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生活日記四篇
一天即將過去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獲吧,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篇日記吧。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活日記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每天都有些不完的作業,閑暇的時間比之前的少了不少。上課時間基本上一節課下來,老師說的差不多了也就下課了,有時候甚至還會拖一拖課。高中的科目有好多,寫作業的時間使用擠出來的,玩耍的時間不再多了,只有每周六下午四點多放學以后才有空閑時間去玩耍,到了周日就得開始寫作業了,就沒時間出去玩。周日晚上要上晚自習。一個禮拜就放一天假,放一天假還有許多作業要寫,基本上就是周六出去玩玩,周日就不出去了,就得待到學校寫作業。
高中生活,辛苦并充實。一天就得上12節課,上完一整天的課,回到宿舍洗漱好久躺床上去了,日復一日的過著這樣的生活。有些枯燥,卻并不會乏味。也不會再有令我感到無聊的空暇時間了。每天的時間都安排的緊緊的,根本就沒有多余的時間。高中生活過得很充實,就是作業多了點,要是每天的作業都能夠寫完,每節課都能聽懂就更好了。這樣待在學校就不僅會把成績提高,還會令我有一種成功的喜悅感。
高中生活,我要過的快快樂樂的,要把學習成績提高,要培養好習慣。嘻嘻。
最近我愛上了拖地,原因很簡單,我家的房子在稍微高一點的樓層,恰好是空氣中的揚塵層,每天開不開窗都是一層土。以前懶得收拾,總是積攢一星期才去擦一遍地,前幾天身體不好在家休息,突然想起來擦地,于是連擦了好幾遍的地,看著光潔的地板,心情變得大好。那天之后,每天都會堅持擦一遍地,甚至連地上一個腳印都不能忍受。我想起了21天理論,也就是一件事堅持21天就會成為一種習慣,不禁感到驚奇。
這件小事讓我想起了很多同學給我寫信,說自己是如何堅持不下去一件事,導致了對自己的責備,對未來的恐慌。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而堅持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成功的人只有少數,這是我們首先要理解并接受的事。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講,堅持不下去通常不是發生在某件事的中途,而是發生在一開始做某件事兩三次的時候。比如想好每天要讀英文,結果三天就拜拜了;看了勵志書籍后發憤圖強,列了一堆的計劃在本子上,萬丈高樓平地起了一天就灰飛煙滅了;辦了張健身卡幻想著自己有優美的腹肌和傲人的身材,進健身房跑了20分鐘步就坐地上看別人練了。我們都對自己的生活有各種幻想和希望,但堅持變成了最大的勁敵,于是我們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
上周看到一個豆瓣文章,講年輕的小夫妻兩個一改往日晚睡晚起的惡劣生活作息,改變為10點睡覺6點起床的老年人生活方式。以往還在睡夢中游蕩以及掙扎著起床忙的撒腿就跑沒時間吃早餐的清晨,變成了打掃房間、鍛煉身體、賞花散步、共享早餐的時光,經常做了好多事發現還沒有到上班的時間,頓時感覺老年人的白天真長啊。這是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事,但做起來很難。我依照他們的做法10點睡覺卻怎么也睡不著,早晨6點也依舊醒不來,于是第二天改回了晚睡晚起。今天早晨要幫干女兒準備早餐,讓她能按時到教會,于是風風火火的很早起來準備早餐和她要帶走的食物和水,等她起床洗漱后共進早餐,送走她后還很早的時間,洗衣服擦地板收拾房間之后也才到九點鐘而已。早起雖然有點困,但是能堅持,過一會兒就會清醒起來,讓身心感到非常舒暢。想到如果明天也能繼續早起,那一定能做很多事,比如可以看會兒書,安心做一頓豐盛的早飯給全家吃,或者出去鍛煉身體買個豆腐腦油條回來也是很幸福的事,身心充滿了對明天早晨早起的期待。有時候看起來很艱難的事,稍微狠心嘗試一下并多想象美好的一面,會給人帶來強勁的動力,關于幸福而健康的生活,應該是每個人都愿意嘗試并擁有的吧。
如果說有些堅持的動力來自于生活中的小確幸,那么能毀滅堅持的便是一大惡敵——體力。現如今的上班族每天上班都已經累得足夠,很多同學反映,自己也很想八小時以外做些事,比如看書讀英文學點什么或者去兼職賺外快,可體力做不到啊。每天回家只想要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然后昏昏沉沉的睡去。可心里又覺得這樣的日子太過萎靡,仿佛生活全都被工作占用,而自己的生活里什么都沒有,看到別人有外塊有特長的樣子,心里再次升起深深的自責。如果八小時的工作是自己不喜歡甚至痛苦的事,內心更是會對未來充滿絕望的情懷,仿佛自己的未來也一同被黑夜抹去。對于這個問題,堅持兩個字已經很難成為教程和攻略,更難以成為打雞血的正能量。作為常年在下班后仍活躍在個人愛好第一線的自己來講,其實我們可以在心里把上班下班和分割成兩個世界,潛意識里認為自己白天是一個在公司里的認真工作的人(或者說帶著生活的假面具的人),下班后啟動自我世界的大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做回自己。畢竟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放棄那一份能讓我們生存的.但可能并不喜歡的工作,但不管幾點鐘下班,只要下班后就能離開社會的世界,回到另一個允許自己嬌氣難過悲傷開心矯情的小世界,哪怕回來只能睡覺了,幸福感就會升騰起來,以讓內心中的力量集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這個觀點看起來有些自欺欺人,但卻讓我受益很多年。當我們把24小時的世界切開來看,前一個世界的苦惱和辛苦就會自動被關在門外,內心不再去想,身體便不會延續在其中的困苦,來自身心的力量便會重新集聚在新的世界里蓄勢待發。
當然,如果本身不是貓頭鷹型的人,8點下班10點就要睡覺否則就要昏過去的這種人,完全可以選擇早起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據說村上春樹每天4點鐘起床寫作,然后離開自己的小世界9點去社會上上班,變身一個與別人看起來很相同的人,第一次讀到這段生活方式的時候甚為驚喜,也變成了我所期待的生活方式。雖然我仍然無法再4點鐘起床,但能從生活本身去研究與整理自己,而不單純靠名言警句打雞血的生活,才是真正穩定而步步為贏的人生。
過了小學,我們迎來了一個新生活——初中。
新生活的一切都是新鮮的,每一個地方都吸引著你去發現和探索。教室,新的環境,處處都令你悴不及防。我生活在這個新的世界還未準備好就進入這個新的生活。
我喜歡初中新生活的環境,初中的學校更大了還有各種社團,新的教學方式,我在這個新的環境中非常的快樂。我有結識了許多新的朋友,還有許多新的課程。每一個新的課程都吸引著我。當這個新的生活令我有時快樂,有時也令我悲傷。一生的是我的課程變多了學習的任務更加繁重了。每天需要上好多的課程。作業也隨著課程的增加而變多。讓我高興的是我結交了許多新的朋友。我喜歡這個新的生活、這個新的學校和新的環境。
雖然這個心生活有時讓我有些人不愉快。但是這里的一切我都喜歡,我喜歡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喜歡現在的學校。喜歡這里的課程,喜歡這里的…每個人都會經歷初中。初中是人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為人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為我們
互聯網時代,電子設備、網站論壇如火如荼地講述著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切分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片段,所以,這就是碎片化生活。而也就是它們的介入,讓我們不再能夠完整地心無旁騖地享受生活。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時間被撕碎成了一個個小部分,上海這座大城市只允許人們習慣快節奏的生活,我們所剩下的一片片時間,難道只能白白浪費?
似乎說得沒錯:這些微不足道的時間根本來不及去做任何的休閑娛樂,人們只是呆在那里,一事無成。隨便做點什么?似乎也只有來得及做一些不是特別有意義的事。人是有惰性的,當自己的時間表幾乎被碎片化地排滿時,那一點點的時間反而成了人們休息的時間,一旦忘記了繼續工作的時間,那就是惡性循環:工作一拖再拖,人們也沒有時間休息,健康甚至會受到影響。有時候想要靜下心來讀本書,迫于碎片化的生活,只能每次讀一段,讀一頁,眼睛匆匆掃過,真的能夠記在心中卻沒有多少,中途還往往被瑣事打斷,這樣的走馬觀花,事實上和打發時間沒有什么大的區別。
課間休息看會書,看新聞,完成計劃的一半內容休息一下,在車上拿出手機刷一刷,上個廁所還得帶著書背,人們“充分”利用著來之不易的碎片化時間,其中令人無奈唏噓的舉動實際上就真真切切出現在我們的身邊。
找個閑適恬靜的午后,倒上一壺紅茶,做在沙發上細細品讀經典,或者在書桌前,靜下心來背誦文章,或者抓緊時間一口氣完成工作,疲勞之時打開手機和同樣如此的人們聊聊天,甚至可以在假日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游山玩水,享受生活的樂趣,體驗大自然的魅力。順從自己的內心,有比較寬松的計劃有條不紊的去完成,這才是享受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
碎片化的生活固然利中有弊,但我們要用放輕松的心態去對待它,畢竟沒有人要求我們去將就順應這個時代,我們應該在這個時代中活出自己的個性。在以物質為基礎的社會上,我們追求精神上的解脫,何不放慢腳步,放松下來,使內心在忙碌、追求速度中平靜下來。想象自己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安靜閑適,生活便是“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碎片化的生活不能阻止人們對高遠境界的追求,除非被這紛繁的世俗瑣碎淹沒。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