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生作文三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在海內外華人中進行了“你的家訓是什么”的隨機調查采訪。從被采訪者回答的情況看,有的回答是家訓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教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風的問題。家訓、家教、家風三者之間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有區別的。 所謂家訓,是指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矩或告誡的話,比較籠統和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教育,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懶惰”、“待人要有禮貌”等。所謂家風,是指在家訓的規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形成的一種家庭風尚,比較外在和獨特,比如“樂善好施”、“誠實守信”等。
家訓在中國古代體現得比較明顯,那時社會教育不發達,教育手段也較為缺乏,加之人口流動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個地域居住的往往較多,一個家庭出現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并不鮮見。為加強對族人或者家人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或道德規范,族人(家庭)中年長者就要為本族(家)人制定家訓,寫于家譜中,懸掛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否則要受到家法的懲罰。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須是直接接觸、面對面進行。家訓則可以間接傳承,即創立家訓的人沒有必要和被傳承的子孫面對面教授,可以中間接力傳承。
中國古代出現不少有名的家訓,如《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它們都是中國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教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出彩,因為那時候社會教育不甚發達,基礎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階段,高層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數人的'思想還處于蒙昧階段,人們思想的開化大多靠家庭教育來進行。這時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興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禮教的說辭。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講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個時代是正確的,所以子女們都要聽取并遵照去做。
家養了一只可愛無比的寵物泰迪—阿布。自從它來到我家,我便像對待學習那樣對待它,一有空就帶它下樓玩。
有一次,輪到我幫阿布洗澡了。我連忙沖進浴室,調好水溫,便去捉拿阿布。
開始洗澡了,我先扒下了阿布的衣服,再把阿布拉到淋浴頭下面,沖洗一番后,它就像才出生的小狗一樣,全身濕濕的,毛全部貼在了皮膚上。然后,我擠了一把狗狗專用的沐浴露,輕輕地涂在它的身上,然后在它的身上抓來抓去。頓時它就變成了一只“泡沫狗”。接著我沖掉我手上的泡沫,再去沖掉阿布身上的泡沫,可還沒把沖完,阿布抖了抖身子,把身上的泡沫全抖到了我的臉上,立刻,我腦袋里的兩個小天使便齊聲說:“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洗完后,我把它的毛吹干,它便又變成了原來那副模樣。
最后,我抱著阿布走向沙發,一邊看電視一邊在輕輕地為它梳里著毛發。
周六早上,天剛蒙蒙亮,我就起床了,因為我要做一個太陽鐘。
我先在本子上記下來所需工具和材料,然后開始尋找,過了一會兒。紙板,吸管,彩筆……都被我找到了。
開始做太陽鐘了,我先把紙板剪成一個正方形,然后小心翼翼地在紙板中間扎一個小洞,再把吸管從這個小洞中戳進去,該寫1——12個數字了。可不知怎么搞得,黑筆像一個淘氣的孩子總是跟我作對,讓我把數字不是寫的歪歪扭扭,就是數字的距離不一樣,急的我抓耳撓腮。心想:做個太陽鐘怎么就這么難呢?無奈之下,我只好紅著臉去請教媽媽,媽媽告訴我:“你應該先確定12,3,6,9的位置,然后……”在媽媽的耐心指導下,終于寫好了。最后該涂顏色了,我用彩筆在上面涂了漂亮的顏色。這樣,太陽鐘就做好了,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
通過這件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只要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