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中過年的作文集合六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過年的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年三十,不是每個人都親身經歷過的嗎?是??!大年三十是一個非常快樂的日子,孩子們都會穿上自己心愛的新棉襖。
在這天,家家戶戶都忙里忙外,當然,我家也不例外。一開始,我我家就分工,我和哥哥去買蔬菜,爸爸和奶奶去買肉,伯伯去買飲料和啤酒,伯娘、媽媽還有大廚爺爺就在家煮飯。
我和哥哥買了芹菜、西紅柿、藕、白菜等很多蔬菜。爸爸和奶奶買了牛肉、雞肉、羊肉、新鮮豬肉,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鹵菜,比如:小肚、鹵雞、鹵藕、鹵鴨脖、鹵雞爪。伯伯買了營養快線、鮮橙多、啤酒、密桃汁等。
東西都買齊了,回家后,大家又開始分工了,我切菜,爺爺和媽媽炒菜,伯娘和奶奶看火,哥哥就帶著弟弟玩,爸爸和伯伯去買煙花和爆竹。
“吃飯了!”奶奶說,大家紛紛把飯菜端到桌上去。
開始吃年飯了,大家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飯,我開始敬酒了,不過,我不會喝酒,所以以飲料做為酒。
我給爺爺奶奶的敬酒詞是:祝您們身體健康,越活越年青。奶奶說:“你也要好好學習”。我點了點頭。
給伯伯伯娘的敬酒詞是:祝你們在新的一年里好運連連,中大獎,發大財。伯娘說:“謝謝。”給哥哥和弟弟的敬酒詞是:祝你們學習進步,在新的一年里考試能取得好成績。哥哥說:“謝謝,你也要一樣?!钡艿苷f:“噢,謝謝姐姐?!蔽医o父母的不是敬酒詞,而是感恩詞:謝謝你們的養育之恩,您的女兒,一生都不會忘記。媽媽說:“只要你的學習好,大家付出任何代價都可以?!?/p>
我的敬酒詞完了,接下來只有哥哥在敬了,他給爺爺奶奶的敬酒詞跟我相同,又敬我和弟弟了;祝你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哥哥也敬完了,大家一家人在吃飯時又講了關于過年走人家的事。哎!你們說大家這一家子熱不熱鬧啊!
一會兒,大家吃完飯后。我想,干了一上午的活,也該放松放松了,于是我就讓爸爸把爆竹拿出來放,放著放著,過年的味兒越來越濃了。
這天晚上,家家戶戶吃完晚飯就放煙花,看著看著,我家也開始放了,叭—叭—叭,一聲聲震耳欲聾的煙花爆開了,就像傳說中的天女散花似著飄在空中。
一會兒,天空中五彩繽紛的煙花就像彩燈似的一閃一閃地。一會兒就不見了。
看完煙花,大家就到客廳去看聯歡晚會,大家一家人一會有說有笑的,全家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是多么幸福??!
年月如同一場傾城盛宴,濃妝艷抹地登場,最終平淡恬靜地落幕。留于心頭與舌尖的,不只是重逢的溫暖與一絲絲的年味兒,更是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悠長。
過年是團聚的代名詞,亦是一份眷戀與企盼。在漫天飛雪的冬夜,家人在家中焦急地等候,這時突然響起了一陣輕輕的叩門聲,老人飽經滄桑的臉龐與嘴角揚起了一絲弧度,顫顫巍巍地站起身,邁著緩慢而沉重的步子,一步一步地走向門前。這迎接團聚的一步跨越了幾個世紀,那等候親人的畫面也被漫長的中國歷史拉伸至了今天。窗外是嚴冬肅殺,屋內是暖意融融,歡聲笑語的過年場景也深深地定格于我們的腦海中。
可誰曾想過,我又是那么一度地害怕過年。
如今的城市,高樓大廈筑起的不是更高的生活質量,而是冰冷的人性隔膜;更加便利的道路交通增多不了親友間的親切看望,徒增了幾起回家路上的意外事故;就連更加發達的通訊方式,換來的也只是幾條過年過節時的群發短信,冰冷的屏幕讓我們觸碰不到一絲親情的溫暖,徒留了幾許對信息化社會無奈的嘆息。過年也就成了排骨湯表面上的油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在酒店的燈光與尼古丁氣味交雜的的環境中,在昏沉、黯淡的眩暈里,讓一年匆匆流去。所以我曾害怕過年。
時間與歲月是可怕的,我們看到的太陽是八分鐘之前的太陽,月亮是兩秒前的月亮, 一英里外的事物是他們五微秒前的模樣,就算我們相隔一米,我看到的也不是真實的你。兒時過年的場景仿佛與我漸行漸遠。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還不算寬厚的肩膀,卻承受越來越重的壓力,歲末年關仿佛就是這些壓力聚集的爆發點,家人們坐在一起,互問成績時嘴里噴出的白氣,夾帶著失望與焦慮。向我們撲面襲來,直刺心底,寒冷如同窗外的世界。所以,我曾害怕過年。
每個人都希望遇到一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的人,可惜的是,那些熟悉的面孔卻在一次次的過年中丟失,如同泡沫般散失在大海中,再也尋不到了??墒撬麄儏s像花火般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閃耀過,點亮過我們的心靈,陪伴我們經歷很多很多。
如今孤單的自己又經歷了一年的勞累的洗禮,回望過去的一年,有成功,有失敗,有歡笑,有淚水,但這些終究不是一年的全部,心中遲遲不能為他們找到歸宿。最后終于發現,他們終將被年味兒沖淡,沖淡地靜好而悠長,一點一滴,暖入人心,當過年不再流于形式,不再承受負擔。其實,它也可以真正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庇護之處,安撫我們勞累的心靈。
窗外雖未白雪飄飛,但亦已有白霜滿地,我正在向過年的道路上走近,謹以對過年的思念與企盼致給那些充實而又純真的歲月。
當每一年快結束的最后幾天,人們將會度過一個忙碌而快樂的除夕,而新的一年又即將開始了。
春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也是人們所期待的節日,更是我們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為我的家鄉在貴州,所以我們便走街串巷,拜訪親友。可以吃到豐盛可口的食物。孩子們也可以跟隨舞龍燈的人們到別的人家吃零食。來的人愈多,這戶人家明年就越有好運。但讓我最想念、最懷念的還是使年的味道更濃的煙花和鞭炮。
每到除夕夜晚,我和伙伴們便拿著在小店買的“東方箭”和“地上煙花”。把一只“東方箭”插在泥土或田地上,再小心翼翼的把引火線點著,其余的伙伴都躲在5米外觀看。只聽一聲刺耳的尖叫,便看到它飛到了天空再響爆,就好像動畫中的人物屁股著火了,便尖叫著像火箭飛了出去。這個小小的炮滿載著我們的希望,玩了“東方箭”過后,又開始了“地上煙花”的鞭炮,點燃了以后,我們便在旁邊觀看,那噴出來的煙花變化無常、姿態萬千,又像是一個小孩在傾訴自己這一年中的快樂與哀傷,講也講不完、說也說不盡。悶久了的心情在此盡情的釋放出來。
放完炮之后,我們便回到了家里,坐下來看春節聯歡晚會,全家人圍著坐在沙發上,品嘗著央視節目給我們帶來的豐盛的“歡樂宴”:那優美的舞姿、動聽的音樂、幽默的小品與相聲。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當……。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就在這時,周圍的鞭炮聲隨之響了起來,照亮了外面漆黑的夜空,鞭炮聲、笑聲這時響成了一段有聲有色的“交響曲”。把大自然的聲音都融入在里面,連天上的月亮與星星都忘記睡了,都停下來觀看。大家一定都感受到了過年的味道了吧!一包包寄托祝福的紅包,一個個充滿歡樂,的笑聲,一頓挨挨擠擠的年夜飯,還有美麗的煙花。
這就是過年的味道,過年幸福、開心和歡樂的味道……
一年一度的春節在期盼中如約而至,兔年蹦蹦跳跳的向大家走來,過年了。
記得小時候,總是很盼望過年,因為過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拿壓歲錢,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快樂的事,總是伴隨著春節一起到來。不過,長大了以后,很多的習慣都隨著時間流逝而一起消失了,但唯有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春晚的這個習慣,一直保留在生活中沒有改變。
現在很多人都在批判春晚的質量下降,不再像以前那么精彩,而是變得很無聊,其實我覺得,不管怎樣,春晚的節目都是經過層層選撥、重重彩排出來的,里面都包含了導演和演員的付出和汗水。即使是出于對他們的尊重,大家也應該抱著一種感謝的心態去欣賞,即使不如大家想象中的完美。
過一年,又長了一歲,可是越大,就越覺得年味兒越來越淡,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人們拜年的方式也變得更加多種多樣,從電話拜年到手機短信拜年,再到今年流行的微博拜年,人們不出家門,就可以輕輕松松的給朋友家人百拜年問候,也正是因為這個,大街上走街串巷、挨家挨戶拜年的人也越來越少。大年初一,除了清晨幾聲寂寥的炮響以外,街道上顯得冷冷清清。無可厚非,信息通訊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與此同時,是不是也淡薄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過年和好久不見的同學們一起去放煙花,煙花在天空中美麗的綻放,照亮了大家燦爛的笑容,一起成長的點點滴滴也浮現在腦海中,凜冽的寒風吹過,但心府卻泛起了陣陣溫暖,我很慶幸,大家一起長大,大家那么熟悉。對著美麗的煙花祈禱:大家的友誼地久天長。
其實已經過了很多個年了,但每到過年的時候,還總是會小小的激動以下,不知道是發自內心的,還是一種習慣性的激動??墒遣还茉鯓?,我還是很喜歡這個節目,畢竟在這個節目里,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爆竹聲中一歲除”我們告別了舊的一年,在歡笑聲中迎來了新的一年。新年的味道特別濃厚,耐人尋味。
過年真熱鬧,大街上處處張燈結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大伙兒都在趕集,叫賣的聲音此起彼伏,廣場上,老人們載歌載舞,療臉上洋溢笑容,鑼鼓喧天。舞龍的,唱戲的,什么都有。大街上車如流水馬如龍。過年的味道是喜慶的。
孩子們歡天喜地地玩,則大人們要在過年之前準備有用的東西,舒舒服服的`過年,大伙兒都換上了五彩繽紛的衣裳,另外,還要預備吃的,大家在商店里買了各種各樣的食品,擺在盤子里,好招待客人。不光是要買吃的,大人們根據老家這邊的習俗,制作不同的小吃,顯出我們這邊的風俗。連小孩子都買好了五彩繽紛的鞭炮,過年的味道是忙碌的。
瞧!按照我們這里的習俗,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著臘魚臘肉,這是人們在過年里要吵著吃的。大街上也有買食品的,盒子上擺著圓溜溜的雞蛋,新鮮的小菜,散發著陣陣清香的水果,香飄十里。大家都在街上賣東西,弄了回家做菜吃。不論你走到哪戶人家,隔家里還有一段路,菜香就遠遠飄來,你就已經聞到了,過年的味道是充滿香氣的。
過年的那一天,在外的工作的叔叔阿姨們千里迢迢趕回來與家人團聚,我們也不例外,奶奶見我們回家了,笑得合不攏嘴,剛一進門,桌上也是美味佳肴,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在明亮的燈光下,吃著熱騰騰的火鍋,有說有笑。親情包圍著我們,吃過飯后。大家擠在柔軟的沙發上,看著豐富的節目,歡聲笑語,過年的味道是溫馨的。
大年三十晚,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連綿不斷,一簇簇騰空而起的禮花把大年三十這個美好的夜晚打扮的光彩奪目,金璧輝煌,光鮮亮麗。天空化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小孩子們都出來了,把累積起來的花炮全部都拿出來,你放幾個,我放幾個。大家嬉戲在鞭炮聲中,不久遠處又傳來了禮花聲。整個村莊籠罩在煙火下,籠罩在歡樂的海洋中,所以,過年的味道是歡喜的。
啊!我感受到了,新年的味道是多姿多彩的。
過年了,年前的大雪凍不住大街小巷里熱鬧的鞭炮聲,人們的臉上都蕩漾著愉快的笑容。說起過年,免不了提到吃。
對于吃,重慶人更是妙“手”生“花”。大年三十夜,重慶人家里一般都備有幾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豬大腸叫做常常順利;魚圓肉圓稱為團團圓圓;鲞頭煮肉就是有想頭;春餅裹肉絲暗指銀包金絲;黃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長生果;黃菱肉、藕、荸薺、紅棗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重慶話藕的諧音為有,黃菱肉形似元寶,音形相加等于有富。吃完年夜飯,來看看重慶人過年的活動吧:重慶過年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跟花爆4種。所謂鑼鼓又稱年鑼鼓,在大鑼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鑼跟竹板。
年鑼鼓在正月初五之內,多為商家所用,另外,年鑼鼓還有為其它娛樂活動喧染助興的功能。重慶人對各式年鑼鼓有自己的說法:只聞其聲不聞其詞的取名為元宵鼓、招財鼓、雨夾雪跟七五三;既聞其聲又聽其詞的叫做十番、風云會跟絲弦鑼鼓;既無節奏又無言詞的重慶人統稱為亂劈柴。所謂紙鳶就是“鷂兒”。
鷂兒用細竹為骨,制成飛禽形狀,用紙或絹粘在上面,穿上線迎風放飛。重慶人向來心靈手巧,鷂兒的形狀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還有以竹為笛,把它綁在鷂兒的頭上,使風聲入笛,其聲如箏,這種類型的鷂兒才是風箏。另外,過去重慶人還別出新裁地用很長的紙條,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線中,等到鷂兒放到高處,將竹圈跟紙條附線迎風而上,被重慶人稱作燈鷂。龍燈的涵義比較寬泛,說小了它是用紙或絹蒙成各種形狀,能夠為燃燭避風的燈罩;說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燈會的統稱。原先重慶的船燈,一般以細木為骨,扎成船的形狀,再蒙上皮紙或嵌上玻璃;還有馬兒燈,用細竹扎成馬的形狀,但沒有四條腿,用紙糊上,分為前后兩截,每截當中點燃一支蠟燭,分別系在兒童前后身上,象騎馬的樣子;再有走馬燈,燈中豎以麥秸,秸下插在細釘當中,燈的上面是紙制的風車,四邊掛著紙剪的人跟馬,用燭煙驅動風車,旋轉燈上的人馬。走馬燈跟船燈,只能懸掛不能行動,而其他形狀的燈則可以隨龍燈大隊一起喧鬧于大街小巷之間。
花爆就是煙花跟爆竹的總稱。最大的稱煙火,要在空曠處搭架引放,以看煙花流熒為主;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點燃后既聽其聲又觀其形;再次是炮杖,尤為少兒所喜,燃放后只為聽其驚心動魄的一響。那時候重慶百姓燃放的花爆,多為花筒,比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鬧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處都可施放的九龍取水、二龍戲珠、白鵝生蛋、老鸛彈霞等等。一方水土釀就一方習俗。老重慶的過年習俗,反映了重慶人隨緣、達觀、仗義、機敏、幽默以及熱愛生活、知書識禮、樂趣自取的一方民風,這實在是重慶人的福氣。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