我應該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個只會在母親懷里撒嬌的孩子了,我必須盡自己之力,孝敬母親。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這里,我便懷著那寸草之心,像普天下所有母親說聲:“萬事如意,永遠健康!”
懷念母親讀書筆記5前幾天,我們學了一篇由季羨林老先生寫的《懷念母親》的課文,讀了以后,我不禁思潮起伏。
季老先生在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的生母就離他而去,這是,還在讀大學二年級的季老先生每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甚至想隨母親與地下。讀到這兒,我突然想起了自己,“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是呀,我有媽媽,有一個關心愛護我的媽媽,我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好好的孝敬她、報答她。當我讀到季老先生在日記中寫得“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長眠于地下的母親,正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這段發自肺腑的話我又想到了我很遲回家,媽媽焦慮的神情,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我在國內的時候,只懷念,也只有可能懷念一個母親。到國內以后,在我的懷念中增添了祖國母親。這種懷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時候異常強烈。”這是季老先生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話“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她,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是呀,祖國就是我們的第二個母親,離開了她,我們就會無法生活。
我一定要好好報答這兩位讓我一生受益的母親。
懷念母親讀書筆記6昨晚我在預習新課文時,無意中讓我發現了一篇文章《懷念母親》,于是我把這篇文章讀完了,這篇文章令我思緒萬千!
這篇文章中主要寫了: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在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去世,他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痛哭了好幾天。從此,他失去了母親,一想到母親,他就會淚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國之后,經常夢到自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在1935年11月寫的四篇感人的日記中,我讀出他不但愛自我的母親,還愛著祖國和遠在祖國 ……此處隱藏5293個字……
“那我陪你去。”我說。
“這么近,不用。”母親很堅決。
“反正現在我也沒什么事,就陪你一起去吧。”我也很堅持。
于是,我攙扶著母親向居委會走去。
不料,本來每個星期二都有街道醫生來居委會坐診的,這天居然沒有。我有些憤怒,母親安慰我說,“沒事,沒事的。”我倆只能悻悻然打道回府。從家到居委會只不過三、五百米,母親竟然歇了二回。那時我只是感嘆母親真的老了,沒警覺到媽媽的心臟又出問題了。
這里有個錯覺,誤導了我。因為我媽剛出院不久,就在1月20日出院后的復查中,醫生告訴我,我媽的各項指標都還可以,稍加注意應該沒什么問題了,叫我們放心。當時我心中大喜——老媽不又過來一個坎了嗎,活過九十是必須的。所以,母親的行動盡管緩慢了些,我的心思就根本沒朝不好的方向去想。
回到家中,母親依然興致勃勃的看起了抗戰劇,我呢忙著準備晚餐。不一會兒,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四菜一湯也擺上桌了。我喝著小酒,陪著兩位老人聊天吃飯,那天母親的胃口還行,一小碗飯吃的干干凈凈還喝了一碗湯。我媽是追劇狂,飯后早早的坐在電視機前,等著她心愛的抗戰劇開播,我呢和老爸還在餐桌上邊吃邊聊,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
吃完了飯洗刷好碗,我父親早早的上床了,我就陪著母親抗戰,和她聊聊電視劇的情節。母親好像很高興,特別的健談。平時到了十點總是要催我回去,那天她好像忘了時間,過了十點還在談笑風生。倒是我一看時間差不多了,準備起身走人了。未曾想到,這一走竟然成了永別。
回到家,洗了個澡,上了回網,眼看凌晨一點多了,心想還是睡覺吧。哪知剛躺在床上,手機就驟然響起,拿起來一看是父母家的電話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大事不好。果然電話那端我清晰地聽到母親氣喘吁吁的聲音。我急切地說道:“別等我啦,快打120,趕快送醫院!”
我以再快的速度趕到了醫院,救護車還沒到來。急診部門口我焦急的來回踱步,一根接著一根的吸著煙,心中在暗暗祈禱。不一會兒,救護車呼嘯而至。一打開車門只見母親微睜著雙眼無聲無息,任憑我怎么叫喚都沒有反應。由不得多想,我們一行人簇擁著母親,飛快地來到了搶救室,醫生和護士即刻緊張有序的開始了搶救。一番忙碌后,醫生對我說,已經沒有呼吸了,還要不要搶救。我毫不猶豫的說,要!一定要!任何代價都要!醫生還在告知著什么,我哽咽著說,“醫生別說了,我知道我理解,快搶救吧。”
終究還是無力回天,醫生遺憾的說,要是早半個小時送到就有救了。2月27日,凌晨2:30分,母親因急性左心衰經搶救無效,撒手人寰了,享年88歲。
太突然了,我悲痛欲絕,三個小時前母親還和我有說有笑的,三個小時后我們就陰陽兩隔了。這叫我如何接受這個事實呢?
至此,痛苦和自責始終籠罩著我,揮之不去。真希望這是一場夢啊,醒來依然能看到母親慈祥的面容,依然可以和母親拉拉家常聽聽她那親切的笑聲。
……
就在這個星期六的下午——母親離開我們的第三個星期六,我習慣性的來到父母家。
一進門,我看到老父親端坐在電腦前打著瞌睡。我走到他身邊,輕輕叫了聲“阿爸”。
老爸醒了,環顧四周抬頭看著我。“啊,你來了。你媽媽呢?”
我心一酸,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嘴唇哆嗦著說道:“姆媽出門了,伊等一歇就會回來額,肯定會的回來額。”
老爸感覺到我聲音的異樣,抬起頭疑惑的看著我,他猛然醒悟,隨即默默地低下了頭,用手顫巍巍的擦拭著眼睛。我雙手按住老父親的肩膀輕輕的搖了搖,試圖安慰安慰他。
此刻空氣就像凝固了一樣,照在窗臺上的陽光也顯得那么慘淡。我們就這樣默默無語地度過了漫長的幾分鐘。老爸終于說了句:“你老媽每逢星期六都是很興奮的。”我也默默地點了點頭。
是的,老爸說的沒錯。因為好多年來,每個星期六,我們在上海的子女都會聚到父母家陪伴他們,這天也成為母親的最快樂的日子,她幾乎每天都要看著日歷企盼著星期六的早日到來,而到了這一天她又會算著時辰仔細傾聽門外的腳步聲準確地說出誰誰誰到了。
如今,星期六還是星期六,家還是原來的家,但我們心中的天空崩塌了。一大家子還是聚在一起,卻沒了往日的歡樂。
母親走的很安詳,也沒什么大的痛苦。我想,也許是最后一刻,我們分擔了她的痛苦,我們用痛徹心扉的痛送別了媽媽,愿媽媽黃泉路上一路走好不再受苦,來世我們還做母子或是母女。
母親養育了我們子女五人,尤其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其艱辛是難以想象的,但母親用隱忍的性格和柔弱肩膀硬是撐起了這個家。她把愛都給了我們,留給自己的卻是一身的傷病。這種只求付出不圖回報的母愛,用任何文字去形容都是蒼白的。正是這種偉大的母愛,庇佑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生生不息。你唯有用心去體會才能感受到這種愛的震撼,所以母親不死,母親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所以,《懷念母親》這本書告訴我們,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雖然地域不同,但母愛的本質都是偉大的。
懷念母親讀書筆記15最近,我學習了《懷念母親》這一篇課文,心潮起伏,心中頗有感觸。
這篇課文以回憶的形式,講述了作者對兩位母親——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都懷有同樣的懷念和不變的情懷,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和對祖國母親不變得愛意。這篇課文讓我感慨萬千,心中有說不完的話。
作者6歲離開了自己的生母,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迷糊,直到他上大學二年級母親棄養,這么多年來他沒有得到過最無私的母愛,沒有得到一點安撫和溫暖,他反而怪罪自己沒有盡孝而在心中留下了永久的遺憾,我頓時肅然起敬,熱淚盈眶,如今我們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可是有幾個人對母親說了“我愛你”。我接著往下讀,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作者的悔恨之情。讀著讀著我深感疑惑,作者又為何將祖國視為母親,帶著疑問,我繼續品讀。作者身在異國他鄉,心中還時時刻刻都牽掛祖國,是有一顆多么赤熱的愛國心!遠居海外他本應該股過上安定的日子,可他卻在學業卓有成效后又來報效祖國!多么令人敬佩。
看完課文,我更是受益匪淺:世界上最真實最真切的感情是母愛,最難忘懷的是思母之情。作者懷念的是深沉的母愛,而思念之情和赤子之心又總在作者心中激蕩。我們體會著作者遠離故土、獨居海外的思鄉之情,我們也感受著作者失去母親后的痛惜和悔意,兩種濃濃的真情匯聚在一起,深深打動著我。我們也要做作者一樣有孝心的人,多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多對父母說我愛你,哪怕是芝麻大的小事,也會讓父母開心,所以要抓緊人生中的一分一秒,別愛的太晚。然而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像作者一樣愛國的志士,正是他們用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為我們帶來和平:寧死不屈的黃繼光,百折不撓的狼牙山五壯士,壯烈犧牲的邱少云……每一個人都有一段傳奇,他與作者一樣有火熱的愛國情懷,例如,狼牙山五壯士,他們為了大家的安危,舍小家為大家,渾然不顧自己的危險,轉移群眾,舍己為人,為群眾架起了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橋,這種精神令人贊嘆不已。這不正是“作者”嗎?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應該學習作者,共同懷著一顆孝心和一份火熱的愛國情懷。去孝敬父母,去報效祖國!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