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敘事作文合集七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jié)敘事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今年是xxxx年,也是虎年。因此人們特別關注虎。今年的春節(jié)我特別高興,因為我屬虎,也代表著我12歲了。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起床了。雖然清早起床后還是有幾絲睡意,但我還是很快就沉浸到了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中了。
刷牙洗臉過后,我就跟著爸爸媽媽上樓頂拜年了。我們拜年的東西可多了,有各種水果、餅干和糖,還有一只大肥雞呢!這些東西全部裝在一個用木頭做的大托盤上,然后放在裝香用的香爐后面。再把許多根“香噴噴”的香和兩枝紅色的蠟燭點燃后插在香爐上。準備好這些東西,就是萬事俱備,只差拜年了。隨著檀香的香氣彌漫,我們開始拜年了。大人雙掌和拼,五指并攏,彎著腰拜了三下。然后,我也學著大人,有模有樣地拜了三下。就趕快跑到后面去了,因為爸爸要放鞭炮了。并不知情的妹妹被突然的巨響嚇到躲到媽媽身后,一手抱著媽媽大腿,一手捂著耳朵,不時地揉著眼睛。
拜完年后,爸爸命令我和弟弟把姑爺送給我們的那一個煙花拿來。這時,我們高興極了,興高采烈地把煙花捧到樓頂。隨著一聲巨響,煙花在空中綻放,我們看著這美麗煙花,甜甜地笑了。妹妹更高興,連聲“耶耶耶”手舞足蹈地叫。然后,我們又把別的煙花燒了,過了一會兒,煙花就被我們燒得一干二凈。
難忘的時刻不止這么少,煙花燒完后,我們就吃早餐了。我覺得,那天的早餐特別美味。吃過早餐,我見人就說:“新年快樂,恭喜發(fā)財。!”就這樣,我得到了很多利是。
難忘的春節(jié)雖然過去了,但在我的腦海里,還不時地浮現出那些些快樂的情景。我特別喜歡今年的春節(jié),因為我屬虎,今年我做主。
天,是我們中國人最喜慶的節(jié)日——春節(jié)!我們小區(qū)處處掛滿了大紅燈籠。想知道我們家是怎樣過年的嗎?那就一起來看看吧!
早上,我早早地起床,迎接這新的一年的到來。我們吃早飯時已經十點五十多了,媽媽說晚一點吃早飯不吃午飯,團年飯就多吃一點。吃完早飯,我與妹妹玩一會就兩點多了!我出去到小區(qū)散一下步,意外看見池塘的噴泉開放了。噴泉真美!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五點多鐘。我要回家了,哇!原來我們已經準備吃團年飯了呀!
團年飯真豐盛呀!有紅燒魚,有豬肚雞,有豬蹄,有豬腳……真多呀!我口水都情不自禁地流出來了呢!我們一邊津津有為地吃,一邊等待春節(jié)年歡晚會的到來。天黑了,陽臺外面有人放煙花,爸爸說晚上12點煙花最美了!我們吃完團年飯,晚會也開始了。節(jié)目真精彩!歌聲令人陶醉小品的讓人笑得合不攏嘴,相聲演員說起話來滔滔不絕,變魔術的真是不可思議……我不知不覺也睡著了。
“轟'“轟’我被放煙花的聲音吵醒了,我們到陽臺上一起看煙花,煙花可真美!好似一朵朵鮮花在天空中綻放,五顏六色的花瓣在空中慢慢消失……好美呀!看完煙花,我們也慢慢入睡。
現在,我們應該向20xx年告別,迎接嶄新的20xx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讓自己的夢想展翅高飛!
春節(jié),即每年陰歷一月一日。春節(jié)時,小朋友們最喜歡干什么呢?我最喜歡的,就是放鞭炮啦!
每年春節(jié),我都穿上羽絨服,出去放鞭炮。每次放鞭炮,我還沒放時就被吵得不得了,因為不光我在放鞭炮,全國的人都在放鞭炮。并且,每次放鞭炮,都是我高高興興地去,垂頭喪氣地回。因為“時間總說謊”,我覺得很快的時間,過得這么快。一過年,我就異常的興奮。我最喜歡放鞭炮,我在家里玩游戲都趕不上放鞭炮興奮。每次當我看著鞭炮帶著哨聲飛上天空,隨后在天上“砰”的炸開了鍋,心里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興奮和激動。傳說,每到春節(jié),就有一種叫“夕”的怪獸來搗亂。人們想了一個辦法,每到“夕”來搗亂時,人們就把竹子燒掉,發(fā)出“乒乒乓乓”的聲音,“夕”就被嚇跑了。
如果我是時間神,我一定把時間調到春節(jié)去,好好地玩兒一番!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每個地方的文化都具有很強的地域特點,就像北方文化的粗獷,南方文化的細膩。一個地方的文化是該地方的群體在學習積累生活經驗、行為特質、道德規(guī)范的過程中形成的,它對每個人的成長都具有巨大的影響,每個人身上都會有屬于地方的文化烙印。正如馬林諾夫斯基在《文化論》中認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風俗—人體的或心靈的習慣,他們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滿足人類的需要。”
文化是特殊的而又是普遍的,相比于整個中華文化,家鄉(xiāng)文化是特殊的,但家鄉(xiāng)文化的特殊并不與中華文化相悖,相反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家鄉(xiāng)文化豐富著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寓于家鄉(xiāng)文化的洪流中,可以說家鄉(xiāng)文化是樹之本、水之源。習俗是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積久而成的,而春節(jié)和中秋節(jié)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代表團聚的日子,有關習俗更是難以數盡。
我的家鄉(xiāng)是在湖南省衡陽市的祁東縣的風石堰鎮(zhèn),現在就讓我來說說我們家鄉(xiāng)關于春節(jié)和中秋節(jié)的一些習俗吧。春節(jié)在中國來說,是最大的一個節(jié)日了,不管身在何處的游子都會想盡辦法回家來和親人團聚。在過年的前一個月,家家戶戶都會早早開始準備年貨,這是因為越靠近除夕,東西越貴。大部分的東西會被儲存起來用作春節(jié)期間拜年時給客人享用,而少部分就是我們小孩子每天的零食。在除夕前
一周,我們這的農貿市場將會連續(xù)一周趕集,而父母就會把除夕夜的東西都準備好。而在這期間,我們全家會把所有的屋子打掃干凈,說是可以把上一年的晦氣全部都清掃出去。春節(jié)中,春聯是必不可少的,在除夕那天,我們會用漿糊在每個門口天上帶有祝福的對聯,以此來表達對來年的期望。在除夕夜里的飯菜是最豐富的了,許多我們平時不怎么吃的都搬上桌子了,像我家,荷葉煲雞、米粉蒸老鴨、酸辣魚、魷魚、豬肚,泥鰍等,這些是絕對會出現的。在吃飯前,我們會被勒令先不準靠近桌邊,因為大人們會先擺好碗筷放桌上,再添一點米酒,這便是我們的祭祖了。而我們這時便拿著已經切好成圓柱狀的白蘿卜和紅蠟燭去門口,把它們擺成一條,然后一一點燃,目的是避免那些“先祖?zhèn)儭泵月罚龑鼈儨蚀_的找到自己的家。一般等天黑了以后,每家都點上了,那時候放眼望去,一排排閃閃的星光,在夜里特別美麗,耀眼。大概要等上半個小時后,“先祖”們吃玩了,我們也就上桌一起吃年夜飯了。打開電視機,調到中央一臺,看著聯歡晚會,說說笑笑的,一頓飯在觥籌交錯,歡聲笑語中過去了。然后就是守歲了,除夕守歲是我們很重要的習俗之一,一家人圍坐爐旁閑聊,看著聯歡晚會,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到來。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唐太宗李世民也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然后就是“開門爆竹”了,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聲除舊迎新。一般在除夕那晚的12點50開始就有人開始放爆竹了,就是為了第一個放這開門爆,等這第一聲響了后,便陸陸續(xù)
續(xù)的一聲接著一聲的響起來了。就如在對山歌一樣,這里唱來那里和一樣。接下來就是拜年了,因為奶奶在家里,是長輩,所以一般我家是初一都在自己家,清晨起床,穿上準備好的新衣服,新衣服也是必須的,從里到外都是新的,這是希望新的一年有一個新的、美好的開始。從初二開始,就會一直走親戚了,這是我們小孩子最興奮的時候了,因為可以拿很多的壓歲錢,而我們拿著這些壓歲錢,大部分會給大人,小部分就去買鞭炮。幾個小孩子在一團,看誰扔得遠,誰的又比較響亮。這種日子大概持續(xù)到初十的時候才漸漸減少了。 現在再說說中秋節(jié)吧。 中秋節(jié),農歷八月十五,我國的傳統節(jié)日之一。關于節(jié)日的神話故事有很多種說法,而被我們所熟知的就是嫦娥奔月、吳剛砍桂樹的故事了。而歷史的記載也有很多,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xiāng)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jié)日的必備禮品。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外地打工了,中秋節(jié)在家鄉(xiāng)感覺漸漸的淡了,但是基本的還是不會變的。在我們家鄉(xiāng),當一縷縷桂花的香氣從遠處飄來時,我們便知道是中秋節(jié)將要來臨了。家里早早就會準備代表團圓的月餅,還有各種各樣的圓圓的水果。
月餅的種類很多,有蛋黃的、綠豆的、桂花的、花生的等等,琳瑯滿目。在秋高氣爽的晚上,迎著陣陣的桂花香,一家人吃了熱熱鬧鬧的吃了一頓晚飯以后,就提著孔明燈跑到山上或者空曠的地方去,每個人在燈面上把自己想對家人的祝福的話語都寫在上面,然后一起放到天空,看著它們慢慢的升上了寧靜而深邃的夜空中,好似將要把這些祝愿都帶給遠方的親人之中去。當又圓又亮的月亮已經高高的掛在夜空時,我們會搬一張桌子到樓頂上,然后擺著各種各樣味道的月餅,蘋果,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擺滿了桌子,都是圓圓的,像極了天上那一輪圓圓的明月。大人們會一人一杯酒,圍坐在桌邊,一邊聊天一邊賞月,而小孩子們便會一邊吃著月餅,一邊互相猜對方的謎語,或者玩著熟悉的游戲。有些人還喜歡在們門口兩邊各掛這一個紅紅的燈籠,徹夜亮著。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于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過過鄉(xiāng)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有人說,年的味道越來越淡了,許多傳統的習俗被我們漸漸地遺忘了,大為傳統文化的遺失而痛心,其實大可不必這樣,仔細觀察一下,真正的體現中華文化精神的習俗都還在,一起吃團圓飯、走親訪友、中秋賞月。吃月餅不都還在嘛,真正流失的只是那些與社會發(fā)展相背的,比如以前帶有迷信色彩的習俗,沒有一成不變的習俗,時代在變,生活在變,我們的需要也在變化,因此習俗也必然會跟著變化,死守著幾千年不變的傳統,任何習俗都會失去它的生命力的,如何在新的條件下變化而不失其本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家鄉(xiāng)在臨湘,這里過春節(jié)是非常熱鬧和喜慶的。
為了過好春節(jié),人們差不多從臘月初旬就做起了準備,臘肉、臘魚、臘雞、臘鴨這些是必須要的,條件好一些的人家,會買些野豬肉等野味來腌制。有的會買一些牛肉來做五香牛肉。在我家,媽媽每年都是會做幾壇子腐乳的,買來整板的豆腐切成小塊,在一個大紙箱里一層稻草一層豆腐的放好,等到長霉后,再把霉處理干凈,按一定比例的鹽和辣椒拌好后橋諫會持續(xù)一個多小時,人們歡喜迎來新的一年? 正月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男人們午前要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而我們小孩向客人拜個年,說聲新年好、恭喜發(fā)財就能得到許多壓歲錢。
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的又一個高潮。在這一天的晚上,會有許多的節(jié)目,如放焰火、晚會、舞獅舞龍等,這一天大家還要吃甜甜的元宵,這真是快樂美好的日子。
一轉眼,到了正月十六,學生該去上學。大人該去做事,熱鬧的春節(jié)就這樣飛一般的走了,但也迎來新一年的美好。
春節(jié)是家鄉(xiāng)的傳統節(jié)日,也是最熱鬧的節(jié)日。
春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回到了老家。前兩天早晨,我被鞭炮聲的響聲吵醒了。往外一看,外邊的人都在放鞭炮。我也拿出媽媽給我買的小鞭炮,找了幾個小朋友玩起來。我從盒子里拿出了一個小鞭炮,左看右望,發(fā)現一面墻上有個小洞。就把鞭炮放到里面,點著了導火線,急忙把耳朵捂住向外跑去。沒有跑出一步的時候,只聽“啪”的一聲,我被嚇呆了。回頭一看,洞里冒出好多煙。
晚上,是我們吃團圓飯的時候,媽媽和奶奶做了許多許多好吃的,有餃子、有蝦、有炒菜、有炒肉……我們全家都坐在一起,高高興興地吃起了團圓飯。這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吃年夜飯,看春節(jié)晚會。我覺得,這一天是一年中最幸福的。
吃完團圓飯,就是我最高興的事了——放煙花!爸爸把煙花放在院子中,隨后把導火線點著后,趕緊往遠處跑,只聽“呯”地一聲,天空中出現紅、黃、藍多種顏色。我看到,天空中的煙花越來越多,原來是家家戶戶都在放煙花。有圓型、方形、半圓形……五彩繽紛的煙花把天空裝扮的格外平涼,把我看的入了迷。煙花真漂亮,但是它的的美麗我無法形容……
時間過得飛快,這一天很快就過完了,我真想再過一次年。
春節(jié)是我國最隆重最傳統的節(jié)日,春節(jié)又叫過年……春節(jié)前到處可以看到張燈結彩,商場里的人是人山人海,川流不息,你擁我擠的搶購年貨。最吸引我的還是過年的趣事。
大 年初二,我和媽媽、爸爸一起乘坐火車去外婆家過年。這里很熱鬧,家家戶戶都掛紅燈、貼對聯,有時可以看大戲,真是好玩!外婆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飯菜,非常 熱情。姨爹、舅舅、舅媽也非常熱情地招待我們,每個人都給我一個大紅包,我高興極了,立刻給他們一個個拜年,并送上祝福的語言,他們都夸獎我是一個聰明可 愛的小男孩。吃過晚飯后大人玩自己的,我和姐姐開始玩電腦了,我們玩了《捕魚達人》、《捕魚假日》、《蛋蛋龍》,電腦玩累了,我們又到外面放鞭炮,放了很 多很多的炮,比如:魚雷王、彩雷王、四響五響炮、王中王、大中王、小中王煙花等等……
我們都被那些漂亮的煙花和好玩的鞭炮給迷住了。
我的褲子什么時候被炸了一個洞我全然不知,媽媽洗衣服的才發(fā)現。我們的肚子有點餓了,但是開飯的時間還沒到。于是我們就去買了牛奶、奧利奧、巧克力、優(yōu)樂美、阿薩姆奶茶,吃著可香了!
這真是一個快樂、有趣和難忘的春節(jié)!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