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高中寫景作文集合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寫景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姑娘降臨大地,迎春花剛剛帶走一絲淡淡的寒意,桃花便迫不及待地在枝頭綻放。樹染胭脂,枝掛紅霞,桃花占盡了人間春*,桃花舞春、花影搖紅,春意濃濃,聽說桃花山的景色更是如詩如畫,特別是桃花節的桃花更是美不勝收。同學們慕名城南的桃花山,心向往以久,早就想去桃花山看看那迷人的桃花。終于今天機會來了,學校組織我們去桃花山春游,同學們高興的跳起來。我也一晚上沒有合攏眼。
我們坐在車上,盡情的想象著桃花山那迷人的桃花,還沒有到達桃花山,同學們就沉浸在那神奇的桃花夢中。身子猛地朝前一傾,同學們回過神來,桃花山到了!同學還是有秩序的下了車。
剛一下車,忽然一陣幽幽馨香隨風飄來,搖人心脾。我不禁注目一望,那桃花山下的地坳山岡.一堆堆,一片片.如朝霞,似火焰......哦!是春風吹綻了桃林。陽春三月,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此時,除鵝黃纖嫩的小草,星星點點,偶爾出現在路邊坎下外,就是綴滿田埂、笑遍山岡的桃花。這桃花在桃花山堪稱報春第一花。
眺望高處,那山頭真可謂桃花之鄉。微風吹來,那山上桃花悠悠浮動。難怪詩人王維說“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我們拾級而上,向桃花叢林深處走去。行進中,無意中撞動樹枝,那花瓣上的露珠不時地灑在我的身上、臉上,清涼沁心。這不是春風釀造的醇釀嗎?
鉆進桃花叢深處,更是一派迷人的景色。這里:粉蕾嬌嬌,瑩潔無瑕;那里:玉蕊楚楚,含露吐英。含苞的,嬌羞滴摘;怒放的,玉立亭亭。那一簇簇晶瑩如玉的素潔,如夢如幻;那一團團楚楚欲燃的粉紅,如詩如畫。春笑桃林,春鬧桃林。一樹樹桃花清香襲人,旖旎多姿。身臨這飄逸淡雅的境界,我的心經不住芬芳的襲擾,漸漸地陶醉了。
我們走在逶迤的山路上,春風十里,把桃花吹散,那花瓣飛蕩在三月的天空里,我微閉起眼睛,仔細體味空氣里的芳香。一片片桃花裊裊飄下,酒落在我們的臉頰上,把我們的臉頰也映出一抹艷紅。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花香滿心間。”不知哪位同學被桃花所吸引,竟把唐詩中那句“絕勝煙柳滿皇都”改成了“絕勝花香滿心間”,用在這里真是恰恰到好處。
桃花山的桃花品種可真多呀!我小心翼翼地數著一朵大紅色的桃花,發現它有六層之多,而另外一朵卻是單層的,更為奇怪的是有的枝頭開了兩種顏色不同的桃花或者一朵桃花有兩種顏色,這些桃花真是美麗極了。桃花的枝條也千姿百態,有的枝干筆直,有的枝干彎彎曲曲,像一條蜿蜒的龍。
我們來到山頂,眺望著遠方,同學們七嘴八舌“看那個城南立交橋,就像一個蝴蝶結栓在桃花山下,多美??!”“不,你看那個大廈,直插云霄,多壯觀?。 薄澳莻€金燦燦的油菜花也很美”……
而我卻看見了另外一個畫面:
在桃花山的下面一位農民甩著長鞭,吆喊著耕牛,從坡下的田野里慢慢耕過,身后留下了一條深深的犁溝……
望著那迎著朝陽遠去的鞭影,心潮激蕩。這三月,這春光,洋溢著的是一束束朝氣蓬勃的青春和希望之光,比霞光更燦爛,比桃花更迷人。
不是嗎?那布谷催耕、春犁劃去的地方,定有更多更美的景致在等待著,等待我們去尋覓,去發現……
無需夸耀,無需添加,亦無需比擬,因為你從來天生麗質,看吧,彩虹般美妙的家鄉,滿身花語又歸來。
斑駁如花的容顏,香濃醇美的內心,啊,家鄉,你彩虹般美妙的樣子是那樣真實地存在著,真真的留在我的心里。
秀外——如清泉般澹澹;清泉般澹澹,給人以新奇。
新奇的景色從來不缺少,但奇得令人著迷,那才是真的絕。
我家附近不遠處的一條小河,河水十分清澈,所以村里的婦女總愛去那里洗衣服,不管衣服多或少,只要有時間,就會呆上半天。記得,奶奶說過這條小河很久以前就存在了,還說自己是被小河看著長大的。我知道這個后更加喜愛它了。小河長相平平,但河道蜿蜒,所以就別有一番意味了。單只遠看它時,你可能會覺得它再平常不過了,可走近一瞧,那你可就慘了,你會被它給迷住的。
這條伴隨著奶奶一輩子成長的古老而又鮮活的“歲月之河”的神秘面紗后空間怎樣呢?那是與“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相反的美。
遠遠地看,著實普通,無論天氣昏與暗,水是的倒影全都辨認不出,即便水流上沒有泡沫,倒影也是不真實的、不清晰的,難以理解的,只有當水流穿過一道又一道坎抵達一片安靜、開闊的彎道,或是在坎道口駐足,或是在水波不興的時刻安臥,只有在這些地方,人們才能在鏡子般的水面上看到岸邊樹木的每一片葉子,淡淡白云中的每一抹云絮和天空中那豐滿面而又蔚藍的深處,你面對它時驚奇、欣喜的表情……這種場景,亦真亦假、亦隱亦現,仿佛像一幅用神筆繪出的圖畫,又似乎是在演繹一場捉迷藏的游戲,如此懸乎,又如此扣人心弦。
小河周圍的景色也是不容忽視的。當春姑娘發出她天籟般的聲音,萬物生靈便開始蠢蠢欲動:天空飛禽眨巴朦朧的眨眼,像幼童,像精靈;大地生靈在風中搖曳著倩影,時而左搖右晃,時而款款如絲條扭動,令人浮想聯翩,意韻綿迷;而藍色世界里上演的畫面總在沉寂中釋放光芒,水中倒影就是那奪目的一幕。彩虹般美妙的家鄉,我為你著迷。
家鄉,你的外表令人驚嘆,那么你會擁有怎樣的內心使人銘記呢?
慧中——如茶香般醇厚;茶香般醇厚,給人以溫暖。
鏡頭一;
“云秀呀,聽說您們家又添了一個胖小子,恭喜恭喜啊!”仔仔媽說。
“嗯,我也正高興呢,那胖小子也真是可愛,改天你一定要來抱抱哦”。云秀滿臉幸福地說。
“真好啊,云秀,改天我一定去,要不我給他當個干媽吧!”
“好啊!求之不得,不過,我兒子的紅包可是要鼓鼓的喲!”云秀開心地說。
一家有喜千家樂,家家戶戶同祝愿。我的家鄉,總能呈現一派祥和之景,這如向陽花開般溫暖的風景可是很珍貴的哦!
鏡頭二;
家鄉的另一道亮麗風景——貴牙叔;貴牙叔,現已是古稀之年,歲月之筆的裝飾使他看上去已無當年的英挺之氣。聽村里的人說,貴牙叔年輕時可是個風云人物,是眾多少女追求的對象,不光因為他長得帥,還因為他有一顆赤子之心,而今,貴牙叔變老了,可不變的是他仍有一顆純凈的心靈。
他,無條件幫助別人干活,對待老人、兒童始終如一的耐心;對不公平之事據理力爭;對難事、臟事首當其沖……總之,他是配得上那句“千家萬戶如自家,盡心盡力怨尤”。
貴牙叔,你那彩虹般絢爛的光芒怎能不奪人視線呢?
秀外慧中,如我的家鄉。家鄉——彩虹般美妙的地方,孕育我的地方,從來新奇,從來醇厚,我生命的起點,我尋夢的支點。家鄉之景,宛如我人生畫卷中一幅忠誠美好的護航圖。
憶容顏,是純然的雨后美景;意闌珊,是濃烈的光下朝陽。我的家鄉,彩虹般美妙的你,怎能忘記,怎樣忘記……
因這我的畫中多柳樹,就有人說我喜歡楊柳樹。因為有人說我喜歡楊柳樹,我似乎覺得自己真與楊柳有緣。但我也曾問心,為什么喜歡楊柳樹?到底與楊柳樹有什么緣?其答案不可得。原來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馬湖上,看見人們在湖邊種柳,我向他們討了一小株,種在寓屋的角里。因此給這屋取名為“小楊柳屋“,因此常取見慣的楊柳為畫材,因此就有人說我喜歡楊柳,因此我覺得與楊柳有緣。假如有人在湖邊種荊棘,也許我會給小屋取名為“小荊棘屋”,而專畫荊棘,成為與荊棘有緣,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楊柳結緣,就不說上面的話,而可以附會種種理由上去?;蛘哒f我愛它是陶淵明宅邊所種的?;蛘哌€可援引“客舍青青”的詩,“樹猶如此”的話,以及“王恭之貌”,“張緒之神”等種種古典來,作為自己愛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個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往往如此。
也許我曾經對人說過“我愛楊柳”的話。但這話是隨便的,是空洞的。仿佛我偶然買一雙黑襪穿在腳上,有人問我“為什么穿黑襪”時,就對他說“我喜歡穿黑襪”一樣。實際上,我向來對于花木無所愛好;即有之,亦無所執著。這是因為我生長在窮鄉,只見桑麻、黍、煙片、棉花、小麥、大豆,不曾親近過萬花如繡的園林。只在幾本舊書里看見過“紫薇”、“紅杏”、“芍藥”、“牡丹”等美麗的名稱,但難得親近這等名稱所有者。并非完全未見過,只因見時它們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這便是曾對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書出句的紅杏,曾傍美人醉臥的芍藥,或者象征寶貴的牡丹。我覺得它們也是植物中的幾種,不過少見而名貴一些,實在也沒有什么特別可愛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詩詞中那樣受人稱贊,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據那樣高尚的地位。因此我似覺詩詞中所贊的名花是另外一種,不是我現在所看見的這種植物。也曾偶游富麗的花園,但終于不曾見過十足的配稱“萬花如繡”的景象。
假如我現在要贊美一種植物,我仍是要贊美楊柳。但這與前緣無關,只是我這幾天的所感,一時興到,隨便談談,不會像信仰宗教或崇拜主義似的畢生皈歸它。為的是昨天的天氣佳,埋頭寫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邊的長椅子上去坐一會。看見湖邊的楊柳樹上,好像掛著幾萬串嫩綠的珠子,在溫暖的春風中飄來飄去,飄出許多變度微微的S線來,覺得這一種植物實在美麗可愛,非贊它一下不可。
聽人說,這植物是最賤的。剪一根枝條插在地上,它也會活起來后來變成一株大楊柳樹。它不需要高貴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陽光、泥土和水,便會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強健而美麗。牡丹要吃豬肚腸,葡萄要吃肉湯,許多花木要吃豆餅,楊柳樹不要吃人的東西,因此人們說它是“賤”的。大概“貴”是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貴”。吃得很多很好而沒有用處,只供觀賞的,似乎更貴。例如,牡丹比葡萄貴,是為了牡丹吃了豬肚腸一無是處,而葡萄吃了肉湯的結果的緣故。楊柳不要吃人的東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賤”的。
我贊楊柳美麗,但其美與牡丹不同,與別的其他一切花林都不同。楊柳的主要的美點,是其下垂?;敬蠖际窍蛏习l展,紅杏能長到“出墻”,古木能長到“參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見枝葉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記了下面的根,覺得可惡!你們是靠它養活的,怎么只管貪圖自己的光榮,而決不回顧處在泥土中的根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經被斫,而上面的花葉還是欣欣向榮,在那里作最后一刻威福,真實可惡而又可憐!楊柳沒有這般可惡而又可憐的樣子;它不是不會向上生長。它長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長得高,越垂得低,千萬條陌頭細柳,條條不忘記根本,常常附著顧著下面,時時借著春風之力而向著泥土中的根本,或者和它親吻。好像一群活潑的孩子環繞著他們的慈母而游戲,而時時依傍在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撲進慈母的懷里去,使人見了覺得非常可愛。楊柳樹也有高過墻頭的,但我不嫌它高,為了它高而能下,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上以來,詩文常以楊柳為春的一種主要題材,寫春景曰“萬樹垂楊”,寫春*曰“陌頭楊柳”,或竟稱春天為“柳條春”。我心為這并非僅為楊柳當春抽條的緣故,實因其樹的一種特殊的姿態,與和平美麗的春光十分調和的緣故。這種特殊的姿態便是“下垂”,不然,當春發芽的樹木不知凡幾,何以專讓柳條做春的主人呢?只為別的樹木都憑仗春的力量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記自己的根本。其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楊。
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邊上的楊柳而一時興起的感想。但我所贊美的不僅是西湖邊上的楊柳。在這幾天的春光之下,鄉村到處的楊柳都有這般可贊美的姿態。西湖似乎高貴了,反而不適天栽植這種“賤”的垂楊呢。
突然發現,夏天是那么的短命,開在粉紅的枝頭,熱情,不堪冷清秋雨。青灰的背影里,樹和我恍恍交錯,迷離的暗點,無邊的飄搖,是風吹的痕跡。
呵,你把草色打包帶走了,遠山失了翠,阡陌上垂垂離情。原來,珍藏了那么多年的思念,都是這一季的月華,都是林間細細的風,飄回檸檬色的前年的夏天。
我走向你,自名秋天的朋友,走向你那風雨瀟瀟的傍晚,怔征的看,天空遠走的雁,一字哀鳴。孟浩然曾經有“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的感嘆,我想,雁過無情,天空卻有情,清遠的天空下,雁跡茫茫,至于那冷瑟的餓風,大概也還在不遠的北方醞釀,過不久,風起,冷意漸近。
我走向你,自名秋天的朋友,走向你那有葉飄動過的舞臺。高大的銀杏樹下,幾片泛著黃的葉子飄落到我的腳邊,沒有任何聲息,但卻可以深深的震撼著我的心。我是一個愛笑卻又時常感物之傷的孩子,因此,時常會因為一片葉子聯想起好多人生的故事。葉子老了,落了,這是必然,我沒有辦法也無從去阻止,就像人老死依天命。但,眼前的秋葉,明明還帶著綠,那一抹淺黃如何能剝奪綠生存的權利呢?年輕的寶貝兒,不要輕言放棄,要相信,待得久了,希望哪個也會久的。
我走向你,字名秋天的朋友,走向你那精心布置的朦朧的世界。清晨的太陽放棄了早起的習慣,以為有你代替了它的守夜的職責。飄渺是你的原身,也是你的精神。雖然,你不留心的阻攔了我前進的方向,但,我卻甚為感激,因為你給了我探尋的過程,給了我被陶冶后的最輕靈的心。我愛你,霧都,舊鄉那樣愛著秋。
天水一碧,染就了一江秋色,同時也染就了一個愛秋的人。于是,在哪個秋陽的渲染寫,我找了秋的聲音陪伴:
蒼老的聲音闖入心扉
天空綻開墨色的花
昏鴉
穿越我赤裸的寂寞
帶走無涯的等待
年邁的紫藤偎著老樹
訴說古老的情話
小橋聆聽流水潺潺
淌過那陌生人家
踏著夕陽里斜長的'影子
我聽不見也說不出話
舊日的驛道塵土飛揚
西風吹過一匹瘦馬
噠噠的馬蹄
難道果真是個錯誤
是浪跡天涯的你
無意留下。
有人喜歡凌晨,有人喜歡白晝,而我唯獨喜歡夜晚,因為它靜謐,可以讓人無限遐想......
家鄉的夜晚是那么的寧靜,寧靜地安逸,寧靜地舒爽,寧靜地讓人浮想聯翩。喜歡故鄉的夜晚,因為在那個小小的村莊,我可以一個人靜靜地躺在樓頂,享受夏的溫存,欣賞月的潔白,看流星的隕逝;可以一個人走在鄉村小道上,聆聽蟲鳴鳥叫,沒有汽車的轟鳴,沒有人際吵雜,就那樣享受大自然給予的和諧。一邊輕輕地呼吸新鮮的,從大自然發出的,沒有污染的空氣,一邊享受如春暖花開般的安逸。那樣的生活是美好的,是讓我享用不盡的。
當火車駛出故鄉的海岸線,駛出我生活了19年,駛出我不曾離開的那個海島,就決定了我在異鄉生活的開始,決定了我新的人生的起航。
當我來到這個我不曾到達的城市,這里的一切都是新鮮的,它讓我產生一種去了解它的欲望。是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地方,有美麗的山,有潔凈的街道,有熱情的人民。但是,當我一直從中國的最南端到達這里,經歷了家鄉春夏秋冬的溫度,我對它產生的些許好感,因為它的溫度讓我的身體感到舒適,讓我的精神得到充沛。但是它遠不如我的故鄉,那個和諧健康的海島。來到這里,我的身體有了以往未曾有過的舒適,但我的呼吸道,我的大腦,開始曾受不一樣的壓力,這里的空氣是污濁的,是干燥的;而家鄉的空氣是是新鮮的,是濕潤的。突然改變的生活環境讓我有些不適應。
但是這里的夜晚也是那么的寧靜,那么的安逸,舒爽的溫度可以讓我更好的遐想未來,回味過去??粗巴怅@珊的燈火,那寧靜的夜空,還有夜空中那閃爍的星星,我的心思飛舞,這樣的夜晚讓我沒有一丁點瞌睡的欲望。這樣的夜晚讓我不禁感覺我還在那個安逸舒適寧靜的鄉村,那個我懷念著的家。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