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考滿分作文匯編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考滿分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微風輕拂,楊柳依依。
我看見了西子浣紗時的絕美容顏,昭君驚鴻一瞥時抖落的凄涼;聽見貂蟬拜月時虔誠的心聲……水邊的女子,始終不變的是那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清秀品性,感嘆她們的靈動,我更加注意到了你:黛玉。
黛,比綠更深更純的顏色,是姹紫嫣紅中的一抹亮麗的風景。
玉,晶瑩剔透,美麗無暇。在石堆里更是奪目,一眼便能瞧出。
黛玉,一個如此有詩意的名字賦予你,你沒有辜負這個美麗的名字。一身的才氣,恬美素雅,著實像玉一般純真無暇。像一股清泉流入寧國府,把水的靈動演繹到了極致,無與倫比。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你觸景傷情,提籃挽鋤,收起一方落紅,吟著《葬花吟》默默灑淚池旁。大觀園省親,一首“香溶金谷酒,花媚玉堂人?!眾Z得桂冠,但,這樣一朵“世外仙姝”、“閬苑仙葩”卻如她的判詞所述終究是“枉凝眉”罷了。
詩社比賽,一首“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一聯“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清新俊逸,雅致脫俗,宣紙上的幾筆墨汁,豈能將你的靈動演繹出來!李紈最終卻將桂冠戴在了寶釵頭上,那吟著“珍重芳姿晝掩門”的大家閨秀,她特有的娉婷,端莊的淑女風范,贏得他人的垂青,封建社會的青睞,而你,只對這些報以淡淡一笑….
你傷,傷那凋殘的落花;你悲,悲那紅塵一去不復返;你喜,喜那清冷月光下的一抹孤鴻影為你帶來的詩意;你笑,笑那活潑的魚兒;你愛,愛那銀裝素裹的萬里江山,不難看出,你“質本潔來還潔去”的輕柔婉約下掩藏著一顆豪邁的心!你,有時也恨,恨那似傻如狂的賈寶玉......
沁芳閘的水,恰如你的一生,那樣清澈,那樣柔緩。你一生都在報答前世灌溉之恩,用你一生那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的淚來報答。
幼時的一句戲言,如今卻已成真,仙姝的香魂早已隨風逝去,神瑛也已出家為僧,只留下晶瑩的雪花獨守空閨,可悲!可嘆。
你,走了,你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留給大觀園一個清高的背影,給賈寶玉一段塵世間的回憶。
音樂讓心與心融為一體。
--題記
這句話是我曾經的音樂老師告訴我的。因此從始至終我都相信,音樂是人世間最甜美的存在,讓語言的差異消失,讓不同的膚色擁有一樣的節拍,讓地圖上一條條國界線連成同一串旋律,讓心與心之間沒有距離。
孔子一直是我最尊敬的圣人,不僅因為他思想文學造詣流傳自世影響一代代中國人,更因為他將韻樂習至登峰造極。
孔子一向倡導君子應為多學之才,其中必學韻樂。相傳孔子相師襄學琴,一首曲子練習數十日,師囊以為可矣,而孔子卻以為自己只是學會曲譜,未悟其意;又數十日師囊以為可矣,孔子答曰已經悟其意,赤悟其形。終于,一日孔子恍然向師囊說:"此人黑壯矮小,必是文王。"此曲正是《文王操》。
孔子一次又一次堅守,相信他必然堅信著音樂能力量能令心中有形,哪怕此物遠在千里之外,音樂自能將距離拉近。
四年前,我曾有幸前往紹興,不是為一窺魯迅先生故里風采,卻是為一場音樂盛世,世界合唱比賽。
賽前一夜,我們應邀前往一場晚會,場下人滿為患,座無虛席。
當我們迎著浪潮般的掌聲下臺后,一個黑人組合進入了視野,輕快明朗,強弱緩急發揮的淋漓盡致,但他們的歌詞我一句也聽不懂,于是我苦惱得只能小寐。
我被掌聲和歡呼聲驚醒了,無論是場下絕大部分的中國人,還是零落八席的各國友人,都在給予一陣陣聲浪,絲毫不吝惜一丁點贊美之心。興許是我那時還未真正感受音樂的魅力,竟在如此亢奮的眾人中睡著了,當我真正明白音樂能令人與人之間再無間隔時,實為當時之舉而羞愧,我白白占有了一席寶貴之座,讓這露天舞臺外一住能賞樂的遺憾著,錯失一次絕好的良機。
意大利的盲人音樂家波切利因幼時的疏忽失去了光明,而父親信訴他"雖然你看不到這世界,但你能讓世界看到你。"
波切利用高亢的歌喉令全世界為之震撼,父親的話感動了他,但這句話并不完全正確,波切利用音樂看見了全世界,超越了光的距離。
我沉浸于音樂,它讓世間阻隔美好的距離化為虛無,我也相信這沒有音樂拉不近的距離并一直想別人訴說著我的信念。
別離是首悠揚的歌,思念是杯醇香的酒,冰心是那南飛的雁,牽掛是根古老的藤……
——題記
枯藤老樹昏鴉
吾往矣!多情自古傷別離……
妻:君去好,一片冰心在玉壺。
兒:父去好,家書抵萬金。
母:子去好,兒行千里母擔憂啊!
小橋流水人家
唉!真是在家千馬好,出門萬事難??!至今未謀一事,卻已“兩袖清風”,可堪回首?唯家書一封。
妻:夫如此,妾何為?一鏈銀子。
兒:父不頃,子難眠。唯有涕流。
母:子受苦,我心亦碎!喚其歸來。
一片冰心家千里,不如歸去。但見小橋流水,一鄉村人家,四世同堂,其樂融融。秋思頓起,歸心似箭!
古道西風瘦馬
嗚呼!路遇起義,車船盡毀,一騎獨徘徊……幸遇一葉漁舟,與主人同,然水路沿溯阻絕,不知歸期……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今乃知家猶空氣,得之不知,失之始覺,無語凝咽。吾之鄉愁日增一丈,知親友念我又如何?
夕陽西下
憑欄處,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連日征戰,一燕尚不可出,何況家書!
冰心一片,冰心一丘,至今才懂你!教我如何不想家!
妻、子、母:君歸來,君歸來。為君日上一香,殺雞敬神,四顧西盼,但愿人長久……君無音信,暮不思食,掩面涕流。牽掛至甚,唯有千里共蟬娟。
斷腸人在天涯
我本柔腸,今已寸斷!
借酒消愁愁卻更愁,淚眼問花花亦不語。夕陽遺夢,曰:明日團圓。卻是繚紗。冰心一片,隱隱作痛!
藤枯,樹老,鴉已飛去;小橋,流水,物是人非;古道西風,千里難救……教我如何不想家!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沒有一本萬利的知識。未來社會的競爭,必將逐漸從知識競爭轉向學習能力的競爭。
常言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睙o止境地學習,是每一個智者所必需的。人要想不斷地進步,就得活到老、學到老。在學習上不能有厭足之心。
因為人類幾千年積累下來的知識文化,不能在短時間內學完。就算把一生幾十年的時間都用來學習,也還是很有限的。正所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尤其在當今這個時代,世界在飛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據說現在一個人一年的`信息接收量相當于17世紀英國一個農場主17年的閱讀量的總和。人們應對千變萬化的世界,就必須努力做到活到老、學到老,要有終身學習的態度。何況現代社會的知識壽命大為縮短,知識淘汰的速度正在逐漸加快,過去所學習的知識,會很快過時。一個人如果不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很快就會進入所謂的“知識半衰期”,很快就會被淘汰。據統計,當今世界九成以上的知識是近三十年產生的,知識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蓄電池一樣,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流失。人們的知識需要不斷“加油”、“充電”,不及時“充電”很快就會在現代社會中失去能量。
所以,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知識經濟時代,人類惟有把學校教育延長為終身的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終身學習,講的是人一生都要學習。從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學習將伴隨人的整個生活歷程并影響人一生的發展。簡言之,就是活到老,學到老。
“活到老,學到老”,這是毛澤東常說的一句話,也是他一生讀書學習的真實寫照。他常說:飯可以少吃,覺可以少睡,書不可以不讀;讀書治學,一是要珍惜時間,二是要勤奮刻苦,除此以外,沒有什么竅門和捷徑。因此,無論是在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還是新中國成立后的革命和建設時期,為了求知,為了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問題,毛澤東孜孜不倦地從大量的書籍中汲取營養。他總是擠時間讀書,有時白天實在忙不過來,就減少夜晚的睡眠時間來讀書。據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毛澤東每天的睡眠時間很少,有時讀書就像工作一樣,常常是通宵達旦。即使每次外出,毛澤東也總要帶些書,或者向當地借些書來讀。
知識就是力量,只要你堅持不懈地學習,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這對你的成長和事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價值的。人就是在不斷的學習中發展和壯大起來的。在佛教里,盤達特是鳩摩羅什小乘佛教的老師,但是后來他又拜鳩摩羅什為大乘佛教的老師;大乘小乘互為師,成為中國佛教的美談。又因為孔子不恥下問,拜童子項橐為師,故而成其為孔子。不學習就沒有進步,就難以取得輝煌的成績。
世界萬物都有衰退之時,在又爬上了下一階之后,便會烙下印痕,并隨著自然的變化,隨風而去。
每個生命誕生的那一刻,也許并不怎么受人矚目,卻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成長,是無窮無盡的,身理上的、心理上的,錯過的時間、緊緊把握住的時間,從我們被賦予了生命,直到我們失去了身軀后,我們還是在成長,并且輪回于這個世界,就像一圈圈的年輪環繞著;為前世犯下的錯誤贖罪,在今世活出更好的自我。
額眉間的皺紋,一條條都顯示著我們正急遽的衰老;手上因粗重工作而生成的薄繭,看似不會造成多大的傷害,卻往往在最重要的時候背叛,因為摩擦而突然產生的疼痛,讓人感到不適;絲絲白發,訴說著腦力激蕩過度后的結果,雪白的白發,飄蕩在空氣中,似乎不覺得自己以無言的方式說出了內心之話語,我們在這個世代里生活著,就算面容已經老去,就算身軀漸漸的不便,只要保有一顆赤子之心,就不怕歲月的摧殘。
有什么東西是永遠陪伴著我們的嗎?從一開始誕生在這世上,直到死去,那也只是一生的時間,但是永遠呢?是這輩子、下輩子、下下輩子,甚至是更久遠的以后,都會陪在我們的身邊的,我想只有我們自己而已吧,樹木會老去,花朵會凋謝,而人會死去,沒有人能在我們身邊待到永遠,我們只能珍惜身邊的人、事、物,然后尋找那可能會陪伴我們一輩子的潘朵拉。
友情、愛情、親情,每一份愛對我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希望這每一份愛都能陪著我到永遠,但是我知道這只是奢望,根本就不會有永遠,但我仍然懷抱著希望。
七歲那年,我外公在疾病的打壓下,從此與這個世界辭別,或許就是因為外公的離開,才讓我非常的早熟,小小年紀就已經了解這世界的死亡是無差別的,任何人都可以被帶走,然后在我們的記憶里烙下深深的刻痕,我們帶著刻痕成長、老去,并且離開這世上,一圈又一圈,環繞著整個世界轉著。
當年輪不存在之時,或許我們的輪回也會終了吧。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