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榜樣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榜樣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塞內加說:“教誨是漫長的道路,榜樣是條捷徑。”
從小到大,媽媽就是我心目中的榜樣。她很普通,和眾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媽媽一樣,對子女寄予很高的期望,所不同的是,我的媽媽更多時候會身體力行,在前面引領著我。
記得我六七歲時,媽媽鼓勵我學習騎自行車。那時的我,看著那個“龐然”鐵物,心里怕怕的,口中直接拒絕:“我不要學!摔下去會很疼的。”媽媽拉過我的手,安慰道:“沒事兒,我會扶著你的。”我半信半疑:如果媽媽沒扶住怎么辦?如果我被車子壓著了會不會很疼?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疑問,轉身騎上了她還沒練熟的電動車,搖搖晃晃地在路上行著“S”線。媽媽邊騎邊鼓勵我:“你看媽媽,不也是邊騎邊學嗎?男孩子要勇敢,大膽地試一試嘛!”我一咬牙,試就試,誰讓我是小小男子漢呢?
從那天起,媽媽每天從早到晚地陪著我練習騎行,我騎累了,媽媽就讓我休息,她自己則開始練習騎電動車,于是,我練上半場,媽媽練下半場,我倆很默契地配合著。但只要我上車,媽媽就開啟了母雞護小雞的模式,雙手小心翼翼地扶著車后座。有時怕我緊張,媽媽還會給我講她小時候學騎自行車的糗事,逗得我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漸漸的,我的膽子越練越大,開始嘗試著自己騎。一次拐彎時,我左手打滑,沒有扶助車子,車子開始向一邊傾斜,媽媽飛快地跑過來扶我,誰知我一緊張連人帶車撲向了媽媽,瘦小的媽媽一下子被壓在了車底下。我嚇得“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媽媽也忍不住“嘶”了一聲,等我哭夠了,在媽媽的示意下,我趕緊從車空隙里鉆出來,起身去扶媽媽。無意間,我發現媽媽光潔的手掌中有兩處薄繭分外醒目,媽媽笑著對我說:“誰學騎自行車還不留點‘勛章’身上?”原本嚇傻的我被媽媽逗得破涕為笑。我和媽媽合力將車子推開,媽媽起身拍了怕身上的土,擺出一個沖鋒的手勢,“兒子,繼續!”在媽媽的鼓舞下,我擦了擦土淚混合的臉,繼續騎。
晚上回家,媽媽一瘸一拐地爬樓,我很內疚,悄聲跑過去扶媽媽,媽媽揉了揉我原本就糟亂的頭發,眉梢一挑,“誰陪孩子練車不留點‘紀念’?”說完,一手拄著我,一手扶著樓梯往上走。
小小的我,當時雖不諳世事,卻深刻地體會到媽媽拳拳的愛子之情,她用她堅強、樂觀、勇敢的`行動鼓舞著我,每當我遇到困難想放棄時,幼時媽媽陪我學騎自行車的情景就會浮現在我眼前,原本被撼動的心又變得堅定而執著。誰說平凡無榜樣?我的媽媽就用她平凡而樸實的母愛成為我成長路上的一束光,引領著我成長。
他像指路明燈一樣指引我向前,他像燈塔一樣堅定不移,他就是我的榜樣,焉家祎。他身上的奉獻精神帶動了我,使我為之感動,這樣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深領會,認真學習。
這是一個考試前的中午,大家都趁著午休時間出來游戲、放松,我和焉家祎也不例外,這時只見一個瘦弱的身影,慢慢地走進了我和焉家祎的視野里。
焉家祎難以壓制心中的激動,張開雙臂向他沖了過去,一邊喊著“哇,張智赫!哥們,你可總算回來了!”于是兩人擁在一起,真像一對久違的老兄弟!焉家祎又扶著張智赫坐在椅子上,一邊說:“你已經有一個月沒來了吧?沒關系,期中考試的復習范圍老師都講了,我一回家就發給你!加油,你一定能跟上的……
聽著他們的對話,我不禁回想起這一個月來,焉家祎給張智赫在群里補課的情景。
自張智赫請假后,班主任龐老師就把我、焉家祎等學習委員和張智赫拉在一個群里,為他講題。
焉家祎真可謂是有問必答,上到數語英三科筆記,下到今天發生了什么趣事,簡直像一臺活的攝像機,使張智赫得以知曉課內外的動態,跟上我們前進的步伐。看到這些,我也有些不好意思:大家都是學委,怎么能只由焉家祎講呢?可我似乎也不知怎么講才好,這時,只見焉家祎又發出一條信息:“今天數學的筆記我沒能記全,要不讓吳泓諭來給你講吧”這一句話點醒了我,從此,我與焉家祎都爭著搶著為張智赫講題。孫婉儀也逐漸加入進來。每次講完后,我發現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又多了許多。我也在焉家祎的講解中學習了他那種清晰的思路與總結知識點的方法。
快要考試了,每分每秒都如此珍貴,群里講題的聲音也少了起來,唯有焉家祎例外。一次到了晚八點,他還在為張智赫講題,只見他充滿歉意地說:“對不起啊,今天有馬林巴訓練,發晚了……”,我不禁被他的堅持與無私打動:誰不想多留些時間復習呢,可他卻擠出自己復習的時間來幫助別人復習!我與孫婉怡也因此再度加入了進來。焉家祎就像一臺上滿發條的鐘,似乎一刻也未曾松懈。同學受傷或不適,他立刻關切地安慰他,遞過不算強壯的肩膀;老師有什么困難,他都樂于幫助解決。而在他的影響下,“擔當”在我們班成了一種常態。
這就是榜樣的力量。這樣的榜樣感染了我,也感染了許多同學們。他就是我的榜樣——焉家祎!他,像第一縷直面寒冬的春風,在別人茫然張望時,身先士卒;他像永綠的松柏,在別人不再堅持時,仍以昂揚的姿態面對嚴峻的挑戰。他用自己的奉獻精神,帶動了更多的人奮發向上、團結進步。
這兩天,凡是有使用移動端設備或者有關注新聞訊息的人,基本上都能第一時間接到了一條重磅新聞:著名的文學家,翻譯家楊絳女士,也就是《圍城》作者錢鐘書先生的太太,在20xx年5月25的凌晨去世了,享年105歲。
新聞中說,楊絳女士的遣言中有說過,先火化再發訃告!看是簡單的一個要求,卻是讓心生滿滿的敬意。
楊絳女士身為一個女子,卻能讓眾人都尊稱她為先生,這個,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曾經男尊女卑那般嚴重的國度,真是莫大的難得。
105歲,楊絳先生真的是跨越了時代,是中國近代歷史的見證者和親歷者。正因為她的經歷,她的淡然,才會做出如此樸素地處理自己身后事的決定。
說實話,認識楊絳先生,還是晚于她的先生錢鐘書先生,畢竟,《圍城》一書的知名度是那樣的震耳欲聞。也是在楊絳先生寫出《我們仨》的時候,大眾才更多地把視覺放在了這位錢先生筆下的: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的女子身上。原來,她是那樣的優秀,卻甘于為丈夫,為家庭低調著。
可以說,關于楊絳先生的很多生平及她的故事,她說過的話,很多人也是在這兩天的新聞媒體的報道中了解的。
在眾多的報道中,我注意了一點,關于教育方面的,也正是現在年輕家長們所面臨的一大困惑。
記者問楊絳先生,從小就是上的好的學校,得到好的教育,又那般喜歡讀書,是有什么原因?
楊絳先生的回答,我想是給現如今的家長們一個很大的啟示。
楊絳先生出生于名門,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在她的印象中,父親會在《申報》上寫評論,而且篇篇擲地有聲,這個讓她心生崇拜,而操勞家務的母親,閑暇時光也是在讀古文,看現代小說,這樣的環境,耳濡目染中,讀書,看書,似乎就在小小的楊絳的思想中扎下了根,無形中就影響了她的學習觀。
而楊絳和錢鐘生夫婦,也一樣的這樣的言傳身教來教育自己的女兒錢瑗。
這一點讓我想到曾看到某一篇報道,采訪一個著名的有識之士,也是對于他的好學的態度進行詢問,那位學者說,從小,我們就沒有看過電視,上樓看到媽媽在看書,下樓看到爸爸在讀報,自然而然地,他就和姐姐一人拿了一本書也躲在了角落里啃了起來。
可見,父母的言傳身教的榜樣的力量是多么的偉大。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成為別人的榜樣的可能。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那個有正能量的榜樣的人。
釋迦牟尼說的一句話:“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會你一些什么”。是的,有的人教過我如何幫助他人、寬容大度、關懷他人。
施以援手
在馬路上的陌生人,讓我懂得該如何幫助他人。那天下著小雪,刺骨的寒風呼呼的吹著。走著走著只聽見“哐當”一聲,一位騎著三八自行車,一頭黑白相間的頭發,穿著蔚藍色的中山裝和一雙黑色皮鞋的老人摔倒在地。這時我看見有一位叔叔向前走去,扶起老爺爺,并慰問他,隨后又有幾名年輕人也上去幫助老人,有的幫忙扶車還有的幫忙攙老爺爺。看到了這兒,我的臉不自覺地紅了起來,我在想為什么我不能上前幫助這位老人?
這個人讓我懂得了在別人有困難時要施以援手,幫助他人,這就是我身邊的榜樣。
寬容大度
經過媽媽的教育我知道了寬容大度。午后,我和小伙伴們騎自行車,因為前天剛下完雨,路上有許多的水坑。一輛車駛來,車輪把水花濺到了身上,我抱怨起來:“沒瞧見有人啊!”一直跟在我身旁的媽媽邊擦衣服,邊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其實他們沒看見有你,不過并不代表他們是故意要這樣的,你也要多體諒,多包容他人不過不能盲目的寬容和體諒,懂了嗎?”我似懂非懂的向媽媽點了點頭。
如今我懂了媽媽說的話。媽媽讓我懂得寬容大度,知道了這個道理,所以媽媽就是我的榜樣。
關懷他人
因為爸爸對我的關懷,讓我懂得關懷。一場磅砣大雨從天而降,沒帶雨具的我只好跑著回家。到家時,我早已成落湯雞,不巧熱水器壞了,沒法洗澡了,只好用毛巾擦擦,擦干后,就回屋睡覺了。凌晨,我被疼醒了全身上下都出著虛汗特別難受,看到桌上有袋暖寶寶和藥,吃了藥再貼上暖寶寶便覺得好多了。第二天我醒來時看見一張字條“藥給你備好了,明天我不在家,照顧好自己。—爸爸”看完字條,我眼眶濕潤了,父親可能不善言辭,可對我們的愛卻像大海般深沉寬廣。
這件事讓我懂得了,關懷他人最重要的是行動而不是嘴上說說,在這件事上父親就是我的榜樣。
經歷了這些事情讓我真正的懂得了釋迦牟尼所說的話,這些東西雖不比知識重要,但是一種精神品質值得我們所學習。就像科·達勒維耶所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自然我會向我的榜樣們學習,我會做更好的自己。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