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作文400字4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敘事作文400字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在五年級四班五年了,與許多有趣的故事。
我們的班里,有一位猴子、燒餅,那就是周炳睿。
周炳睿的故事,可謂是人人皆知,幾乎每一節課上,他都要讓同學們狂笑一陣,像如今天,他就讓我差一點笑出聲來。
今天的第二節課練歌,準備合唱比賽,我們先背誦了演講詞,然后練了幾遍,當第四遍的時候,我們唱《雛鷹之歌》,歌詞是:“藍天里風雨中,飛翔著勇敢的雛鷹,”周炳睿把歌詞里的雛鷹改成了燒餅,歌詞變成了“藍天里風雨中,飛翔著勇敢的燒餅”,想一想,天上飛著燒餅,哈哈……
還有一次,是這樣的:
有一次同學過生日,吃了一些菜,我們拆開了蛋糕開始吃,家長給我們一人盛了一小盤,周炳睿給龔柏巖把蛋糕抹在了臉上,抹得到處都是,龔柏巖也拿起了自己的蛋糕反擊,直接把自己的蛋糕寇在了周炳睿的臉上,結果周炳睿趕緊去廁所洗,洗了將近半個小時,那天晚上,我們都笑瘋了,只因為這只猴子。
還有前天,我們去音樂室練歌,大家都努力唱著,只有一位特例,我們的猴子同學,嬉皮笑臉的,惹得我一直在笑,忽然,我們的邢老班從邊上拿起掃帚,沖著周炳睿就去了,讓我們班全部爆笑。
10月13日的天氣雖然不太晴朗,但是我卻格外高興。因為今天我們要去秋游了。
早上8點鐘左右,我們來到操場排隊上了車,經過一路的顛簸,我們終于來到了第一個旅游景點:瓜阜紅山窯水利樞紐,又名滁河閘。剛下車,波瀾壯闊的滁河就映入了我的眼簾,滁河兩岸,長著一排排綠樹,在離河邊不遠處還有著座座青山,山清水秀,這可真是個人間仙境啊!跟著導游,我們走進了節制匝,在節制匝中,我們首先看到了五臺體型龐大的`發動機,聽導游說這些發動機的作用是把滁河下游的水吸到上游,預防水災的發生。而且它的功能還很大:每秒能吸十立方米的水。聽了導游的介紹后,我十分敬佩這五個“巨人”。接著,我們又去了地下三層參觀了機器的內部構件。它的部件主要是由一些粗大的鋼管組成。這些管子寬1.7米,活像個肥碩的擎天柱。最后我們來到了節制匝的核心部,在那兒我看到了多小機器,導游告訴我們:“這些小機器個個都來之不易。它們的內部芯片很多都是從國外購進的,光機器芯片就購買了上千萬元。看著這些工作人員在忙碌地操控著,我從中看出了控制開關閘是多么地復雜,國家為了保護人民的安全付出了很多心血。
后來,由于天氣原因——下雨,我們沒能參觀地質公園、爬瓜阜山。但是我仍然很開心。因為在忙碌的學習之中,我得到了放松。
秋游是件多么美好的事??!它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了放松,使我們勞逸結合,更好地可以走進緊張的學習中。我愛秋天,更愛你秋游!
我家的客廳里放著一個精美的玻璃缸,里面放著許多漂亮的小卵石,還“住”這兩只小烏龜。
透過玻璃缸,我清楚的看見,他們墨綠色的背殼上滿是花紋,青綠色的頭上鑲嵌著兩個靈活的小眼睛,貝克下還藏著伸縮自如的四肢。可愛極了!
它們從不挑食。你給它吃什么它就吃什么,譬如蔬菜、肉類、飼料、水果它都吃。它吃食的時候先用鼻子碰一碰,看見食物不動,就放大膽子,猛地一咬,細嚼慢咽或囫圇吞棗。烏龜之間不像其他動物那樣,吃東西時爭先恐后、你搶我奪,而是誰碰誰吃,不急不躁、和平友好。我心想,這也許是他們長壽的原因吧!
烏龜喜歡曬太陽。每當陽光燦爛的時候,我就把玻璃缸端到陽臺上。這時,烏烏龜們就會在缸內的大卵石上找好各自的位置,伸展著頭和腳,時不時閉上眼睛,享受著陽光的溫暖,一副舒服愜意的樣子,讓人看了忍不住發笑。如果陽光移動了位置,他們就會跟著光線一起移動。遇上炎熱的天氣,我就把玻璃缸端入室內,放上大半缸水,烏龜們就可以游游泳,舒舒服服的“避暑”了。冬天,烏龜冬眠的時候,頭和腳整天縮在烏龜殼里。我試著碰碰它們的頭或腳,它們會動一動,但是決不會伸出頭和腳來爬動。
我喜歡我家的這幾個“小客人”,它們給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看書,在我日常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地位。我時常被迷在書里,被書中那些引人入勝的文字描寫所吸引,與主人公們一起歡笑,一起落淚。因此我和書之間發生了不少有趣的事。
記得我第一次看《水滸傳》時,輕輕翻開書頁,妄想著里面精彩的情節。忽然,我看見了一大版密密麻麻的文言文,覺得一陣暈眩,心想:天??!居然全是文言文!這可怎么看呀?我內心一陣懼怕,可是,一想到同學們向我講述的精彩情節,我閉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氣,硬著頭皮看了下來。
一開始,我還有點不適應,媽媽說:“讀文言文就要沉下心一字一句地讀,品味古人筆下的精華,才能從中找到樂趣?!蔽衣乜矗胤路鸪蔀榱藯钪举u刀時旁邊湊熱鬧的一個路人;成為了看張順和李逵在河中大戰時旁邊的一個漁夫;成為了武松喝了十八壺酒時旁邊的一個客人。就這樣,我迷上了《水滸傳》,迷上了里面108個好漢的事跡。
從恐懼到癡迷,這就是我和《水滸傳》之間的故事。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