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敘事作文匯編6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敘事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寒假里的一天,我突然想幫媽媽洗碗。于是我向媽媽提出要求,媽媽高興地答應了
媽媽為了避免把我的衣服弄臟,她特地將圍裙系在了我的身上。系上圍裙還真搞笑!我先把水籠頭打開,接了大半缸水,然后將洗滌精倒入水中。這時水面上泛起了許多白色的泡泡,真好玩!
洗碗正式開始,我把那些有油污的碗放進水槽里,用洗碗帕將碗上面的油漬認真地清除干凈,然后將洗好的碗放在另一個水槽里。就這樣,我如法炮制,將其余的碗也洗得干干凈凈。
可是這時的碗還沒洗完哦!因為碗的表面還有許多洗滌精的泡泡。這時我又將水籠頭打開,把碗放在水籠的下方,用水沖洗碗表面的泡泡。直到聽到碗發生“滋滋”的聲音,這時的碗才算是洗干凈了。
洗完碗后,爸爸和媽媽都稱贊我做事情很認真,我的心里甜滋滋的,真高興!看來,做家務事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呀!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多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因為我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呀!
在我們魯西南地區,有“清明難得晴,谷雨難得陰”的說法,這清明節自然就成了一個被雨水和淚水泡透了的日子。這一天,大凡失了親人的,都要滿懷悲傷來到親人墓前,流著淚點燃大把大把的紙錢,口中念念有詞,數落親人會過了一輩子,不舍得吃,不舍得穿,這下一定要收好銀子收好錢,該買啥的買啥,揀好的吃,揀好的穿,別太委屈了自己,然后就是放聲哭訴,好像一年的淚水都集中到了這一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煙雨鎖重樓,一路傷魂陌上游。”倘若趕上雨天,雨如淚,淚如雨,凄凄切切,怎不叫人斷腸斷魂!
在我們農村,即使到了今天這個年代,大家依然稱清明為寒食。其實清明與寒食是兩碼事,只不過年代久了,大家過習慣了,就把兩個節日過成了一個,這清明與寒食也就成了一個節上的兩個稱謂。清明原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前后共十五天,期間天氣清朗,四野明凈,有春和景明之美和心曠神怡之妙,謂之清明不但恰如其分,更是美妙無比。至于寒食,顧名思義,就是吃冷食,吃前一天備好的寒冷食物,原因很簡單,就是寒食這天家家戶戶禁忌煙火,為的是紀念那位割股救主的介子推先生。“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這人便是至忠至義的介子推先生。
清明也好,寒食也好,因為上墳祭祀的原因,在眾人心目中,這日子便沾染了太多的陰氣,于是就生出了諸多忌諱。像結婚、開業、奠基這些喜慶之事,自然是要避開的。人之往來,除了一些沒了父母的苦命女人要回娘家祭祀外,一般的走親訪友,包括看望病人在內,也都沒誰選在這兩天,只怕給人家帶來晦氣,落個搭了東西不討好的尷尬。有公干的,能推即推,確實推不開的,就打個電話安排一下,一般不上門討個不快。也有粗心大意的,大大咧咧突然造訪,主家一般會擺出一兩個理由,絕不會留你在家里用餐,有心直口快的,一兩句話便會讓你長了記性。
畢竟打小在鄉下老家生活,我對寒食有一種別樣的感覺,就是從未和傷感連到一塊,所有的只是這樣那樣的樂趣。小時候,我對寒食的印象大致有三個方面。其一,就是寒食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折來嫩綠嫩綠的柳條插在門上,至于原因,大都說不出個一二三,只是從莊東頭到莊西頭調侃似的傳唱“寒食不插柳,死了變個狗”,雖然沒誰信以為真,但私下里難免疙疙瘩瘩,不由自主地撇來幾枝插在門旁,心里清靜了許多。第二,就是寒食當天的早晨,我們都要跟著老師去村東祭掃烈士墓,聽老支書或校長講述烈士的英勇事跡,盡管講得干干巴巴,但同學們都會爭相流淚,有擠不出淚的,就用手背在眼上揉個不停,只把眼睛揉得通紅,好像受了十二分的感動。回到家里,每人還要寫一篇主題作文,結尾處都要表表決心,話說得剛剛的,句句都像豪言壯語。第三就是寒食當天的早飯,雖然名為寒食,但很少有人真的禁了煙火。這頓飯雖然與春節、元宵節無法相提并論,但比平常是改善了不少,一般家庭都會包頓餃子讓孩子們解解饞。想想那頓飯,一把又鮮又嫩的韭菜,一鍋底金黃金黃的雞蛋面糊,剁碎摻勻,再滴上幾滴香油,不等包成餃子下鍋,那種美味早已勾出了我們的饞蟲。當然,這頓飯最讓人盼望也最讓人難忘的就是水煮雞蛋了,條件好的每個孩子還可以分得一枚鵝蛋。大家吃飽喝足之后,就央求大人用過年剩下的大紅紙把雞蛋、鵝蛋染得通紅,在上學路上相互炫耀,有的兩兩相碰,看看誰的皮硬,被碰破的自然像泄了氣的皮球,沒了半點興致,完好無損的自然像過五關斬六將的勇士,嗷嗷叫著尋找下一個對手去了,直到自己也敗下陣來。除此以外,清明節再沒有多少特別之處,像“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的農事,像“才乘一線憑風去,便有愚兒仰面看”的游戲,都是春天的故事,而非清明特產。
杜牧的一首《清明》,把一個尋常節日寫得如詩如畫。紛紛雨中,行人匆匆淚沾襟,寫的是一種凄美;杏花香里,牧童遙指酒旗飄,畫的是一種清麗。在清明的舞臺上,傷心自有淚漣漣,于逝者是一種懷念,于生者是一種激勵,人生便有了接力,美德便有了傳承。傷心之外,大家自然不會冷落了這片春光,或一人漫步,或兩兩相伴,或扶老攜幼,或三五成群,都無拘無束地融入到自然之中,一任清風拂面,一任花香撲鼻,一任童音悅耳,一任新燕入簾,哪有不迷不醉之理?
清明是一首詩,讓人永遠都讀不夠。
清明是一幅畫,讓人永遠都品不透。
清明是一部厚書,讓人念念不忘,讀者這頁,回味著前頁,更期盼著下頁,而非年年此日只流淚。
今天是“三八”節,我決定幫媽媽洗一次衣服。我學著媽媽的樣子,首先拿來臉盤,倒入適量的溫水,并放入少量的洗衣液,然后,再把衣服放入水中浸泡一會兒。幾分鐘后,就可以洗了。
可是,我還沒有搓洗幾下,就手臂發麻,搓不動了。我咬緊牙關,慢慢搓洗。差不多洗完的時候,這時,我又發現衣服的胸口上還有一塊污垢沒有洗凈。哎!真夠慘的。我不得不拿來刷子,一陣猛刷,終于洗干凈了,我也長長吁了一口氣。最后,我把衣服放在清水中漂清,以去掉衣服中的泡沫。
洗好后,再把它擰干,掛在衣架上曬干。干完這些,我已筋疲力盡,全身酸痛。看來洗衣服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今天陽光明媚,爸爸答應下午帶我去公園放風箏。于是我們吃過午飯興高采烈的奔向公園。
走到公園邊上遠遠的望去,我看到好多的人和天空飄著各式各樣的風箏。有“小燕子、蝴蝶、蜈蚣……”千姿百態,漂亮極了。
我迫不及待的和爸爸說:“我們也來放風箏吧!”然后爸爸帶我來到公園邊上的一個風箏攤。我左挑右選終于選中了一個我最喜歡的風箏,是一個紅色的小金魚。
我們帶我風箏來到公園的中心,一切準備就緒。我讓爸爸幫我高舉著風箏,然后我拉著線飛快的往前跑,看著我的小金魚緩緩的飄起,心里特別高興。可是風箏剛剛飛起來不久,就有點蠢蠢欲動慢慢的掉了下來。我們又重新開始,這一次我的風箏飛起來了。就在這時突然線脫落了,風箏在空中東倒西歪的眼看要飛走了。還好有爸爸在,他一個箭步沖上去拉住了飛出去的風箏線,雖然風箏拉回來了,但是風箏也慢慢的落在了地上。我慢慢的走過去撿起地上的風箏,有點灰心了。爸爸一直在一旁鼓勵我。
我堅定信心一定要把風箏放起來,也一定能放起來。經過前兩次的失敗我總結了經驗。這一次看著風箏慢慢飛起,我時刻關注著它的動態,只要它往下落我就輕輕拉兩下。終于我的`風箏成功的飛起來了。
不知不覺天快黑了,爸爸說:“我們該回家了,下次再來”。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公園,爸爸陪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這次放風箏,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事不能半途而廢,不能因為失敗而放棄,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成功。
我上過好多有趣的課,但段考前語文老師領我們上的一節游戲課最讓我難以忘記。你們想不到吧,我們居然還有游戲課?那是我們老師體貼我們,她看我們段考前復習緊張,就讓我們每周四上一節游戲課。那節課上課時,語文老師只講了兩道題,就告訴我們,進行游戲,“噢……做游戲了--”同學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語文老師先告訴我們游戲規則:游戲分四組進行,每組八人,第一個同學到前面黑板上寫一個字,后面的同學依次寫一個字,接成一句話,比一比哪個組接得最快,接得最好;比賽中前面的同學不能跟后面的同學說,誰要說了就犯規,要扣分的。第一輪,老師讓我們靠走道坐的小組同學先做準備,激烈的比賽就要開始了。“開始!”老師一聲令下,第一個同學趕緊上去寫,然后把粉筆傳給下一個人,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這一輪沒有我們參加,我看那些比賽的同學,哇!都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直叫,有人想對后面的說,哼!瞞得過語文老師的“火眼金睛”嗎?老師一瞪眼,他們馬上不敢說了。第一組接得很搞笑,前面寫了“我在一個人玩”之后,夢夢又寫一個“玩”,同學們一看,“我一個人玩玩”,都笑得前俯后仰,哇,肚子都要笑爆了!甜甜急得滿臉通紅,終于,補了一個“具”字。結束后,老師評出名次,還特地表揚了第一組湯甜甜補得好,補得妙!第二輪該開始了,小宇坐我前面,他對我說要寫什么,卻被老師看見了,老師說:“不許作弊,要不游戲就不好玩了!”老師真是“詭計多端”,她讓上來的第一個同學都重新改了個字,再讓下面的同學接。哼!這也別想難倒我們,小宇重新寫的是“書”字,我趕緊上去接一個“讀”字,這下后面的同學全明白了,迅速接完“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八個字,可小宇自作聰明,以為“義”寫錯了,跑上去把“義”給改了,這下反倒寫錯了,結果把我們組到手的第一給改跑了。我氣的直接就不理他了,后面的幾個同學氣的要把他給吃了,沒想到他還居然生氣了,切!男子漢大丈夫,如此小氣,怎能成大器?老師說,這個游戲就是讓大家團結的,可不能鬧矛盾!我們趕緊又給小宇道歉。游戲課結束了,通過這節課,我們不但放松了心情,還培養了團結感、責任感、友誼感,使我們小組和班級更加團結,每個人更具責任感。我永遠也忘不了那節課!
早晨,一陣微風撫過我的臉頰,我背上書包悠哉悠哉的朝著飯店走去。我放下書包,準備好好享用我的早餐。忽然,上課的預備鈴聲響了起來,我看了一下手表,一看,馬上就要上課了,于是,胡亂咬了幾口饅頭。起身要走的時候。突然,傳來一陣母子的對話聲,小男孩說:“不要,我不吃饅頭,饅頭不甜不好吃。”說著就把筷子往地板上狠狠的摔下去。“好好好,媽媽馬上就去買糖包。”
可是小男孩并沒有因此滿足,而是咬了一小口,緊接著又把一袋糖包往地上扔。賴在地上說,哭著說:“我要吃蛋糕。”也許是是小男孩的媽媽太溺愛孩子了,對小男孩的要求有求必應。我仔細打量了小男孩一下,小男孩身著嶄新的校服,戴著一條鮮艷的紅領巾,兩個臉蛋圓圓的可愛極了。
而小男孩的媽媽則像一個“闊太太”,不知道錢是辛苦賺來的。經常浪費。不一會兒,小男孩的媽媽又買來了蛋糕,小男孩又哭了,小男孩的被逼的不耐煩了,雙手叉腰,雙腳跺第。小男孩被媽媽這一舉動給嚇壞了,褲的更厲害了,小男孩的媽媽看到小男孩哭了,于是放輕了聲音,“小祖宗你到底要吃什么。”“我要冰欺凌、巧克力、果汁……“好好好,寶貝,媽媽都答應你,不哭了。”
看到小男孩的任性,小男孩媽媽的浪費,我食欲全無,便起身匆匆離開飯店,
上課了,我的眼前不知不覺的浮現了哪一幅畫面,可憐天下父母心﹗在怎么樣也不能慣壞孩子呀﹗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