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優秀初中作文錦集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初中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名字叫于婷,今年12歲了。我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我很活潑好動,最喜歡和伙伴一起玩跳皮筋,這可是我的強項!每次玩這個的時候,幾乎都是我贏,可我一旦敗下陣來,就會不知所措。
十歲淘氣?勇敢?于婷,我們去冒險吧!李穎邊走邊說,去幽幽谷吧!我轉身對她說:好呀!我們比比看吧!看誰先到終點!說完我便一溜煙跑了。她很快就追上了我,我倆同時到達終點。便開始了冒險的旅程。目的地是山頂,他大概只有十米高,我爬了一半,就摔了下去,當我離地面還有兩米的地方,她一把抓住了我,可她還是抓不住我,我們一起掉了下去,我們身負重傷,互相攙扶著回了家。
我最喜歡讀書了,每當媽媽買書回來時,我都會廢寢忘食的看,看著看著,我就會忘記時間,媽媽叫我吃飯,我也聽不見,直到天黑下來,我漸漸地看不清書上的字時,我才停下來,卻發現早已錯過了時間。
《笑貓日記》是我最愛看的,它主要寫了笑貓一家與老老鼠是馬小跳等人的好朋友,他們一起經歷了風風雨雨。
我有一些缺點,比如上課做筆記太慢,我要改正缺點,提高我的速度。
這就是我,一個活潑好動的小女孩,我的理想是當一名光榮的小學教師,我要好好學習,做一個陽光少年!
江河沒有大海的洶涌澎湃,卻依然蜿蜒流轉; 小草沒有青松的高大挺拔,卻依然郁郁蔥蔥; 星星沒有月亮的皎潔明亮,卻依然光彩照人。世間萬物各有千秋,不必慨嘆自己不足,發揮自己的長處風景這邊獨好!(比興式開頭,富有韻味,令人深思,引出下文,從開頭形式值得借鑒!)
記得那是一個白雪(改為:瑞雪)紛飛的冬天,它雖沒有春天的百花齊放,也沒有夏天的綠意蔥蔥,更沒有秋天的碩果累累,但它也有獨特的風景。(回憶式,過渡。)
正在上四年級的我是一個十分自卑的孩子。由于性格十分內向,所以朋友也很少。一次上語文課,班主任老師在講臺上說:"馬上快到六一兒童節了,希望同學們都發揮自己的特長,積極參與六一聯歡活動。"這時,我不禁的思索起來:特長?我有嘛?同桌在一旁諷刺道:"同桌,你是不是臉特長啊!""誰說我沒有特長的,我一定會證明給你看的!"我仰起臉自信地說道。(事情的開始。)
于是,我拼命的尋找自身的閃光之處,可是卻毫無進展,我生氣地趴在了桌子上,不小心碰掉了相冊,掉下了一張照片,我不情愿地撿起,而它卻給了我很大的靈感。這是一張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給同學們在講臺前講故事的照片。我心想:對啊,自己在幼兒園有這么好的基礎,現在再練練,估計也不錯。從那天起,每當家里人不在家時,我都會站在床上,拿著筆做的"話筒"對著鏡子,有感情的朗誦著……(補入必要的動作描寫、肖像細節和心理描寫為宜,這樣內容會更加完整!)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兒童節聯歡大會上,我表現十分出色,(這一段要補入你在聯歡會上的具體表現,運用相關描寫技巧前后對比,請你參考空間里王浩宇的作文,你會發現這一點,他運用的不錯。)讓同學們刮目相看,我也自信的笑了。(事情的`結束。)
人有十指,長短不齊。誰優誰劣,眾說紛紜,它們都各有長處,只有發揮自己的長處,才會協調合作成功。就像棄官歸隱的陶淵明,成就文學一枝獨秀,他就是認識自己的長處,發揮特長因此而備受注目,演繹出別樣燦爛的人生。(文章最好構成排比句,顯得大氣磅礴,升華主題。)
雄鷹就要搏擊長空,游魚就要遨游四海,螺絲釘就要堅守自己的崗位。風景這邊獨好,只有各盡其能發揮所長,才能成就別樣精彩的人生風景!(修辭式+比興式+卒章顯志結尾,首尾呼應,升華主旨,結尾方式也很好,值得借鑒!)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烏鴉有反哺之情,羔羊有跪乳之意,何況是萬物之靈的人呢!
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怎么能忘懷!父母給予的關切和愛護我們怎么能不銘記在心呢!
對于父母我們怎么能不深深地感恩和盡孝!
古人說“萬善孝為先”。中國古代“孝悌”是為人之本。治理國家要“謹庠序之教,申之孝悌之義。”
孝敬父母既是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給我們知識,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從十月懷胎的生命孕育,到出生后的懷抱哺育。從蹣跚學步的幼兒,到朝氣蓬勃的青春少年。
從幼兒園、到小學,我們的生命成長的每一天、每一日、每一年父母都傾注了無限深情和關愛。
付出了無數的心血!
我們都讀過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
但我們能否真正從內心深處感受和體驗這種普天之下所有的孩子的深切關愛呢?
她扎著高高的馬尾辮,鼻子細長,身材瘦長,眼睛炯炯有神,鼻子嘴巴小巧精致,嘴角還有一顆小小的黑痣,讓她看起來有些俏皮。
她是我的鄰居,我們從小一直玩到大,我們是知己,雖然我們長得不像,但性格卻能達到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似度,而且我媽媽和她媽媽從小就是好姐妹,我爸爸和她爸爸又是同事,而且她的姑姑還是我的舅媽,在種種關系下,我們兩家的關系一直不錯。親戚朋友送的東西多時,我媽媽總會給他們家送去一些,而她媽媽每次回老家時,都會給我們帶些特產。
我們的關系好到親姐妹的程度。他是一個熱愛讀書的女孩。她簡直手不離書,之前上小學時,我們分在同一個班級,在家長的建議下我們一起騎自行車上學。我并不是一個麻利的人,我總是拖拖拉拉,她有時要等我十多分鐘,我才慢悠悠地從小區騎出來,為了不浪費時間,她居然在等我的時候看起了《實用文摘》。
她來我家玩時,也總愛帶著書,每次她帶來課外書,都要拉著我一起讀,邊讀還邊給我評價解說,漸漸地我也被課外書吸引,開始讀小說,閱名著,摘語錄。隨著“國學潮”的到來,我們開始在一起背《唐詩三百首》,兒時鬼瓜爛熟的口訣,在我們腦中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隨著升入初中,學業變得緊張,我們相見的機會越來越少,但我相信時間不會沖淡我們的友誼,我們都會彼此成長,獲得新知識的同時,結交更多朋友。
我懂你,你是一個文靜內斂,內心又很豐富的女孩。
羅素說:生命是一條江,發源于遠處,婉蜒于大地。上游是青年時代,中游是中年時代,下游是老年時代。上游明凈而婉轉,中游狹窄而湍急,下游寬闊而平靜。
生命有一種硬度,它可以在人們遇到困難,挫折甚至是暫時的失敗時,給予人們堅強的意志,十足的干勁,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
生命里的那一種硬度就如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從1896年發現放射性元素,直到1902年發現了使世界化學界震驚,對世界化學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的元素——鐳,共經歷了6個艱苦的春夏秋冬。這6年里,她獨自一個人在冰冷的實驗室里,面對著一切冰冷的器皿。可是,她還是沒有氣餒。終于在1920年,發現了她期盼已久的鐳。
生命里的那種硬度又如同張海迪。張海迪是中國殘疾人協會代表,面對五歲時突如其來的脊髓病,她也曾想過放棄,痛定思痛之后,她毅然選擇了堅強,拿起了手中的筆,寫出了她心中的完美世界。同樣的,生命里的那種硬度也刻畫在海倫·凱勒的人生里。海倫·凱勒也是一名殘疾人,但她也是微笑著與病魔抗衡。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神話。
其實,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一種硬度,徐悲鴻也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以無傲骨。”生命的硬度是一種尊嚴;生命的硬度是一種誠信;生命的硬度是一種財富;生命的硬度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方式。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這是一條幽僻的深巷,當雙足踏上那爬滿青苔的石板時,心怦怦地搏動起來。入巷口,一駐足,細聆聽,悠揚的音樂和著微風飄來,帶著我的思緒,走遠了。
想我五六年前初到這深巷,第一次上古箏課,我早到了十數分鐘。方入巷口,頓時海潮般的簫聲撲面而來。那音樂細幽而深長,不似那一派清高隱避山林,卻像將要出塵,而裹挾一絲凄婉、一分眷戀、一片哀愁。我被一種前所未有的魅力震撼了,怔怔地,立在縹緲的音樂中……
簫聲漸散去,正值約定上課時,老師慈藹地將我引入廳堂。但我早已被那簫聲攝去魂魄,匆匆進門,急急彈奏,諾諾地聽老師點拔,隨口應付幾句。待到課時終了略略道別,飛也似地躥出房門,復到巷中站定,企望再聽到那簫聲。而簫聲不再,打算走走探看時,不知何處二胡的弦樂傳出了。
我狂奔到家,調好琴弦,排開陣勢,企圖模仿那巷中的神曲。但那努力盡是枉然,沒有一絲神韻。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我不間斷地去上古箏課,早去半小時,只為多聽些音樂。那些音樂雖說樂器不同,曲調大異,但它們都蘊含著一種玄妙高深的境界。雖說我五六年辛勤練習,能力漸長,卻難以模仿,那也是我不斷尋求方法卻不得而知的。
一日,老師教我彈《牧童短笛》。我彈得極為生澀,仿佛牧童呆小而笨拙,短笛沙啞而粗糙。正當我不知從何下手時,從墻的那一邊傳來那熟悉的旋律——這一次是笛聲。那笛聲清越明亮,起初似乎還在模仿曲譜,到后來,干脆跳出因循守舊的圈子,隨著樂性兒任意揮灑。我仿佛看見細雨中,牧童端坐在牛背上,輕閉雙眼,輕啟笛聲,與清風流水應和著。當真是“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一曲未罷,已然明白。
當我摸索出這個道理,一切曲子盡顯簡單了,彈奏不僅僅是復制那寫下的、既定的曲調,更重要的是,心中要有那種精神和意念在指引你。我再練習,再彈奏《牧童短笛》,讓一種隨性山水之樂游蕩心間,《牧童短笛》的曲調和精神竟一并而生。突然間明白,熱情、摸索和頓悟是最好的良師。
又是一年畢業季,考場又是一片喧嘩。最后一份答題卡交給老師時,大家三年的初中生活就結束了。在這三年里,盡管有很多不愉快,盡管大家也常常打打鬧鬧。但大家都相信,大家互相都舍不得,舍不得同窗三年的張張笑臉,舍不得課間樓道打鬧的身影,更舍不得匆匆三年穿梭的四層樓,那個教室,那個座位,那個操場,都不再屬于大家了。在過兩個月后,他們將會給另一批人使用,大家不在調皮搗蛋,大家只能把這些都叫做回憶,大家只能把這里叫做母校,這些滿滿的回憶都叫做過去,塵封在了那張熠熠發光的畢業照上。
他們都不像初中生,他們都像是一群孩子,他們愛折紙飛機然后總是被班主任罵的狗血噴頭,他們愛在教室里打籃球然后誤傷了某位女同學后會裝出很男子漢的一面去幫女孩子擦眼淚,他們愛陳群結對出現在樓道里或站在門前,說難聽點那叫門神,說好聽點點他們守護著這個班。不會離開。
它們喜歡成群結隊的走在操場上,她們管那叫小清新,她們喜歡沒事拿著相機拍照,他們說相機有最好的回憶他們還說大家三年的時光他都會記得,他們還說未來的三年大家還要在一起。
他們總說,畢業要大哭一場,該表白的表白,該擁抱的擁抱。事實上大家都確實那樣做了。可是未來的三年,大家不會再在一起,大家的愿望只能說成是美好的奢望。大家將會各奔東西,大家會有各自的未來,我把這三年叫做青春,青澀甜美的青春。
我家有個大魚缸,那里面有許多貝殼和小石子,還有一個大石頭。在貝殼和石子的下面藏著十幾只泥鰍,在貝殼和石子的上面,有兩個大“貝殼”,這就是我家的兩只小烏龜。
在這么好的環境里,兩只烏龜自然是快樂的,不愁“吃穿”,還可以出去玩玩。這兩只烏龜中個頭將小,腹部花紋是無形狀的,龜殼較寬、圓的那只是母的。而另外一只個頭比母的大,腹部花紋是圓的,有規律,龜殼較窄,形狀橢圓,這自然也就是公的了。公的烏龜叫“寶寶”,母的烏龜叫“貝貝”,連起來就是“寶貝”。正因為我們全家把它當成了寶貝,他們才有這么好聽的名字。
寶寶和貝貝是今年新年時期買的,剛買來時,還不習慣,整天縮頭,成了“縮頭烏龜”。只有在沒人時,他們便伸出頭來環顧四周。幾個星期后,寶貝們漸漸地適應了這種生活方式,不那么怕人了。但只要你把它們從缸里抓出來,寶寶就一直把頭藏在自己的“盔甲”里,任憑你怎么擺弄它,他就是不把頭伸出來和你打聲“招呼”,好像在和你較勁:就不出來,就不出來,看你能把我怎么樣。而貝貝就比寶寶好多了,它伸出頭來,用小小的眼睛瞅著你,你也望著它,媽媽說這是“大眼瞪小眼”。我經常會跟寶寶說:“寶寶呀!你看你連女生都不如,人家貝貝都比你大膽,你連男子漢的氣概都沒有。”幾個月后,寶貝們已經開始隨心所欲了。和人們一樣,一天三餐,上午和下午,是它們自由活動的時間,想去哪就去哪。
半年后,寶貝們開始放肆起來,一點也不拘束了。有一次,我用手捏著飼料喂它們,它們搶著吃,四肢不停地扒,有時一不小心就會扒到對方的臉上,但它們似乎沒有感覺似的,一個勁地搶,很像雛鳥找媽媽要蟲子吃的場景。我準備把飼料給寶寶吃,但貝貝搶了過來,一口咬到了我的手指頭,我疼得哇哇叫,但貝貝并沒有松口,反而越咬越緊,足足咬了三秒鐘才松口,我忙看了看手指:起了一個小泡,幸虧烏龜沒有牙齒,否則我的手指非出血不可。我生氣了,罵了貝貝一通,貝貝也挺知趣的,縮著腦袋一動不動的,好像也在認錯。我決定這餐不給貝貝吃了,讓它鋨著給它個教訓。于是,我用左手喂寶寶,貝貝灰溜溜地爬到一邊去了。不料,寶寶好像在為它的同伴叫不平竟然也狠狠地咬了我一口,我當時那個氣呀,恨不得全把它們沌湯喝。于是再這以后一日三餐就減成了兩餐。那時正是夏季,烏龜正需要大量的食物增加脂肪,為冬眠作準備。于是,它們開始瘋狂地襲擊同在一個屋檐下的泥鰍,泥鰍們天天處驚恐中,隨時都有被吃的危險,每天藏在貝殼下,但既便是這樣,也難逃厄運。烏龜捕殺一只只泥鰍,猛烈地撕咬著它們的頭、身子,尾巴,鮮紅的血也涌出來了,那樣子真是慘不忍睹。有一次,我走近魚缸,一股魚腥味撲鼻而來,往缸里一看:水面上浮著許多泥鰍的尸體,缸里一只活泥鰍也沒有了,我真不敢相信,懷疑寶貝們不是烏龜,是老虎的化身。我把這次嚴重事件稱為“烏攻泥”事件。經這次事件后,我給寶貝增加了飯量,家里一買來小蝦或肉時,我就會給一些寶貝們吃,有時小河蝦里有兩三只小魚,它們很快就會成為寶貝們的囊中之物。
現在,寶貝們已經比剛來時長大了很多,都說烏龜長得慢,可我家的烏龜就不一樣,它們淘氣又可愛,有誰家的烏龜能像我家的烏龜一樣呢?我希望我家的兩只小烏龜可以快快樂樂地陪我渡過每一天。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