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寫物的作文十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寫物的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我10周歲的生日那一天,媽媽送給我一個朋友——字典,媽媽說,它能交會我很多知識。從此,我就和它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每天捧著它研究。我發現,里面一共有三個部分:拼音,部首和漢字解釋。
一天,媽媽帶我逛街去,正值秋天,街上大大小小的飯館都推出了特色菜:龍蝦,螃蟹。突然,我看見一個廣告牌上打著龍蝦的廣告,開心地對媽媽說:“(yu,tai) 龍蝦!”“小傻瓜,讀錯了,回家后查字典告訴我正確的讀音哦!”“明明沒有錯啊,秀才不識字讀半邊呀!”回家后,我翻開字典,用“部首查字法”找到了盱,原來,這是一個地名,專門生產龍蝦,在全國赫赫有名。我想:我的知識實在是太少了,應該多多請教字典公公。
有一次,老師那出字典教我門該怎么使用它,通過上課,我了解到字典一共有三種查法,分別是:拼音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數筆畫查字法,它們的用法不一樣。如果只知道拼音,不知道讀音,就用拼音查字法;如果不認識這個字,但是有部首,就用數筆畫查字法;如果那個字沒有部首,而且不認識,就用數筆畫查字法。查到那個字,它會告訴你拼音,繁體字,意思以及組成詞語后的意思。
還有一次,在上科學課的時候,書上有一個詞,叫“水泵”,沒有人認識后面那個字,我舉起了手,說:“老師,這個字好像讀‘bang’。”
“不對,回去以后,大家都去查字典。”我的臉頓時變成了紅蘋果,慚愧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這個字是(beng)。看來,學習可來不得半點馬虎呀!
自從了解了它的好處,我就更加喜歡它了,一有“攔路虎”就去請教它,它像一位老者一樣,教會了我很多的知識。這就是我的好朋友——字典。
我的英語一直不太好,但是爸爸媽媽都沒有辦法輔導我學習,他們也很著急,有一天晚上,爸爸給媽媽說:“我擔心磊磊的英語學不好,不然我們去給何銳買一個點讀機吧,這樣也有助于他學習英語。”媽媽說:“好吧,這樣也好,我們不用擔心他的英語了。聽你的”爸爸吃過飯后就帶我去買點讀機了,爸爸二話不說就掏出一千元。
爸爸的舉動讓我感動的都哭了,因為爸爸每次給自己買東西連幾元錢都舍不得買,可為了讓我好好學習,連一千元的點讀機二話不說就買下來了,我們來到賣點讀機的店里來,點讀機可漂亮了,它的外殼是綠色和白色合起來的顏色,點讀機的左邊有九個按鈕,一個小屏幕,把開關按鈕一按,小屏幕就亮了,我可喜歡它了。
我捧著我心愛的點讀機,我對著說,爸爸給我買點讀機不是讓我來玩的,而是讓我學英語的,我一定不能辜負爸爸對我的期望,我一定會好好學習英語的,不讓爸爸媽媽失望,讓他們欣慰的。
誰家的小狗啊,真可愛”。不用說,這準是又在說灰灰了。讀到這里,應該有人問了。灰灰是誰啊?且聽我跟你慢慢道來。
灰灰是我從奶奶家抱來的小狗,它的毛是灰色的,所以我叫他灰灰。他很聰明,我把一個東西埋在院子里 。讓他去找,他很快就能找出來。他很聽話,我讓他蹲下,他就蹲下。他的眼睛又大又圓,宛如兩顆黑葡萄鑲嵌在上面。兩只耳朵圓圓短短,很像北極狐的耳朵。灰灰很喜歡和人靠在一起,睡覺或曬太陽時總會以為在我的腳邊,往往這個時候,我就感覺很幸福 。可能是太懶的緣故吧。他一睡就是幾小時,簡直就是個睡神。 寒假里,我家附近沒有同伴。灰灰一來,我家就熱鬧了。我也有了玩伴。他睡醒的時候,我就會迫不及待的帶他出去散步。我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興奮的來回跑著。四條小腿交錯著向前跑。跑得快時,就像一團肉球在跑。有時不注意還會摔倒非常有意思。身子因為胖胖的,所以有時會咕嚕嚕滾出去好遠。我去扶他時,他倔強的不要我扶,翻起身繼續跑。我有時還會和他一起玩球,他笨笨的挪動自己的身軀。我卻早搶到了球,望著他笨笨的爬過來。我卻笑的直不起腰,他太笨了。
就這樣年復一日,日復一年。我和灰灰成為了最好的朋友。直至有一天,媽媽發現我手臂上有一條傷痕。就問我怎麼回事,我說可能是不小心刮的吧,我也不知道。 “不知道”?媽媽說“得了狂犬病怎莫辦,走,打疫苗去”。我打完疫苗回來,灰灰也被抱走了。 灰灰,你什么時候回來?
那天,媽媽給我買了一個漂亮的小鬧鐘,我可喜歡了!我輕輕地把它放在我的書桌上。從此這個小腦鐘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我的小管家。
早晨,當我還在被窩里懶洋洋地享受著美夢的時候,鬧鐘就叮鈴鈴地響了起來,好像在叫嚷著:“小主人,快起床了!”我還想再賴一下床,可是它那囂張的大嗓門都快把我的耳朵震聾了!沒辦法,我只好乖乖地起床。
中午,當我還在玩得天昏地黑的時候,小鬧鐘叮鈴鈴的聲音又從書桌上傳來了。它好像催促著:“小主人,都12點多了,早點去休息吧!”我趕緊回到房間去休息了。
晚上,我做完了作業,坐在廳里興致勃勃地看著電視。小鬧鐘那大嗓門又響起來了!好像提醒著我:“小主人,還看電視呢!都九點半了,快去睡覺吧!”我聽了不敢怠慢,連忙關掉電視去睡覺。
一天天過去了,這個“會說話”的小鬧鐘就這樣勤勞地工作著,它時刻提醒著我,不要虛度光陰,要做一個珍惜時間的人。小鬧鐘更像一個嚴厲的好管家,陪伴著我不斷成長!
我一向討厭麻雀。它總是飛到我家的窗臺上,唧唧喳喳地講個不停,沒有原因。常常將正在睡覺的我吵醒;或是把正在寫作業的我攪得心煩。
麻雀很警惕,從來不會被赤手空拳的人抓到,可它經常丟在窗臺上的那些臭氣熏天的麻雀屎,卻令我十分的惡心。
到了萬里無云的晴天,它甚至想模仿百靈鳥,引亢高歌,但真正唱出來的卻比烏鴉叫還難聽,令我反胃。
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心思,因為我看見一只有了五只雛兒的麻雀媽媽。它每天可忙碌了!
一大清早,麻雀媽媽就會飛出巢去找蟲子,一直到滿載而歸。剛回到巢,來不及休息,就急著把蟲子喂給自己的寶寶吃,一邊喂還一邊用翅膀拍拍身旁還沒吃的寶寶,特別像個溫柔的母親。
有一天,我看到這位麻雀媽媽翅膀受傷了,像是被大鳥啄傷的,但是它仍然堅持把食物帶回來,喂給它的麻雀寶寶吃,一點兒也顧不上自己疲憊而又受傷的身體。
日子久了,它的雛兒們羽毛漸漸豐滿起來,一個個都長大了。而它卻飽經風霜,骨瘦如柴。
我發現,年邁的麻雀媽媽待在巢里飛不動了,現在是它的孩子們出去找食物,回來喂給它吃。麻雀反哺令我感動。
這位麻雀媽媽忙碌、溫柔、堅強、勇敢,是因為它有了一群麻雀雛兒。這些麻雀寶寶學會了感恩,是因為它們有一位偉大的母親。有的時候,我們人類遠遠不及它們!
從那以后,我不敢再討厭麻雀了。
重慶,是一個依山靠水的地方。獨特的地理環境,還有悠久的歷史。給這座山城留下了不少的美食,來到重慶以后一定會讓你回味無窮,現在,就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重慶人給你當美食導游吧!
清晨,起了個大早。呼吸一口新鮮空氣,洗漱完就該出發了。當然要吃早飯,在重慶在重慶買早點很方便,到處都有賣的。最有名的莫屬;麻園,糍粑塊了。麻園:是糯米面包甜餡,和芝麻后放入油鍋里翻炸,炸至一個空心的黃金球,入口外酥內軟糯,油而不膩,味香甜。肯定吃一個是不夠的,那就再來個糍粑塊;用上好的糯米捏成一個小方塊。加幾顆本地的花椒,然后放入油鍋里翻炸,炸至一個黃金塊,但不同的是,味道酥中帶麻。再加上袋豆漿保證讓你一大上午精神飽滿。除外還有油茶.油條.煎餃.糯米團.地道的重慶小面,清淡的也有;稀飯(粥).白糕.重重糕……吃飽了,就去游覽一下重慶的美景吧!
來到解放碑步行街,不去八—街(好吃街)你是要后悔的。那里的酸辣粉,旦旦面,九園包子,山城小湯園,過橋抄手……應有盡有,而且都是本地小吃。先來一碗酸辣粉,把事先煮好的苕粉加上佐料,辣椒和醋要多放,最后加一點肉饃。“哇!好香。”忍不住要多吃幾口。“太辣了吧?”沒關系。吃山城小湯園解解辣;湯園面要揉均勻,煮熟,放一些醪糟,吃起來酸甜酸甜的,也可以要水果味的。邊走邊吃是永遠吃不飽的,麻辣串的味道可以嘗嘗,葷菜,素菜都有,那就1串豆腐干,1串涼皮,1串火腿腸……刷上辣椒,吃起來辣呼辣呼的,不要辣椒刷麻油則是另一番美味。東看看,西看看,買杯重慶的花茶,吃上萬州烤魚,這烤魚是相當好吃,用木炭小火焙烤,加上秘制調料嘗一口皮脆肉嫩。吃小吃還得水果陪;奉節擠橙,長壽湖的柚子,璧山的葡萄,巴南的梨子……琳瑯滿目,在解放碑轉轉看看重慶近來來的變化,午飯就免了。
在解放碑完累了,晚上轉身到北濱路,大吃一頓,那就去吃火鍋吧!重慶的火鍋可有名了。聽長輩們說火鍋是由江邊的'號子(在岸上拉船的農民)們為了節約飯菜錢,在吃剩的湯里煮些菜,肉……后來就成了現在的在鍋里加紅油,豬油花椒,辣椒,香料……熬好后再煮菜。至今紅火鍋又變臉成了綠火鍋,綠火鍋在原來的基礎上變了顏色加了中中藥,吃起來不上火。邊吃邊看江景那是多么詫異的事呀!
民以食為天,食以喂為鮮。在重慶天天吃美食,你也吃不完。大家都來吃美食吧!WELCOME!
上學期,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名叫《含羞草》。我也因此而認識了含羞草。
含羞草原名叫得意草,因為它太驕傲了,主人便將外表不起眼的它和別的美麗多姿的花放在一起,它羞愧極了,所以只要別人一碰它,它就會“害羞”。真是一個有錯必改的可愛的小草,我不由自主地喜歡上了它。
含羞草真的會“害羞”么?我覺得很神奇,正好,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盆,讓我仔細觀察。果然,我一碰,它就把葉子收攏。過了一會兒,我再去觀察,發現它的葉子松開了。為什么它會“害羞”呢?難道它真的像人一樣有思想、有感情么?這當中有什么科學的奧秘呢?
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原來,含羞草在葉柄基部有一個葉枕,充滿水分,脹得鼓鼓的。受到震動,葉枕下部的細胞里的水分就會立即向上部和兩側流去,于是,葉枕下部凹陷,上部鼓起,小葉就會合攏。但過一會兒,就會恢復了。
原來如此,這個外表樸實無華的小草身上還蘊藏著深奧的自然科學道理呢。真是有趣,可愛的含羞草。
中秋節前一晚上,玉盤似的明月高掛在深藍的夜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樣瀉下來,大地一片銀白色,我贊嘆的說:“這月亮真亮真圓啊!”
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看著黑色的天幕上,稀稀落落的幾顆星星,像害羞似的,時隱時現,窺視人間。在它們中間有個銀盤似的月亮。它那圓圓的臉盤上,掛著慈祥溫和的笑容,靜靜地望著大地,幾朵灰色的、薄薄地云縈繞在它身旁,宛如仙女翩翩起舞,皎潔的月光,給大地披上了銀灰色的紗裙。月光照在了我的窗前好似覆蓋了一層霜,不禁使我想起了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月光有些清涼、帶點香味的夜氣交織在一起,使人呼吸了覺得心情舒暢……
我看著,不禁對月光肅然起敬:它,默默無聞,總是在黑夜出來,為夜行的人們照明;它,正直無私,把自己所有的財產——如水的月光貢獻給了人類,難道它這種精神不可貴嗎?
我睡著了,在夢里,夢到了我乘坐阿波羅十一號飛船登上了人類心馳神往的月球,我仿佛看到嫦娥和玉兔在為中秋而忙碌,她們正忙著做月餅,我給嫦娥講述我們人類的故事。然后,她帶著我找到了許多化學元素,讓我帶回地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月球一定會成為嫦娥、玉兔和人類的共同家園。
我們向往月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能到月球上去旅游,去探索奧秘。
國慶節的時候,我和媽媽去北京玩,回來時買了一些好玩又新奇的玩具,我心愛的玩具。有“變臉”,“變色球”,還有一頂“皇帝帽”。
“變臉”,大家可能知道,這個詞常用于戲曲。這個玩具就跟戲曲有關。它是由十個塑料制成的薄的小方塊做成的,每個小方塊之間用紅色的繩子連接著,小方塊上都畫著京劇臉譜。這些臉譜的顏色各不相同,名字也不一樣。有紅臉的關公,有黑臉的張飛,有黃臉的典韋,還有藍臉的呂蒙,花花綠綠地真好看!玩法是用一只手拿著方塊的側面,使第一塊方塊和第二塊方塊重疊在一起,然后它們就會自己變臉啦!紅臉的關公變成了黃臉的典韋,黑臉的張飛變成了藍臉的呂蒙,同時還發出“啵啵”的響聲,真好玩!
“皇帝帽”是根據清朝皇帝戴的帽子仿制而成的。明黃色的帽身配上朱紅色的帽檐很大氣,帽子正中央還有個用黃絲線繡成的“壽”字。最新奇也是最經典的,就是制作者特意在帽子后面用膠水粘上一條黑絨線編成的仿真辮子,雖然做工不是很精致,可如果讓一位臉蛋圓圓的小孩戴上,乍一看,還真像位小皇帝!
每當我寫完作業的時候,我都會擺弄擺弄這些玩具,心里別提有多爽啦!
故鄉的小河是一條不出名的小河,系灄水支流,有一個不出名的名字——彭程河。發源于大悟山腳下,匯入灄水河,最后流到長江。故鄉的小村就位于彭程河岸邊,背靠一座小山。河岸兩邊是一馬平川。平畈,良田,稻浪。我家的二層小樓就緊靠一座秀麗的青山,前后各一個小院。出了前院門是一條馬路。馬路沿著小河一路向前延伸。往南通往家鄉的小鎮,往北則可分別通往的孝昌小悟鄉和大悟夏店鎮。門前的小河上有一座石拱橋。走過石拱橋,再往西走三四公里,則可直達新興的旅游風景區——木蘭清涼寨。
河寬不到三十米。這里曾是我兒時的樂園。夏天,波光粼粼,碧波見底,鵝卵石、貝殼、螃蟹、叼子魚、黑魚隨處可見。河水清清,綠草依依。那時候,小河的水比現在要多很多,也清亮很多。夏天,我們一幫小伙伴,幾乎是泡在小河里,多數是一日三游。捉魚、抓螃蟹、吊米蝦、游泳等等,都是我們經常開展的節目。河岸也是放牛的好場所,河岸邊、河灘上長滿綠油油的青草,我們將牛繩盤在牛角上,讓牛自己吃草,而我們小伙伴們則正好扎入河水里,玩我們最喜歡的游戲。那小河就是我們的舞臺,我們的樂園。
有了河,當然離不開橋。河上一座石拱橋,已經走過四十多個春秋,依然老當益壯。石橋曾經歷過幾十次洪水的沖擊,兩邊的河岸被沖垮了無數次,小橋依然挺立在風雨中。橋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橋長三十多米,共有四孔,全部用石料建成,沒用一包水泥,而橋上曾無數次走過載重30噸以上的汽車,而橋依舊巍然屹立至今,這不得不感嘆那個貧困年代建筑質量和水平創造的奇跡!石拱橋下面的四個橋孔,則是夏天乘涼的好去處。夏天的正午,直接搬張竹床,或者帶張涼席鋪在橋孔下的沙灘上就可睡個好覺,涼風習習,怡然自得,快活似神仙。
橋的上游三米處建有石階。那是我祖祖輩輩在那里挑水、洗衣的地方。小時候,沒有自來水,也不用掘水井。那清澈透底的河水可以直接用水桶挑回家做飯、飲用。
家鄉的小河不僅僅為我及我的祖輩提供飲水、洗衣的幫助,還灌溉了兩岸的良田。夏天抗旱的季節,清清的河水,那救命的河水,給了稻子喘息的機會。關鍵時刻,是小河慷慨解囊,清清的河水被抽水機送進了稻田。家鄉的小河哺育了我成長,滋養了我,直到我成長到十五歲后離開她。
時光荏苒,小河成了走出故鄉的我漸行漸遠的記憶。如今鄉親們早已用上了自來水,洗衣做飯足不出戶便能搞定,挑水做飯的生活早已成了歷史。受地下水位下降的影響,小河也幾近干涸。上次回老家,發現小河的兩岸,齊腰深的水草在茂密地生長著。我知道,它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不甘寂寞地續寫著生命的樂章。
前段時間,母親帶著七歲半的小侄子,到孝感小住了半月。前日離開孝感回到武漢的時候,我那小侄兒硬是不上車,吵著要他奶奶帶他回鄉下老家。小侄兒想到小河里游泳、抓螃蟹,弄得我六十多歲的老母親無可奈何,只得答應回到武漢后,過幾天,再帶小侄兒回鄉下老家玩。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故鄉的小河——我生命的搖籃。我記憶里魂牽夢縈的地方。是您給了我生命,是您給了我春天,我怎能忘懷!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