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的演講稿匯編4篇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演講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那么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責任的演講稿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名字叫張張,是個16歲的高中生,在聽了你們有關社會責任投資的演講之后,我也想和你們分享一些我對社會責任的理解……”
在一次責任投資論壇年會上,在一群討論著“綠色金融體系構建”“石化能源投資風險”和“清潔技術投資”的“高大上”嘉賓面前,北京女孩張張做了一場呼吁環境保護的演講。
這是她第一次在陌生人面前發表演講,而這段演講,后來被人稱為“論壇上最大的亮點”。
張張想要與嘉賓分享的,是一個關于藍天的夢想。
這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女孩親歷了家鄉的環境變化,小時候湛藍明澈的天空變成了彌漫著PM2.5灰蒙蒙的壓抑;從前無需擔心食品安全,現在吃零食前要檢查食品配料表。月,真的不是故鄉明了。
少女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被喚起,在同齡人還在為升學考試發愁的年紀,張張早就想好了要把環保當作一生的志向。她做過多家公益組織的志愿者,去大漠里種過樹,去四川養過熊貓,也去大洋彼岸參加過可持續發展大會。
可并不是每一件事都順利。她和同學舉辦環保大賽,好多人都說會參加,可最后報名的卻寥寥無幾。“大家不怎么關心環保。”她很無奈,但卻有自己的堅持,“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真的是可以改變環境的。”
“在其他國家,藍天是再正常不過的。然而在中國,‘APEC藍’卻被用來形容美麗而短暫的事物。”雖然知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張張也表示不會放棄自己的理想。她最近在做的一個“大項目”是采訪來自不同國家的`環保組織或企業的人,她追問這些人:你們的國家是怎么解決環保問題的?
在演講的末尾,她說:“中國是我們自己的,我希望通過我們所有人的努力,讓短暫的APEC藍成為永久的中國藍。”
熱議銳評:我們再也不能說90后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敗家子”,他們已悄悄扛起時代前行的擔子,扛起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也許,若干年后,那一抹天空永恒的藍色,是他們獻給這個世界的“美好”。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責任并不是一個甜美的字眼,它僅有的是巖石般的冷峻。一個人真正地成為社會一分子的時候,責任作為一份成年的禮物已悄然卸落在他的背上。它是一個你時時必須付出一切去呵護的孩子,而它給予你的,往往只是靈魂與肉體上感到的痛苦,這樣的一個十字架,我們為什么要背負呢?因為它最終帶給你的是無價的珍寶——人格的偉大。
人們都說“父愛如山”,我的爸爸也不例外:我的爸爸有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在他的眼神中我總能看出——父愛是無私的,爸爸對我的愛不是需要經過仔細觀察后才發現的,而是通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可以發現。
記得又一次,媽媽在家里包餃子,我和弟弟在一旁寫作業,而爸爸卻在臥室里睡懶覺,媽媽去叫爸爸別睡了,快點幫她包餃子。爸爸說:“等會兒吧!”媽媽氣沖沖的走了出來,對我說:“姑娘,快去叫你爸爸幫我包餃子。”我便進去叫爸爸說:“爸爸,你快去幫我媽媽包餃子吧,一會媽媽包不完了,我都餓了。”爸爸笑嘻嘻的說:“嗯,好吧!”媽媽笑了,對我說:“你爸爸還是聽你的,下次找你爸爸有什么事就找你了。”爸爸聽到了,對我和媽媽用“陰險狡詐”的語氣說:“這機會只有三次,好好珍惜吧!”
爸爸,你牽掛的孩子長大了謝謝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希望接下來的路程有我來承擔有我來背著你們去看晚霞其實背著你們就是在背著我的整個世界。
父愛如山,叫我們不如學伯樂有雙智慧的雙眼叫在這座山上四季如春不在那么沉重!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在我們周圍,不乏看到這樣的景象:電教委員總是早早來到學校把電教設備打開,只為老師能夠方便使用;放學后,值日生總是最后幾個回家,把燈、門窗關好才走;班長總是盡職盡責的為班級的大小事情服務;科代表們認真的收發各科作業,不辭辛苦的將一垛高高的作業從樓上搬到樓下;班主任細致的管理班級事務,默默關注著每一個學生,他們的行為表達方式不一樣,但都可以用同一個詞來描述,那就是:承擔責任。
話說責任這個詞,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也都明白該怎么做才叫承擔了責任,可是真正做到了,承擔了責任的有多少人呢?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是否真正意義上的懂得承擔責任?想想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充滿了責任。不同的角色也有著不同的責任。當你做為一名學生,勤奮學習便是責任;作為子女,孝敬父母便是責任;作為朋友,相互關心,便是責任……同時,我相信,責任它也決不不是一個掛在嘴邊的空泛的口號而已。
在我眼中,責任不應該是一種客觀要求的行為,而更應是一種自主的,發自內心的行為和做法,它所反映的,應當是你心中所想,你心中所執念的那份正確的東西。當你把承擔責任當做一種興趣,一種自覺性,自發性行為時,我相信,這時的你已經離成功不遠了。
今天是20xx年12月30日,20xx年的倒數第二天,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不論曾經的你做得怎么樣,這都將是一個新的開始,迎著那份曙光,學會承擔責任,學會不虛度一生。落實到實處,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
有人說:“責任,就是盡我所有,完成我所應該且必須完成的事,我應該會用所有來完成它,它是生活,它是我愛。”同樣,在我看來,亦是如此。
20xx年,一個新的開始,希望當我們回過頭來,看將要過去的20xx時,我們可以對自己說:“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我履行了我該履行的責任。”
在此,祝大家元旦快樂!新年快樂!
謝謝!
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的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何為德,這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一種態度。今天我要指出的是師德的靈魂是責任。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教育是一項多么偉大的造人事業,而教師就是這項事業的主力軍。
可謂像我一樣的年輕教師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是在我國改革開放時期成長的教師,接受新事物快,學習能力強,積極,陽光,富于創新,理應是各學校不斷成長的骨干力量,但是受成長環境的影響,一部分年輕教師的責任感參差不齊,而我認為責任感恰恰是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說最為重要的。
教師的責任感就是對事業的負責,對學生的負責,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負責。如今一個班級的學生人數一般在60人左右,這么大一個班級,一個要擔任幾個班級乃至幾個年級教學任務的老師,精力如何能應付過來?大部分老師只記得兩類學生,一類是成績好、表現好的學生和學生干部,另一類是特別調皮和不愛學習的成績不好的學生,對于那些處在中間的成績平平和不愛惹事的學生,一般不會有太深的印象。如果不付出時間和精力去與每個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熟悉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是很難對每個學生負責的。那么對學生負責只能成為一句空話。
師德的建設,并非簡單的說教,增強每位教師的責任意識才是最重要的。教師的責任意識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對國家和民族的高度責任感,要站在國家發展和民族興旺的高度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其次是對教育事業的責任感,要樹立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無畏精神,帶著奉獻社會、奉獻人民的執著信念投身教育工作。
再次是對學生的責任感,要滿懷對受教育者的真心關愛,關愛每一個學生,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進步,以真情、真心、真誠教育來影響學生,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最后是對家庭的責任感,每個教師都是家庭的一分子,要對愛人、對父母、對子女盡義務,家庭責任也是作為一個好教師應盡的基本責任。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和老教師們相比,我實在微不足道。我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沒有累累的教學碩果,只有一顆年輕火熱的心,一顆期待進取的心。我會將年輕和進取的心投入到鐘愛的教育事業中去,以德立身,以身立教,讓自己的青春在奉獻中閃光。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