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西游記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西游記讀后感1“嘆三國烽煙,識梁山好漢。嘆取經艱難,惜紅樓夢斷。”這個月,我閱讀了四大名著。其中,我最為贊賞《西游記》。
《西游記》里講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唐僧四徒四人在取經路上經歷了許多磨難,斗妖魔、降鬼怪,上刀山、下火海,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修得正果。讀完了這本書,我不禁被師徒四人那堅定不移的精神震撼到了。
唐僧一個和尚,沒有孫悟空那樣無邊的法力,也沒有徒弟那騰云駕霧的本領。而且,收徒弟之前他的兩個同伴被妖魔給吃了,他很害怕,但依然義無反顧的踏上取經之路。雖然路途遙遠。一路上有妖魔鬼怪,而且在旁人看來,去大西天簡直是一件荒唐的事。雖然后來有法力無邊、神通廣大的徒弟。但去大西天之路依然很艱辛。本來,唐僧四徒四人可以選擇打包回去,這樣可以免受取了苦難,而且還能舒舒服服的,不是很好嗎?不,唐僧四師徒四人并不是這樣想。他們只是一往直前取得真經,把真經傳授于他人。
對比自己,真的覺得很慚愧。記得有一次上體育課,老師教我們踢毽子,我踢的一點也不好。只堅持學踢了一兩天就扔下毽子不學了。其實,毽子只要勤于多練就學會踢的,而我卻選擇放棄。反觀唐僧師徒四人不但解決困難還堅持到達目的地,而我,卻連一個小小的毽子也搞不定。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人沒有神通廣大的法力不怕,只要他有恒心,有毅力。漫漫人生路上,有打擊、有挫折、有困難、有痛苦、也有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成功到達終點!
西游記讀后感2西游取經路上,師徒四人經歷風風雨雨,歡笑著,又悲傷著。
猶記得去年讀著原著,那著名的章節,師徒四人經受白骨精的三番糾纏,在無知的唐僧地阻攔下,驚險地從危崖的邊際逃了出來。而唐僧卻不自知,只是悲憤于孫悟空殺死了三個生靈,而將他逐出師門。悟空萬分不舍,因為又一次被自己的師父趕走,十分傷心,想要解釋,奈何唐僧十分決絕,最后堅持著叩拜告辭,卻十分留戀過往。
這場景雖不至于算催人淚下,但也令人胸口發悶,郁郁不解。
這樣的悲歡離合一幕幕上演,最終“圓滿”的回歸,也是因為某些感情的淡化才促成的。唐僧的救命之恩悟空早已還清,而悟空在昔日的情分被師父親手斬斷后,依然任勞任怨,在聽聞師父的處境危險時,還是決然營救,并且卑微地懇求原諒。相比之下,唐僧的“原諒”“不計前嫌”倒顯得有些諷刺了。悟空對于這本不該有的“原諒”反而歡欣雀躍,誠懇地接受。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如果沒了這一段師徒訣別,也許不會有那么著名。孫悟空對唐僧的殷切態度,讓人感傷。孫悟空似乎從頭到尾,對于這種被誤解的情況都不怎么為自己辯解,反而默默承受指責,并且懇求原諒,對于師徒情分十分珍惜維護。他為唐僧瞻前顧后,細心體貼地照料著,若沒有了他的細膩,也許唐僧的生活會在八戒以及沙僧的遲鈍或無視下過得非常艱難。就算他精神上仍不會放棄西行,但身體遲早會承受不住的。
這一章,令人憂愁,又引人思考。佛家講究慈悲于天下萬物,唐僧的慈悲為懷,也許只是因為菩薩心腸。但對一人的慈悲,有時會變為對另一人的傷害。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不知成佛之后,這對師徒之間還會不會再保有情誼。也許悟空的回歸,這圓滿的結局,只是作書人一廂情愿的故事罷了。
所以我們這些成不了佛的凡人,對于每一份情誼,更應該懂得,并且小心翼翼地珍惜。不然那些來之不易的感情,可能會被無意間的一個舉動擊碎,落得個悲劇的下場。
西游記讀后感3天哪,我被《西游記》吃了。
今天,我從書柜上拿出了一本古老的書,上面布滿了灰塵,我用嘴輕輕一吹,看見上面三個大字《西游記》。我翻開了書,我在那里靜靜地看著。
我仿佛走了進去,我看見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情景,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的情景,看到唐僧收三徒,看到了唐僧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看見了他們最終修成政工的情景。
我看完了這本書,但腦海卻想著《西游記》中的每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好像我被《西游記》吃了!
我看到了他們師徒四人中具有的品質:勇敢,誠實,任勞任怨,善良,樂于助人,聰明機智等。我看到了,想到了,卻做不到這些。我們擁有了聰明才智,卻擁有不了任勞任怨的品質,我們擁有了樂于助人,卻擁有不了勇敢的品質。
當然,人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包括他們師徒四人,他們有:不信任自己的伙伴,偷取別人的東西……但他們在自己的成仙道路上都一點點改正了。自然而然,我們也是有缺點的,但是我們只會認識自己的缺點,不會去改正它,從而導致缺點越來越多。
我所希望看到的就是大家可以取長補短,將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將自己的缺點意義改正。
《西游記》給予我們許多的啟發,這本書很值得我們大家去閱覽,我們要將《西游記》給予我們的啟發牢記在心。
《西游記》這本書主要講了:唐僧肩負唐王的希望去西天取經,一路上他收了三個徒弟,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修成正果。
我們要學習他們永不放棄、堅持不懈地精神,要擁有他們永不言敗的品質。
《西游記》不愧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記讀后感4暑假里,老師布置了讀《西游記》的任務。
在剛放暑假的那一天,我把這個重要的任務記得清清楚楚,打算盡快把大部分作業完成后再去買書慢慢看。誰知愛拖拉的我遲遲沒有完成作業。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一個星期過去了,直到一個月過去了,我才完成一半的暑假作業。沒想到我做作業的速度比蝸牛還慢。等我做完暑假作業,離開學也只剩十天時間了!但是我卻連《西游記》的封面也沒看過。
我趕緊接著爸爸去書店買書,可是卻晚到一步。售貨員阿姨說,《西游記》剛剛賣完,新進的書要過三天才能到。好不容易等了三天買到書,離開學卻只剩下七天了。要在短短的七天里讀完厚厚的兩大本《西游記》,急得我就像吃了火藥。因為時間不夠,所以我只能隨便應付老師布置的這個任務了——翻開書隨隨便便瞄幾眼,看到生字生詞也不問不查,讀到有疑問的章節,也忽略過去,總之我讀《西游記》就是為了應付任務。
開學后,老師重點檢查了這項暑期任務。我第一個就被逮出來了。老師要求我認認真真地重讀一遍。這回可不能隨便應付了,看到妙句和陌生詞要劃出來,覺得精彩的還要背下來,讀到知識點得一一標注,光做這些還沒達到老師的要求,看完每一章還要做一則讀書筆記。
因為我并不想再犯同樣的錯誤,所以還是按照老師的方法認認真真地讀了《西游記》。幾個星期過后,我發現這個方法還真有效,別人一說“西游記”三個字,我就立刻能聯想到《西游記》里的主要內容,當然,還有幾個好詞好句,有時還能和同學們聊聊其中內容呢。
原來認真讀一本書有這么多的好處,以后,我還有什 ……此處隱藏4270個字……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敢與一切困難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么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但他又有眾多毛病,如好吃,好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并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
沙悟凈甘心當好后勤,不好出風頭,但呈現出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沈默踏實的性格。
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他敢于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唐僧師徒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歷經八十一個磨難,終于取回了真經。他們這種執著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以后在學習中也要不畏困難,勇攀高峰,一定會取回我們自己的真經。
西游記讀后感13《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他生于1499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是我國明代著名小說家,這本書也成了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大家都知道《西游記》中有四個主人公: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他們為了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付出了許多努力和鮮血,跟斗智斗勇,使唐僧能順利取經,平安回大唐,這條路是那么漫長,要保護唐僧平安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這項任務卻是必須要完成的!
唐僧是一個誠心向佛、非常善良的人,不愿傷害任何一個人,而他只是一個肉眼凡胎的人,他無法辨別是人是妖,所以在取經路上經常會被妖怪變的人給騙了;這時候就要靠孫悟空了,孫悟空忠誠勇敢、本領高超,在取經路上斬妖除魔,無數次的解救被妖怪抓走的唐僧。雖然唐僧常常沒有認清妖怪,還以為孫悟空打的是善良的人類而念緊箍咒,讓孫悟空頭痛欲裂,但是孫悟空還是記得唐僧救了他,所以對唐僧不怨不恨,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唐僧;說到豬八戒,就有趣了,豬八戒原先是個漂亮的男子,因為嫦娥仙子,最后被天兵天將從天上扔下去掉在草叢中變成了一頭又丑又貪吃的豬,它雖然怕苦怕累,但是也沒有因為這個原因而丟下唐僧。沙僧為人老實,正直無私、任勞任怨,是非分明,保護師傅唐僧一心一意,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幫助孫悟空。
在這四個主人公里,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他神通廣大,聰明好學,嫉惡如仇,敢于挑戰權威,遇見困難不回頭,失敗后也不氣餒,講朋友情誼,對唐僧忠心耿耿,樂觀向上的性格等等,特別在”真假美猴王“中,即使唐僧要把他趕走,他也要給唐僧磕幾個響頭再走。孫悟空在人們眼里,就是非常完美的,在他的身上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多困難,但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堅持,只要堅持,才會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在挫折面前不害怕,在失敗面前不低頭。鼓起勇氣,去面對去克服,努力一下下,就能成功哦!
西游記讀后感14今天讀著《西游記》,我突然想到個奇葩的問題:二師兄豬八戒是白豬還是黑豬?我去問爸爸,爸爸愣了一說:不管是白豬還是黑豬,取到真經就是好豬。我無語,抱著原著準備去查查。
豬八戒第一次出場是在高老莊,對他首次進行外貌描述的是他的老丈人--高老莊莊主。初來時,是一條黑胖漢,后來就變做一個長嘴大耳朵的呆子,腦后又有一溜鬃毛,身體粗壯挺怕人,頭腦就像個豬的模樣。當孫悟空又化作高小姐等他時又看到:只見半空里來了個妖怪,果然生的丑陋,黑臉短毛,長喙大耳,穿一領青不青、藍不藍的衣裳。
孫悟空與高老莊莊主的描述下的豬八戒,鮮活的告訴我,他竟然是一頭黑胖丑的豬。
但現在絕大多數都是白豬啊?就連花豬都少見,哪里來的黑豬?后來查了查資料才發現,黑豬才是中國本土豬,白豬都是進口洋豬,吳承恩那個年代還沒出現白豬。這次我的另一個發現是:我知道了八戒是何方豬氏,他初次見大師兄時提過住在福陵山云棧洞,但吳承恩老先生卻沒有對此地進行地理位置的描述,但好在對高老莊進行了描述,師徒二人來到了烏斯藏國。有了國籍就好找啦!在我的努力下,終手查出明朝的烏斯藏國就是今天的西藏,哦,原來八戒是一只西藏本土豬。
但為何現在影視劇里的八戒就是白豬呢?我覺得應該是這個原因:洋豬把黑豬擠出了市場,現在養豬人家養得都是白豬,影視劇里突然變出了黑豬,觀眾定會一時接受不了。閱讀《西游記》讓我養成了邊讀邊思考的閱讀習慣,發現問題及時查閱資料,這個過程讓我受益匪淺,生活中處處有問題,去探索問題答案的路上,定有鮮花盛放。
西游記讀后感15吳承恩先生寫的長篇小說《西游記》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個性鮮明的人物特點使得我記憶猶新,那我就在這里給你們介紹一下吧,孫悟空是西游記里的主人公,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不但會七十二變,而且聰明機智,天不怕地不怕,也把天宮鬧的一塌糊涂。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小缺點。他機智、勇敢、聰明、急躁。他最大的缺點就是自認為是對的東西會不計后果,敢與玉皇大帝斗,被稱為“齊天大圣”的美名,敢于妖魔鬼怪斗,絕不退縮,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明磊落的神話英雄印象。
影響最深刻的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天,他們師徒四人來到了一個叫做白虎嶺的地方,這山上有一個妖精,他看見唐僧的大師兄孫悟空不在身邊,見唐僧坐在地上,心中暗暗歡喜,于是變一個非常漂亮,又可憐的女子,想盡辦法想讓唐僧吃東西,可是任憑他怎么說,還是不吃他給的食物,這可急壞了一旁的豬八戒,八戒說人家姑娘好心給您食物您不吃,他正準備要吃,正在這時,孫悟空來了,他火眼金睛一看,那是個妖精,孫悟空拿出金箍棒將妖怪打死,只留下一具尸體。這次妖精又變成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婆,拄著拐杖,路過這里,來尋找他們的女兒,悟空一看其中必有詐,也沒有多說,又是當頭一棒,又留下一尋找他的老太婆和自己的女兒,悟空不容分說拿起金箍棒,將老頭給打死了。
唐僧太善良了,以至于不分好壞,見悟空這麼不盡人意,于是讓唐僧讓沙僧拿了筆和紙,寫了一紙貶書,對悟空說,這一次再也不讓你留著身邊做我的徒弟了,悟空長嘆一聲,轉身握住了沙僧的手,含著淚說好好保護師傅,說完悟空就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但這個形象同樣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滿身的毛病,貪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愛撒個謊,可笨嘴可是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大師兄孫悟空吃點苦頭。
沙僧的勤快能吃、勤勤懇懇整天挑著沉重的擔子,不好出風頭,白龍馬的腳力好,聰明、勇敢、機智。師徒四人都有一點點缺點,師傅的善良、懦弱被別人利用、悟空急躁、八戒的懶惰、沙悟凈的沉默,可是他們卻經過不屈的努力,取到了真經,并修成了正果。這說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風順,一個團體應該相互取長補短,團結他人,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