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物作文集錦六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寫物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那是上演著我的青春的小城
這是一個秀麗的西南邊陲小鎮,是我的家鄉。
它只是一個小城,安安寧寧,節奏緩慢,上演著我們的青春。它四季如春,有溫潤的空氣,如絲的細雨,潺潺的河流,明艷的花叢。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小城亦是如此,地靈人杰。這里的女子甚是清秀明麗,可能是受家鄉水土的影響吧。
清晨的小鎮剛剛蘇醒,在淡淡的霧氣里打哈欠。干凈的道路上,晨練的老人步履緩慢,學生們背著書包,早點攤彌漫著白色的煙霧,混雜在沁香的空氣里。這就是小城清晨的模樣。
午后慵懶的時光,小城也靜靜的,每個人都沉睡在午后的夢鄉。一米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照在身穿校服的學生身上,她們抬頭仰望小城美好的模樣,嫣然一笑。微風輕揚塵,公車慢慢的行駛在環城街道,寂寞又美好。 夜幕降臨,街燈打開。燈下或是一對對小情侶,或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貓。有文藝的女子拿起相機對著江畔漁火,江面映著小城的影子。廣場的音樂噴泉也打開了,噴泉外圍著小城的學生,他們討論郭敬明的小說,討論衣服的牌子,討論各種各樣的話題。水花會濺在他們身上,他們嬉笑著躲開。小城的學生最多,也是最純真,最與世無爭的。
這里還有一年一度的駱越祭祖活動,節假日的煙火表演。
我愛這里,安寧,秀麗,平和,靜靜地。我喜歡背起雙肩包,聽著陳慧嫻的老歌,穿過小城的巷子,或是和他們在一起,喝著奶茶,拿起相機街拍。
這就是邊陲小城,這就是我的小時光。
也許,在北方呆的太久了,突然,很想念水中的味道。想念水中的絲絲涼徹,想念水中的縷縷颯爽,想念水中的綿綿柔緒。想念劃破了黑色的夜空,揉揉惺忪的睡眼,仿佛看到了想像中的水。
戲水,最好在一個晴云萬里、暖風陽煦的日子里,尋找一個清幽靜謐、無人知曉的地方,那里有微微隆起的山巒,山巒四周有郁郁蔥蔥的綠茵,綠茵底下有潺潺的幾灣小泓,小泓流向山巒內心深處的一方水塘。水塘映著綠蔭,塘底的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搖曳,塘中的魚兒悠閑自在的在水中游弋。水塘邊上彌漫著縷縷馨香,有綠草繁花,有蟲鳴鳥翼,更有軟軟的沙灘。不像大海一樣無垠,不像海灘一樣繁雜,不像大江一樣波濤,更不像水庫一樣陰森。
靜靜的拾步邁向水邊,悄悄的蹲下去,輕輕的用手掬起一泓清泉,緩緩地將它送入口中,嘴角掠過一絲甜蜜,微微的閉上雙眼,滿滿一腦海的歡悅。
再也按耐不住內心的欲望,迅速的脫完外裳,瘋狂的一個猛子鉆了進去,是那么的純粹,那么的徹底。我的全部都沐浴在這一塘水中,從腳底到發梢,每一根指頭、每一寸肌膚、每一塊肌肉,任憑泓水的輕撫與蕩滌,輕撫我沒落的情愫、蕩滌我靈魂深處的桎梏。
整個身體,被水輕輕的環抱,頭頂是藍空閑云,遠處的蟲鳴鳥翼,隨風搖曳到耳中,彌漫的芳香縷縷沁入心脾,如癡更如醉。
腳上下微微一擺,手前后輕輕一撥,整個身體緩緩向前移動,脖頸所到之處,水波半圈半圈開始向后漾開,一前一后、一高一低、一明一暗,粼粼水光,分外節奏。
在這一片只屬于我的水域里,時而靜泳、時而浪泳,時而臥泳、時而仰泳,時而蛙泳、時而蛇泳,時而平靜如花、時而波光艷影,時而游弋于水面、時而潛入水底,隨水草左右搖擺,隨魚兒上下浮動,天地人物,在這一片靜美的世界里,顯得格外和諧。
游累了,靜靜的躺在水面上,順便把耳朵埋在水中央,綠油油的水面上,只露出眼睛、鼻子和臉頰,沒有了外界的嘈雜與喧囂,顯得格外靜謐。
不想游了,來到岸邊,躺在軟軟暖暖的沙灘上,你可以靜靜的躺著,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你也可以在沙灘上寫下此刻的心緒,隨記憶風干,也可以在沙灘上埋下自己的憂愁,隨著歲月泯滅,還可以堆上自己的幸福,伴著成長的步伐慢慢積淀。
乘著夕陽,爽爽的穿好衣服,尋找一片有花有草的綠茵,靜靜地躺在上面,就著花香,凝眸遠方的天空,腦海里浮動著絲絲幸福,要是在這里搭個茅屋、安個家該多好。不知不覺,編好了兩個指環,一個戴在自己手上,另一個不知道戴在哪兒。
思忖著,思忖著,天亮了,該起床了,又是美好的一天!
它渾身雪白,小巧的耳朵不時地在頭頂上轉來轉去。最令我驚奇的是,它的眼睛竟一邊是金子似的黃,一邊是天空般的藍,像水晶球一樣泛著光澤。原來它是一只流浪的波斯貓。
我第一次見著它時,它正趴在一塊上睡覺。我悄悄地走過去,蹲下,輕輕地說了聲:“HELLO!”它驚恐地睜大了它那寶石般的大眼睛,盯著我,背弓了起來,右耳朵一動一動的,好像在說:”鎖定目標。“我強裝鎮定,不過還是被嚇得退了一步。它見我還不走,便把頭一昂,發出一聲好似威脅,也好似警告的“喵”。好像在說:“還不走?再不走本大小姐可就不客氣了!”我發現這只貓不好惹,便趕緊撤退了。
后來,也不知怎的,我一直忘不了這只貓。不僅是它的長相,還有它的性格,很有貴族氣質,像個大小姐。
有一次,我看見它正在梳理自己的毛發。它用爪子吧脖子上凌亂的白毛弄整齊。我學它叫了一聲“喵”,它竟然應了,跳下它的“梳妝臺”,跑到我媽媽的車底下去了。我笑笑“還真是指敏感的貓啊。”
現在,它和我也漸漸熟悉了。每天早上,我在樓下跳繩,它就來當我的觀眾。
它成了我的一個重要的“朋友”。
我家門前有一顆大核桃樹,它的`年齡比我還大,從我記事那時起它就是參天大樹了。
春天它會開滿許多像毛毛蟲的花朵,這時也是蜜蜂最多的時候,就算你站在樹的遠處你也會清晰的聽見喔喔的聲音,剛出的綠芽襯托著綠色的花,使它有種特別的可愛。這時我奶奶就會叫上我去核桃樹下去拾花朵,奶奶說:別看它不起眼,像亂毛線團一樣,把它碾成粉和上面粉放到油鍋里炸成煎餅還是非常好吃的,最重要的是它能治頭痛!我小時候很愛頭痛所以我吃的核桃餅不少,到現在我還依晰地記著那種特別的香味!
夏天這是我最愛的季節,這時候也都放暑假了,我常常和幾個伙伴一同去下河洗澡,渴了就鉆進別人的西瓜田里,盡管這是大人們不喜歡我們做的事,四川的夏天其實是很熱的,而我們家的避暑方式就是一大家人把涼席鋪在核桃樹下的地上,每個人都備上一把蒲扇以便驅蚊用,再加上一個收音機,那種特別的感覺就有了,每次我躺在席上奶奶都會用蒲扇不緊不慢地給我扇著,而我就望著樹上的小黑核桃想著可以吃它的場景。
秋天到了,大人們開始在田間農忙了,悶沉的打谷聲標志著豐收的到來,我家忙完農忙興的事就是打核桃了,爺爺會到竹林里去砍一根很長的細竹竿,爸爸就爬上樹用竹竿把有我拳頭那么大的核桃一個個打下來,媽媽和奶奶就在下面撿核桃,我也加入其中,我總是在爸爸的下面搶著撿剛打下來的核桃,而我也總是被落下來的核桃打中,頭砸痛了自己揉揉然后又加入其中,一家人看著我都大笑起來。核桃打下來后,要把外皮給去掉只剩下核,再在太陽底下曬幾天就可以吃到美味的核桃了,而我總是在去皮時就拿來吃,核桃皮的汁常常把我的臉和手都染成黑色,爺爺總是在這時叫我非洲人。
冬天來了所有農活也都干完了,這還不是大人們最放松的時侯,因為要開始準備年貨了,其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臘肉了,而制作臘肉中的重要過程就是熏肉了,要把肉熏成金黃色才好,于是我們全家動員去收集核桃葉,我家的核桃樹冬天地上常常沒有落葉,肉常常要熏到半晚,而冬季的白天又是那么的短,傍晚我坐在熏肉的爐子旁,一邊享著暖,一邊添著核桃葉,看著火紅色的光我心里有種特別的感覺!
石蒜,為血紅色的彼岸花。又叫曼珠沙華,人稱“草莫見花莫見”。 又有“分離、傷心、不吉祥、死亡之美” 的意思。
石蒜花外包暗褐色膜質鱗被。葉帶狀較窄,色深綠,自基部抽生,發于夏末,落于秋初。花期夏末秋初,約從7月至9月。花莖長30-60厘米,通常4-6朵排成傘形,著生在花莖頂端,花瓣倒披針形,花被紅色(亦有白花品種),向后開展卷曲,邊緣呈皺波狀,花被管極短,喜偏酸性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質土最好,如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則花朵格外繁盛,但其他土壤也能生長。
它生長的地方大多在田間小道,河邊步道,一到秋天,就綻放出妖異濃艷得近于紅黑色的花朵,整片的彼岸花看上去便是觸目驚心的赤紅,如火,如血,如荼。石蒜的美,是妖異、災難、死亡與分離的不祥之美。或者是因為它深艷鮮紅的色澤讓人聯想到血,也或者是因為它的鱗莖含有劇毒。可是,它可以用于鎮靜、抑制藥物代謝及抗癌作用。它承受太多不公平的指責,缺少太多真心的祝福……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城市的邊緣開滿了大片大片的彼岸華,也就是曼珠沙華。它的花香有一種魔力,可以讓人想起自己前世的事情。 守護彼岸花的是兩個妖精,一個花妖叫曼珠,一個是葉妖叫沙華。他們守候了幾千年的彼岸花,可是從來沒有見過面,因為花開的時候,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他們瘋狂地想念著彼此,并被這種痛苦折磨著。終于有一天,他們決定違背神的規定偷偷地見一次面。那一年的曼珠沙華紅艷艷的花被惹眼的綠色襯托著,開得格外妖冶美麗。神怪罪下來,這也是意料之中的。曼珠和沙華被打入輪回,并被詛咒永遠也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間受到磨難。從那以后,蔓珠沙華又叫做彼岸花,意思是開放在天國的花,花的形狀像一只只在向天堂祈禱的手掌,可是再也沒有在城市出現過。
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注定生死。
20xx年歲末,曾到寧鄉溈山密印寺一游。密印寺為千年古寺,建于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相傳相當的靈驗。雖不是佛徒,但也焚香虔心膜拜寺內供奉的佛、菩薩,祈禱家人平安。大約佛堂真是教化人的地方,人走入佛堂中,心頭一振,原本的浮躁不安疲憊不堪突然變得平靜如水,真怕自己會生出些出家的念頭,逃也似的離開了大殿。
在寺內轉了一圈,穿過密密壓壓的佛堂凈舍從大殿旁走出,眼前開闊了許多,這是一塊由黃墻圍著的巨大的坪地,在城市當中難以覓跡的空坪,除了大殿前的一個香爐和七八個游客外幾乎是空無一物。就在我們即將走出寺門的時候,偶一轉頭,寺東邊圍墻邊的一顆大樹跳進了我的視線,夕陽西下,蒼茫的暮色中,這樹就這樣孤單地立在空蕩蕩的坪中,掉光了樹葉的枝干就這樣刺拉拉地伸展著,像一把把質樸卻又尖硬地利劍堅定地毫無顧忌地刺向天空。遠處依稀可見的是青山農家稻田菜地,雖是深冬,那山依舊是呈現著綠色,幾家農戶的屋頂也升起了裊裊炊煙,墻外的一切呈現著生機安寧祥和。然而,一道黃墻隔開了山外的一切,那樹竟是孤零零的,葉子掉光了只剩下樹干,蒼涼地,站在黃墻內。那一刻,我被感動了,莫明的,被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包圍著。 快步走到大樹跟前,說明牌告訴我這是一顆千年古銀杏,是唐代
建寺時裴休丞相親手所植。近前細看,發現這樹竟然中部已空,內可納七八人,抬頭望著樹的枝干,雖是樹葉全無,但沒有絲毫的枯敗之像,可以想象得出待到開春新葉滿枝時,此樹該是怎樣的枝繁葉茂。此樹樹身如此之高大,樹干卻如此之空空,千百年來的風霜雨雪雖然無情的肆虐過他的身體,在他身上摧殘過太多的痕跡,但在他強大的生命力面前終究無能為力。圍著他走了兩圈,心中很是感慨,仰望大樹,風吹過來,眼睛有些刺刺的痛。
天色漸晚,同行們催促著,戀戀不舍地走出寺門,回頭望去,那樹依然挺立著,孤單的,默默的,毫無顧忌的挺立著。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