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學生作文五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生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帶我去郊區的朋友家里做客,聽說那里的長城風景很優美,氣候也很涼爽,于是早晨我們便出發準備登古北口長城。
登山之前爸爸告訴我古北口長城是個很殘破的野長城。我們來到了山腳下,看到荊棘密布,雜草叢生,唯一上山的小山路也被半人高的雜草掩蓋,這時叔叔手持木棍,在前面探路,把雜草撥開,我們跟在后面深一腳淺一腳地前行。由于一塊塊巖石堆積的小路崎嶇難行,所以我還沒爬到半山腰時就累得大汗淋漓,氣喘吁吁了。我心想如果放棄的話,大家肯定都很失望,可是我又感覺很難堅持下去了,這該怎么辦呢?忽然一個溫柔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加油寶貝,你一定要堅持爬到山頂!”爸爸鼓勵我說:“看到那里有個小炮樓了嗎?那里不僅很涼爽,景色還十分壯觀,在那里你才能欣賞到千姿百態的長城啊!”
我不由得對爸爸描述的景色向往起來,他帶領著我一邊欣賞路邊的景色一邊往上爬,我還拿出爸爸的手機邊走邊拍照,那里的一草一木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啊!一陣風吹過,樹木還沙沙作響呢,就像一個個演奏家在演奏著動聽的樂曲,慢慢的我就忘記了疲勞。不知不覺我們在歡聲笑語中地登上了頂峰。此時大家都贊嘆地說:“你真是太棒了,真沒想到你也能跟上我們的步伐!”我從山頂往回看剛才走過的小山路,這么遠啊,我都難以置信自己能爬到這么高的山峰上,我真的很自豪!
通過這次經歷,我明白了做每件事情開始時可能都很困難,但是只要你付出努力,堅持不懈,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同學們,我們的人生道路是父母幫助我們鋪墊的,是父母給了我們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鴉知反哺,羊知跪乳”,父母的養育是人間最深厚的愛,知恩圖報,感恩盡孝是我們應盡的本份,我們要感謝父母、感恩父母!
以前我不珍惜父母對我的愛,以為他們應該為我付出,他們辛苦的工作不就是為了我嗎?到現在,我才明白:父母的付出,我要懂得珍惜!我長大后,不能再依賴父母,我要努力學習來回報、孝順父母。
由于我的任性,由于我的無知,曾經多次傷過父母的心,但是他們用博大的胸懷,讓我感到幸福,用寬容的心來撫慰我,讓我明白很多道理。有一次,我因為調皮,把家里的玻璃給打碎了。那時,我害怕極了,生怕媽媽回來指責我,可是,我媽回來不僅沒有指責,反而安慰我說:“沒事的。”簡單的一句話,讓我心里輕松了很多,我不再害怕媽媽的指責,就這樣隨心所欲、肆無忌憚地破壞東西,還不小心把腳砸傷了,感覺并沒有什么!但是一次次的破壞現場,讓我媽媽終于忍不住“爆發”了。她很生氣地讓我面壁思過,我那時竟然有一種沖動,我想“打”媽媽,可是我下不了手,過了半個小時,媽媽心疼地問我:“盟盟,腳疼不疼啊!”我哭了,一下摟住了媽媽,我很后悔當時怎么會有想打媽媽的邪念呢!
另一件事也讓我感動無比,記得在高郵上英語補習課時,那天外面下著滂沱大雨,我擔心極了,如果爸爸不來接我,我可怎么辦呀!忽然,我在雨中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哦、是爸爸!真的是爸爸,我欣喜極了!迅速跳上車,他把外套脫下給我披上,我緊緊地摟著他,感覺心里好溫暖、好溫暖,就這些事情感動著我,激勵著我……
母愛似水,父愛如山,讓我們一起感謝父母、感恩父母,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回報他們無限的愛!
喜歡望著窗戶,拉著布簾的窗戶。風流淌過玻璃間的碎縫,嗚嗚地低吟淺唱,靜靜地掀起布窗,又悄悄地落下。為什么喜歡?大概與故鄉的被毯相似吧,因為那里,棲息著童年的快樂。
小時候,夏日的清晨總鋪著一片柔軟的陽光,蕩漾著明朗的溫和。在這時,外婆會摟出兩個三角架,打開,再將竹竿結實地架在上面。我坐在門檻上靜靜地看著外婆抱著一堆的`被毯,一件一件地往天上拋開,鋪在竹竿上晾著,像是仙女撒出一道道彩虹掛在上面。我會一直等著,等著外婆叮囑我照看被毯,等著她離開去池塘邊洗衣服。
于是,我就像快樂的小麻雀,從沁涼的門檻上滑下來,奔向那些被毯往上面一撲,緊緊地拽著。一股干燥的氣息,帶點乳香涌入我的鼻中,像是陽光那樣甜甜的感覺。最喜歡是風吹被毯時,被毯一拍一拍的,好似海浪起伏,展開一個小小的甬道。我會鉆入其中玩,一會兒探到這頭,一會從那頭冒出,又折回到里面,像是一個沒有盡頭的迷宮,每找到一個出口都是那么驚奇。偶爾,風淘氣地停下來,所有的被毯蓋下,蒙著我的頭,宛如紛紛揚揚的桃花凋落。
然而,我在被毯中鬧著鬧著就忘記外婆已經回來了。我一張望著她嚴厲的面孔,趕忙鉆入被毯。外婆怒氣沖沖地來抓,我從這頭躥到那頭,像一只在水中嬉戲的小鴨。她總也奈何不了我,摸不著我的行跡。最終,她任我在這被毯中玩。我也疲憊了,倚著一棵棗樹,伴著被毯翻動的低低絮語睡著了。
等醒來時,時光便穿梭到現在了,似乎那只是一個夢,遙遠地消逝了。
風又刮起來了,掀起的窗簾遲遲不肯落下,那感覺像是深邃的海洋中的低吟,深沉而又悠長,是童年回憶的呼喚么?
我是陽光下行走的孩子,前進著,接觸并學會了很多東西,一直前進著,前進著……——題記
那年,我三歲。剛剛懂事卻又年少無知的年齡。在那一年,我接觸了數學。
那是還是我奶奶帶著我,閑暇時便會抱著我,坐在屋旁曬太陽。有時拿著糖,輕輕抱著我,用手拍打著我的背。用一種民謠的形式哼著:“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三加三等于六……”我一邊吃著糖,一邊滿足地看著奶奶,陽光正好,我有一種昏昏沉沉想睡覺的感覺。那些民謠卻記在我的腦子里,偶然閃過一次,成了我童年記憶力的一抹風景。
那年,我六歲。剛上小學,對什么都感到好奇。上數學課時,老師教我們學寫數字,那時便覺得每個阿拉伯數字的背后都有一個神秘的王國,藏著許多神奇的秘密。有一天下午,老師拿出一根根小棒來教我們加法。那天陽光很足,照耀著整個世界,我恍惚記起了小時候的那些語句:“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三加三等于六”我不自覺地念了出來,老師的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不過更多的是驚喜。她贊揚式地摸了摸我的頭,說:“這位同學背的很好,是不是提前預習了?”不知怎的,我下意識地點了點頭,呆呆地望著前方。小朋友的目光便齊刷刷地看來,其中有羨慕,甚至還有隱隱的嫉妒。只記得那種被老師表揚的感覺很好,并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下定決心要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
那年,我十一歲。不知不覺中,小學快要畢業了。作業也愈發多了起來。
晚上,我拼盡最后一絲力氣做完了數學試卷便倒在了床上。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習變成了一種任務,一種機械式的動作,甚至是一種負擔。每當看到家長期待的眼神,老師鼓勵的眼神,同伴羨慕的眼神,就感覺有一股壓力壓得你喘不過氣來。記得曾經剛學習的快樂,跟同學互相討論的快樂,甚至連為個問題吵起來都是快樂的,因為那時沒有壓力。
“學習本來就不是為了自己,就把當成一種下意識的動作就行了!”我自言自語。
“可是拿到高分試卷,當自己努力得到回報的那一刻,我還是很快樂的啊!畢竟我付出過!”心中矛盾著。
到底什么時候迷失了自己呢?都快要想不起當初為什么?我自嘲地笑了笑。這幾年的學習,真的累了。可是有時腦海里閃過那個陽光的下午,想到那個解除難題的自己,嘴角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揚起弧度。
我一定要找回屬于自己的那份快樂!
今天,我十四歲。已經從一名懵懵懂懂的小學生變成一名初中生了。
數學成了我擅長的一門科目。我喜歡拿到高分的成就感,喜歡受到表揚的自豪感,喜歡苦盡甘來的滿足感……
走進數學,我發現數學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不斷吸引著我。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十一年的光陰,讓我深深喜歡上了數學。我就是黑暗中摸索的孩子,而知識,就像是一絲光亮,引導我一步步走向黎明。
我要幸福地行走在陽光下。
美國的安妮塔·西爾維在《給孩子100本最棒的書》的自序中寫道:“我想象到這樣一幅畫面:我正在充滿危險的大海中航行,我知道有很多家庭帶著孩子,甚至還有小嬰兒也乘坐同一艘船。我必須小心翼翼地收拾我的行李,因為我的行李箱只能裝進一百本書。應該裝哪些呢?我們的船如果擱淺,來到一個荒蕪人煙的島上12年,我的這些書真的能教育他們、娛樂他們嗎?這些書又是否可以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文學修養?”
什么是經典的兒童文學?除卻給予理論支持的“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帶有教育性、形象性、趣味性、故事性、幻想性和知識性等特點”,能幫助我們去判斷和甄別,恐怕還要從故事的經典價值、孩子們的興趣以及時代的影響力更多角度來選擇,光有美好的愿望不行,必須很慎重,很負責任,使每個獨特的文學故事都能成為叩開兒童心靈大門的鑰匙。所以,安妮塔女士的問題和思索既簡要回答了經典兒童文學的要義,同時,啟示了我們好的兒童文學在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該有多么重要。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