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寫物優秀作文六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寫物優秀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有一個非常漂亮可愛的文具袋。
我的文具袋是深藍色的,外形很特別,既不是長方體的,也不是正方體的,而是像一個房頂。文具袋正面畫著一只米老鼠,它睜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豎著了雙圓賀的耳朵,好像在說:“小主人,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哦!”文具袋里常常有鉛筆、鋼筆、圓珠筆、橡皮、尺子、剪刀、記事本等學習用品,它們懶洋洋的躺在里面。
文具袋時時刻刻陪在我身邊。上課時,我有點走神,文具袋上的米老鼠好像在說:“小主人,上課要注意聽講。”我立馬打起精神來。晚上回家,做作業時有些心不在焉,他看著我,仿佛在說:“小主人,做作業要專心。”我立馬不敢再東張西望。
我很愛我的文具袋。如果別人欺負他,我是不會放過的。有一次,劉芳從我身邊走過,我和她打招呼,沒想到,她手一抬,把我的文具袋碰掉在地上。我生氣的對她說:“你干嘛,怎么把我的文具袋摔著了,快把他撿起來,要不,我就去報告張老師。”一聽我要去叫張老師,她嚇壞了,趕忙把文具袋撿了起來,并連連說對不起。我雖然很喜歡我的文具袋,但有時候也會做傻事。有一次,我的心情很不好,就拿文具袋出氣。我拿起文具袋往地上使勁一摔,文具袋被摔的皺巴巴的。他委屈的望著我,傷心的說:“小主人,你怎么啦?不高興也不能向我出氣呀!”我一下了反應過來,急忙把他撿,并向他道了歉。
我的文具袋已經不僅僅是學習用品,他天天陪著我上學,成了我學習中的好伙伴!
都說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我也是這么認為的,我家有一只小狗名叫豆豆,它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它的尾巴尖上有一點白,還有四個腳是白色的其它就是黑黃相間的,黑珍珠似的眼睛,可愛極了。那是我還沒有認識豆豆的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我回到家里媽媽問我:我們家有一只小狗你信不信。
NO,不信。我回答到。
好吧,你去院子里看看吧。媽媽笑著說。
我一到院子里,天啊,怎么會有一只小狗。它是怎么來的。問了媽媽才知道是爸爸在路邊檢的小狗,我聽了,猜想哎可能是因為它主人家的小狗太多了所以就把最丑的丟掉了吧,不過這只狗它很有靈性,似乎聽的的懂人說話,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吃飯,它趴在爸爸的身邊,爸爸一扭頭它就裝萌,爸爸一回轉來,它就慢慢移動我們真是哭笑不得呀。
它回來的時候胸口有一個大洞,我想是不是它以前在外面的時候中了什么陷阱才這樣的,爸爸說不要緊,狗皮很容易恢復的,我松了一口氣。呼
我看它這么逗要不就叫它逗逗吧。
有是它在外面玩,我把它關到了院子里,一關門它就對我撲,好像在說,為什么不讓我出去玩。
它還有一個好朋友,瞧他們玩的多歡呀。
寧波萬里國際學校402班陳宇斯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里,叔叔帶著我和哥哥到“海上人家”去釣魚。
“海上人家”是大海上的一個釣魚俱樂部,是休閑釣魚的好去處。我們興高采烈地乘船來到那里,那里有一個個網箱,網箱里都是魚,有金黃的美國大黃魚、紅紅的鯉魚、頑皮可愛的虎頭魚、五彩斑斕的石斑魚,還有威風凜凜的大螃蟹呢!
我興奮極了,急忙從地上拿起一根釣魚桿,在魚鉤上掛上小蝦作魚餌,興高采烈地來到美國大黃魚的網箱前,把線甩出去,坐在椅子上,一心一意地等著大黃魚上鉤。過不了一會兒,一條貪吃的美國大黃魚擺著扁扁的尾巴游過來,我激動地連忙站起來。這時,只見它張開嘴巴,一口把我魚鉤上的蝦吞了,哈哈!大黃魚上當了,尖尖的魚鉤鉤住了它的嘴巴,它不停地掙扎著,拼命想逃脫。我用力一拉魚桿,大黃魚被拉出了水面,在半空中撲騰著,我把魚放在地上時,魚還是在撲騰,它跳啊蹦啊,鮮血直流,我小心翼翼地把魚鉤從魚嘴里拿出來,然后把它放在一個水桶里,再去釣其他的魚。
這次我來到虎頭魚那里,我把魚餌鉤好,甩出去,一會兒我就發現一條小虎頭魚急急忙忙地向我的魚餌游來,我想它太小了,最好別上鉤,我想趕它走,可它太饞了,老是追著我的魚餌,哎,真是個傻孩子!我只好讓它吃我的魚餌了,不一會兒,魚餌沒了,可它還是不走,我仔細一看,發現我的魚鉤從它的嘴里穿到了它的鼻子里,我輕輕一拉魚桿,又釣到了一條魚。
這時,哥哥拎著小桶興高采烈地走過來,連連叫道:“我大豐收啦,我大豐收啦!”再看他的小桶里,米魚、虎頭魚、美國大黃魚,一條條擠都擠不下了。
晚上,我們在"海上人家"吃晚飯,吃的都是我們自己釣來的魚,那味道真是鮮美極了!
蠶生命的開頭
上個星期五,我看學校門口有許多人,就懷著好奇之心走過去一看,全是一些白白胖胖的蠶寶寶。在語文課我們學過養蠶這一課,再加上自然老師也讓我們養,所以就讓媽媽給我買了十只。
回到家我仔細觀察蠶寶寶們,它們身體分三個部分,有十二個節。它們分別是頭、腹、尾。頭跟蜻蜓的頭一樣,只不過只有一只螞蟻大一點,腹部大約有一厘米長,有五個節,每個節上都有兩個黑點點,除了第三、四節上的是皺紋,十一節上有個小刺兒,第十二節是個尾巴,還有六只小尖腳。尾部有七個節,前四個節有八只像吸盤一樣的腳,和十二節尾巴上像鉗子一樣的下面也有兩個小吸盤,十一節上面還有一個尖而又軟的小刺。
我決定給蠶寶寶安排一個舒服的房間,于是我找來一個小盒子。我首先在里面鋪了一張潔白的紙,然后把桑葉洗干凈,又擦干鋪在盒子里,最后把小蠶放進去,綠色的桑葉襯托著蠶寶寶,就像葡萄樹上開的一串串小白花,美麗極了。我要盡心照顧這些蠶寶寶,讓它們健康成長。
脫皮成長
星期一,我來換桑葉時,發現一只大肥蠶把尾部放直了,頭部和腹部不停地擺動。
于是我找到媽媽問:“我的這一只大肥蠶,是不是要死了呀!”“不是要死了是在脫皮呢!”聽媽媽一說,樂得我連蹦三尺高。因為我只是書上看到蠶怎樣蛻皮,但我沒有看見真正的蠶蛻皮,如今看到了,你說我能不高興嗎! 我接著觀察蠶,發現也有一只大蠶的尾部拖著一個像千層餅似的褐黃色的殼,偶然一陣微風吹進屋來,一片桑葉翻了一個面,我發現上面也有幾個像千層餅似的殼。
它們脫殼越多,代表它們長得越大起來,食量也大了不少,我唯一知道有桑葉樹地方的葉子也快被吃完了。 蠶們都把它自己養得肥肥的,個頭大大長長的,顏色也有微小的差別,不仔細觀察還看不見呢!有的在節點帶一點綠色,有的全身帶一點淡黃色,還有的白中帶一點微灰色。它們走路的方法也很好玩,先抬起尾部,然后中間收縮,尾部又放了下來,頭部和腹部又抬起,隨后中間收縮部分又展開,蠶就是這樣靠肌肉伸縮爬行的。 通過養蠶,我知道了蠶成長的奧妙,增長了知識,還多了一項有意義的興趣愛好。
結繭
上個星期六,我給蠶換桑葉時,發現有幾只大蠶不吃桑葉,理也不理的就睡了,這時我看見一大蠶向一個角落爬去。
我感到很奇怪,于是就看它能怎么個樣,原來是要結繭,蠶寶寶先在周圍吐一些亂七八糟的絲作為保護層,主要是不讓小昆蟲進入。蠶寶寶吐的絲極細,很難讓人看清楚。蠶吐絲時,只看得見頭在不停的擺動。保護層做好后,就要開始做真正的繭了,蠶寶寶先吐一些橢圓形的絲,然后就躲在里面精心的編織起來,原先透明的小繭繭球,慢慢的變厚、變硬,一只繭大約有二厘米至三厘米。
過一個多小時我再來看,大多數的蠶繭都做好了,有兩種顏色,一種像雪白色的小棉花糖,另一種像金黃色的金錢橘。 蠶寶寶結的蠶繭非常美麗,好看極了,我期盼著其它的蠶寶寶早日結出美麗的蠶繭。
飛蛾產卵
“六一”兒童節,當天我去給剩下的一只蠶寶寶換桑葉時,發現有五、六只蠶蛾出繭了。它們的身體和頭有一點兒像奶油蛋筒冰加上了兩顆黑豆似的,觸角象一個毛刷子,它們的翅膀像四片倒著的云朵,兩片只有小蝸牛那么大,另兩片只有鼓蟲那么大。
這時,我發現一只雄蠶蛾向一只雌蠶蛾撲扇著翅膀去,雄蠶蛾到了雌蠶蛾的面前,雄蠶蛾就用自己的屁股去頂雌蠶蛾的屁股,當它們的屁股在一起時,七小時至兩天后,雄蠶蛾會撲扇著翅膀離開雌蠶蛾,然后爬向一個角落,于是雄蛾便死了。
雄蠶蛾死后,雌蠶蛾就開始它的最后一項工作——產卵。在產卵前的二十秒里雌蛾的尾部不停地縮動,好象運動員在比賽前在做熱身運動似的,縮動完后雌蛾的屁股里會有一個尖尖的小東西出來了,里面會吐出一些黃黃的,只有螞蟻頭那么大的卵,卵過八小時后變成褐色,一天后就變成黑色了。 就這樣新的一個個生命又誕生了。
今天,我們在小桔燈的課堂上,跟老師學做了一道香甜可口的美味家肴。想知道是怎么做的嗎?不知道吧?那請跟我一起走進小桔燈的.課堂吧!
首先,老師把水果拿到桌子上,只見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半綠半綠的葡萄、綠油油的黃瓜等等,都出現在講桌上,講桌上一下子變得更加的鮮艷了。
接著,老師把水果們請到一盆清澈見底的溫水中,讓它們洗一溫水澡,把它們洗得干干凈凈的。洗好之后,就開始削皮了,老師右手拿小刀,左手拿蘋果,刀隨著蘋果轉動,一道彩虹般的蘋果皮垂了下來,它越來越長,突然刀一抖,彩虹斷了,我們遺撼極了。
削好皮的水果被老師切成了形態各異的小塊,有丁形的,有圓形的,還有三角形的等等。最后,老師把形態各異的小塊放入盤子里,再加了許多的沙拉醬。我們狼吞虎咽,我們一下子就把它們干掉了,那味道香甜可口,回味無窮。美味極了!
回到家里,我一定要做一道水果沙拉,給爸爸媽媽嘗嘗這個美味!
近日, 中華文化藝術協會與中國老舍研究會舉辦了一個名為"老舍文學創作生涯展覽".以往只是從教科書上略略認識了老舍, 并沒有真正了解到他在文學上的精湛造詣, 慕名前去參觀后, 才知道老舍的一生是那麼地豐富,他的文學作品又是那麼地扣人心弦!
舒乙先生曾經這樣概括老舍的特點:"渾身上下帶著他固有的特點, 就像他多次描寫過的’長在北京城墻磚縫中的小棗樹’一樣, 土壤,營養都貧乏到了極點, 可是它依俯在母親—雄偉古城的胸口上, 頑強地硬鉆了出來, 驕傲地長成了樹, 從而獨樹一幟……"老舍先生生活在一個最動蕩的年代, 槍聲,炮響都曾在他幼小的心靈上刻下了不少烙印.破落的胡同裏, 留有老舍童年瘦弱的身影, 拿著一塊塊小棉花在角落裏玩耍, 每天吃著剩菜稀飯的情景;在艱苦的環境中, 老舍磨成堅毅耐勞的個性.
在偶然的機會下, 老舍進了學堂, 成為了一名學子,他在學校所有學科中, 對國文,寫作有著特別的鐘愛, 這是老舍踏進文壇,成為一顆巨星的先機. 在學堂裏他學到了知識, 這些知識不僅使他增長了智慧, 更為他日后出國深造打下深厚的基礎,這裏是老舍醞釀光芒的地方, 為他將來大放異彩, 寫下他精彩豐富的人生第一頁;這時侯的老舍儼然是一顆正等待著滋潤,培養的種子.
后來, "五四運動"爆發了, 這個運動不但帶給老舍在思想上無限的沖擊, 也開始了老舍的文學創作生涯.新的思維,新的語言成為了老舍寫作的原料, 白話文的生動靈活, 使老舍可以更自由地創作,種子終於萌芽長成了樹,一棵會結出累累果實的大樹.
不過到那時侯為止, 老舍的眼光都只局限在中國, 并沒有機會感受到世界文學,之后受聘於英國倫敦大學, 遠洋的輪船帶老舍走出了他所熟悉的中國, 向著新鮮,遙遠的國度駛去.在英國, 他涉獵了很多外國文學, 他為了更能準確地明白外國作家在書中表達的情感, 便讀了歐洲史,希臘藝術,希臘史等等.老舍完全沉浸在這另一類文學中, 為他以后的小說加添了許多元素.
生長在古城墻上的小棗樹終於開花結果了, 他成了令中國人驕傲的"人民藝術家".老舍是中國母親孕育出來出色的兒子, 他依附著古城墻,感受著中華大地的氣息, 再憑藉自己的頑強的精神, 鉆出了頭, 更昂然地挺立著.雖然后來他為歷史作出了犧牲, 捐獻了身軀, 姑且不論他選擇自殺的方式來結束生命是對是錯, 但老舍的確為中國新文學奠下了根基, 而他的作品更是永恒不朽的.
老舍含淚幽默,寫實無華的寫作風格在中華文化中是獨一無二的.他留給后人的是甘甜的果實, 只有細細品賞才能領會當中的滋味.而這棵城墻上的小棗樹, 仍然會屹立著, 等待著后人細細品賞.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