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的戰爭》觀后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對岸的戰爭》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今天,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對岸的戰爭》。這部電影講了在抗戰時期,一個小孩結識了一群在他爸爸倉庫抵御日軍侵略的戰士們。后來他們為了抵御日軍,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了。最后剩下的一個戰士為了帶小孩離開倉庫,回在租界的家,冒著炮火領他離開。
他爸爸也為了他能安全回家,拿著槍,沖進戰火硝煙的倉庫外,殺日軍,掩護自己的兒子。
最后,孩子安全的離開了,可是他的爸爸,他最“恨”的爸爸卻和那些為抗戰而犧牲的戰士們一樣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我看了這部電影,懂得了戰爭的殘酷和親情的可貴。戰爭,讓人們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在戰爭中,有多少人為了抗日而犧牲?
故事中的孩子為了常常去倉庫和戰士們在一起,看他們戰斗,而常常受到爸爸的斥責甚至打罵。爸爸是怕他的安危呀!可他卻并不知道,而是覺得爸爸是世界上最可惡的人,他恨爸爸。他和一個流氓在一起玩,爸爸卻制止了,不讓他和他一起。可是,他不顧爸爸的打罵,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直到爸爸死了之后,他才懂得親情的可貴。可是現在才懂得珍惜,已經晚了。
我覺得人們應該以和平為貴,不應該為了一己之利而戰爭。要多為人民著想。
前不久,學校組織觀看了電影《對岸的戰爭》,現在回憶起來仍記憶猶新,感觸至深。
劇中尤為動人一幕是影片的.結局:父親為救孩子,義無反顧地舉起一把槍沖向敵人,最終犧牲。每次回憶至此,我都不禁眼泛淚光,陷入沉思:如果我是那個孩子,遇到了危險情況時,又有誰會為我舉起一把槍呢?想必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父母。因為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為了我們,甚至不惜犧牲生命。
我的父母也很愛我,雖然他們的愛不像電影中表現得那樣轟轟烈烈,但他們的愛卻悄悄融入于那些平凡小事中。我開心時,他們與我交流,共同分享喜悅;我難過時,他們陪伴在我身邊,為我分擔憂愁;我勞累時,他們會倒上一杯熱牛奶,或是遞上一盤新鮮的水果;我遇到困難時。他們在身邊默默支持著我,給我鼓勵,給我信心。平日里一個微小的動作,普通的問候,甚至是幾句嚴厲的批評,都無一不包含著他們對我深切的愛。
《詩經》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從我們一出生,父母就開始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我們第一次學會走路,說話時,他們心中的那份興奮;我們躺在病床上時,他們心中那份焦急;我們做了錯事時,他們心中那份憤怒與無奈,都化作了綿綿的愛意,流淌入我們心中,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
即使你調皮搗蛋,生性頑劣,常常遭受父母的斥責,但在那一聲聲訓斥聲之后,卻是聲聲愛憐,他們不會因此終止對你的愛。
父母是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他們對我們的愛是任何人無法比擬的。如果你失去了所有的東西,但只要你在父母身邊,你就不會失去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愛——永不停息的愛。
記住:當你身臨困境時,父母為你正舉起一把槍。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