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節中學生作文錦集9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中學生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人們把春節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結束。今年的春節對于我來說意義非凡。
這是一個長知識的春節。牛頓說:知識是人類遠見的積累——在過去的的遠見之上,加上今天的遠見。寒假作業這一方面,就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在玩樂中,我也懂得了許多知識;生活中的知識更是多得數不清。比如有一次,我在老家寫作業。剛寫完,便覺得身后暖烘烘的,我便看向爐子。只見爐口中的煙氣好像在往爐子里面流。這是為什么呢?我根據自己的推斷,又查閱了資料才知道這是因為火的燃燒需要空氣,所以空氣就會往爐里流動,同時把煙氣帶了進去。
這是一個健康的春節。“民以食為天”,飲食健康非常重要。整個假期,我少吃零食,多吃健康食品、綠色食品,多喝水。我爭取能夠長得更快!“生命在于運動”,我堅持每天運動,其中有球類運動、趣味運動和武術。我相信,經過一個暑期的運動,我的身體會更棒!
這更是一個快樂的春節。與以往過年時一樣,還是那么的喜慶而熱鬧,到處張燈結彩。貼春聯、放炮、包餃子、看“春晚”都是少不了的。大年初一早上拜年后,就能領紅包啦!春節期間,全家人都沉醉在這歡樂的氣氛中。眼看春節就要過去了,我要抓緊時間再玩一把!
這就是我的春節,收獲滿滿的快樂春節。
盼望已久的春節終于到了,我迫不及待的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吃完早飯高高興興的到二姨家去拜年,到了那兒一看“哇!”好不熱鬧,原來姐姐們早已來了,她們一個個漂漂亮亮、大大方方的,我祝阿姨們再新的一年里工作順利,越活越年輕!祝姐姐們學習進步,天天向上!姨媽見到我高興地又倒茶又拿糖,還要忙著去掏壓歲錢。
不一會兒工夫就到了中午,吃完飯,我和姐姐們就到大街上去玩,大街上可熱鬧了,鳥兒們唱著喜悅的歌,樹木們迎風懶洋洋地唱著歌,每家店門前都貼上了春聯,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笑容,喜氣洋洋的,我和姐姐在街上買了許多吃的玩的,有一位老奶奶在賣煙花,我們買了好多,我們還買了好多的鞭炮呢!
到了晚上,我們早早的就吃完了晚飯,就開始放鞭炮了,只見爸爸用打火機點燃導火線,這煙火直沖向天空,再飄灑下來,紅通通,綠瑩瑩,如仙女散花,美麗極了!我們都高興的拍手叫好,每個人的的臉上都笑開了花。
新的一年,有新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們要像焰火一樣燦爛綻放!
年是什么?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是收獲的象征,所謂五谷熟曰年。年是什么?年是一只怪獸,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來。它一上岸,所到之處便是洪水泛濫。后來人們在家門口貼起紅紙,院子里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雷鳴般的聲音。把年嚇回逃回了海里。于是就有了除夕貼對聯,掛彩燈,穿新衣,還要剁餃餡包餃子,晚上還要攏旺火、燒柴禾,---這就是年了。那么古代人是怎樣過年的呢?我們先來聽聽這首年節歌―――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寫聯對,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初一初二磕頭兒,初三初四耍球兒,初五初六跳猴兒,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古人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元霄,這年才是過完了。那么我們追溯古人的年步,先來祭灶――灶王爺可是年節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臉的一尊,祭灶的風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對火、灶的感激、崇敬之情的表達。在傳說中,黃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長得象個美女。他有一個叫卿忌的夫人,有六個都叫察洽的女兒,還有好幾位兵將。他除職掌灶火之外,還要考察人間的所作所為,上告天帝。人們還用酒糟、飴糖、粘糕等賄賂灶神,同時還喃喃禱祝,求他上天講好話。
這個風俗一直傳到了今天,不過時間是在臘月二十四,祭食也簡化成了灶糖灶餅,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話,一定還會聽到奶奶、媽媽在叮囑灶王:上天說好話,不好的可別說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爆竹最初是巫術的一種工具,作用是驅辟妖魔鬼怪。最初的爆竹并不是象現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燒竹子,發出噼叭之聲,驚嚇鬼怪。屠蘇即屠蘇酒,意為屠絕鬼氣,蘇醒人魂。據說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將春節喝的酒統稱屠蘇酒。桃符又稱桃版,是春聯的前身。古人認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從漢代起即有用桃作厭勝之具的風習,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桃符轉化成春聯據說緣于五代后蜀之主孟昶。紙制的春聯則是明、清才興盛起來。今天的春聯意在于渲染年節氣氛,祝吉求祥,已經失去了舊時春聯的驅辟作用,而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寫了聯對,接下來該準備過年的食物了,年節飲食很多,諸如年糕、年夜飯、更歲餃子等。另外還有巫術味很濃的飲食,如桃湯、柏酒、椒酒、五辛盤。桃湯是用桃煮的湯,柏酒是一種用柏樹葉浸制的酒,椒酒是用椒籽浸制的酒,古人在正月一日飲用,意為避邪祈福。五辛盤即以蔥、姜等五種辛辣食品置盤中,又稱春盤。俗謂可以辟惡、除瘟、通五臟,也有賀新的意思。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除夕是團圓之夜,中國人難解一個團圓心結,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趕回家中吃年夜飯、守歲。除夕夜的家是一個格外溫馨甜蜜的空間,在歷史上甚至連監中的犯人也釋放回家團聚。全家人團坐桌前,開始了團年、守歲的進程。先是一餐團年飯飯后闔家團坐守歲。此時小輩兒人向父祖家長行禮辭歲,老人們則要分壓歲錢。壓歲錢也叫押歲錢代歲錢、歲歲錢,原是用來厭勝驅邪、幫助小孩子過年的,后世則多借此表示親情愛意。團年飯后還要消夜,一家人吃著點心,或嬉笑玩耍、或款言細雨,靜待天明,這便是守歲。另外除夕夜還有鏡聽、照田蠶、賣癡呆、打灰堆等習俗,以此來占卜一年的吉兇休咎,祈愿新的一年小孩聰慧,萬事如愿。
鄉村里過年,從臘月直到正月半,足足一個半月的鑼鼓聲,這聲音單調,卻打動到咱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坎上。就在這時際,發現迎春花開了。是的,迎春花開了,新的一年來到了!古人將新正的前八天分別以六種動物和人、谷相稱。正月一日為雞日,即吉日。古人有用雞辟邪之舉,方法是殺雞著門或貼畫雞于門。從元旦開始,人們開始忙著拜年賀節。拜年在漢代便已流行,群臣在正月正日這天進宮朝拜,君臣同樂。到了明清兩代,官場拜年則發展成虛文的禮節,往往是望門投刺,不管認不認識。有詩為證: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在民俗信念中,初一到初四,是新年的狂歡日子,到了初五才恢復了平常的生活。初五也叫破五,這天的習俗活動是送窮,而對商家來說,初五這天商家開業。正月的活動一直到了十五,才漸漸平靜。
照我們幾個未成年人的老規矩,除夕之時,我們便溜到大街上。呵!這已經變成了燈的海洋,星的天空,花的世界。滿街的'霓虹燈,把街道裝點的金光燦燦的。我們坐在街道的木椅上,把在春節前夕準備好的賀卡那了出來。我也收到了朋友們送我的賀卡,翻開一看,好多的祝福,好多的卡片,還有清脆的音樂聲,我們繼續在街道上玩耍,嬉戲。
正月十五,熱熱鬧鬧,歡歡喜喜,過個元宵。
我期待以久的元宵節來臨了。我和伙伴們來到廣場上看禮花,禮花開始放了;只聽"轟”的一聲,一架"航天飛機”生空了。瞬間又成了一朵綻放的鮮花,最后又變成一顆顆紅色的星星慢慢落下來,美極了!這時一朵奇異的禮花出現了:它爆炸時是雪白的,馬上又變成綠色,緩緩飄落下來,最后每個禮花都變成了"草莓',可有趣了。還有一場大噴泉“噴泉”一下噴出來,它由紫色,藍色和綠色組成的飛出一只只可愛的“小蝴蝶”來,真好玩。
我們鬧著,陶醉在這美好的時光里。
我們在這濃濃的喜慶之中,度過了快樂的春節,會永遠停留在我甜美的記憶中。
沒錯,按照廣西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就開始了;這天,就是傳說中的傳統的小年,是灶神爺升天的日子;人們殺雞宰鵝祭拜灶神爺,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無憂。
臘月二十五左右,人們必須選出一天來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此外,人們還要買菜,割肉和準備年貨。
除夕,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鞭炮聲日夜不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飄著一股煙火和酒肉的香味。人們在門口貼上新的對聯,屋子里貼滿了各色的年畫。人們到了晚上還要吃團圓飯,在外邊做事的人,必須要趕回來。此外,大人們是要看《春節聯歡晚會》的,小孩子們燃放煙花,真是快樂的時光。
正月初一,春節有一個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鋪不但不關門,還有許多小販在大街兩旁擺了攤,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三個一伙,五個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們牽著大人的手,購買玩具。
元宵上市,春節最后一個高潮到了,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辦喜事,張燈結彩。有條件的人家,還會在門口掛上兩個大紅燈籠。還有猜謎踏歌的活動。大街上也許會有舞龍的節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煙花爆竹。這天,人們是要吃元宵的。
過了元宵,春節差不多也就結束了。天氣回轉,農民開始春耕,學生準備上學,人們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放鞭的隱患太多了,幾年前有個小孩把沖天炮射進了我們樓上的一家,而這家人剛好回鄉下去了,結果引發了大火,把他們家燒得一片狼藉。好在消防隊員來得及時,好不容易撲滅了大火。13年前,就是因為這類事情太多了,所以政府要我們禁鞭,而我們也很擁護。但今年政府又改了這條禁令,改成了限鞭,因為不放鞭這過年就沒什么意思,但要在規定的地方買,還要在規定的時間和地方放。只要在安全又不擾民的條件下就可以開心地放鞭了。
在大年三十,我們小區的物業管理公司也組織了放煙花的活動,就在我們家門前的廣場上。到晚上六點,我們可以從家里的陽臺上清楚地看到樓下放煙花的景觀。快六點的時候,從廣場上傳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我立刻跑到陽臺,只見眼前都是美麗的煙花,紅的、綠的、藍的、紫的……。爸爸拿起早已準備好的數碼相機,拍下了這令人難忘的一幕。
一直到晚上十二點,都有零零星星的鞭炮聲從遠近不同的地方傳來。晚上十二點整,新年的鐘聲敲響了,鞭炮聲、煙花爆破聲響成一片,一浪高過一浪。爸爸和我向樓頂跑去,一到樓頂就看見整個武漢市都籠罩在美麗的焰火下,煙花、鞭炮噼里啪啦,震耳欲聾。硝煙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久久沒有散去。
事后我還就是否同意禁鞭在我們家做了一個小調查,結果是媽媽和奶奶同意過年放鞭,說是放煙花鞭炮才像過年。而我和爸爸不同意放鞭,因為我和爸爸覺得放鞭太吵人了,而且還有一定的危險。所以政府采用了既不完全禁鞭又不完全放開的限鞭規定,真可謂是皆大歡喜。
我們都知道,春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省的春節中,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日,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里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農歷臘月二十四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過了十二點就是大了一歲。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
是的,這就是浙江省的春節習俗。
再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最盛大的節日——春節,家家戶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對聯,忙忙碌碌......
大年初一的清早,當我們還在床上睡覺時,天上下起了鵝毛大雪,大地上已是一片雪白。看著這美景,我趕緊一骨碌從床上爬了起來,去找弟弟莊順一起打雪仗。我們來到雪地里,各自用雪搭了一面墻,為了不被對方砸中。雖然我們搭得不是很高,但是都很堅固。打雪仗開始了。他一直躲在墻的后面,見沒有什么動靜,便把腦袋伸出來看我在干什么。看到他腦袋露出來,我便拿起雪球,用力對準他的腦袋砸了過去,結果砸到了他的耳朵,我哈哈大笑起來。這時他也不甘示弱,砸了過來,結果砸中了我的脖子。就這樣一場激烈的戰爭在我們的歡笑聲中進行著
今年是鼠年,下午爸爸帶我去看老虎。目前,動物園里有四大虎種,分別是白虎、黑虎、東北虎、孟加拉虎。它們都有自己的獨立館舍;而且每個展館都有相應的虎種介紹、生活性等科普小知識,還有關于老虎的小趣聞展示給大家呢!真是鼠年吉祥,虎虎生威。
到了晚上,爸爸說:“我們去放煙花吧!”“好啊”我說。于是我們捧著煙花,來到外面,爸爸點燃了煙花,過了一會兒,一點兒動靜都沒有,我急了,問媽媽:“怎們還沒有啊!”媽媽說:“不要著急嗎?”“砰”的一聲,五顏六色的煙花騰空升起,有的像孔雀開屏,有的像降落傘,有的像牡丹花……美麗的煙花仿佛在祝福新的一年會幸福、美滿。我入神地看著,陶醉在這歡樂的海洋里。
春節讓我知道自己又長大了一歲,責任有多了一些,我一定要更加懂事。
新春佳節是中華民族一直傳承的節日之一。每當大年初一的鞭炮聲熱鬧而喜慶的響起時,總能喚起人們對春節的記憶。
今年是蛇年,還未到年三十,空氣中已經充盈彌漫著蠢蠢欲動的熱鬧氣息。今年的春節布置,父母交給了我來準備,要求是讓家里干凈、熱鬧、歡慶。雖說我還沒什么具體安排,不過我頭一個想到的是“清潔衛生”。“下面我來分配任務啦!”我清了清嗓音,高聲說道:“既然要干凈,那就先大掃除吧。老爸,你負責客廳、陽臺和廚房,頂上的燈也要擦干凈哦;老媽,你負責其他房間,玻璃門要用洗滌劑清洗。”媽媽走過來不滿地問我:“那你干嘛啊?”我拿出錢包,一挑眉毛,說:我當然去采購用具啦!”說完,我就一溜煙跑到了樓下。
我先來到聯華超市,挑選了瓜子、糖果、牛肉干以及核桃之類的“過年食品”。當我滿意的走出超市時心想,這還不夠熱鬧,必須再打造一點過年的氣氛。我靈機一動,想到了去年過“六一”時裝飾家居的長條彩帶,哈哈,就讓家里張燈結彩一番好了!
跑了幾家店,終于找到了有賣這玩意兒的店鋪,順帶著我還買了好幾個沒吹氣的氣球,兩個特喜慶的中國結、幾個小燈籠和一張“倒福”,哈哈,這回夠熱鬧了吧!除此之外,我還特意趕到花店去買了水仙種子和臘梅花,這才大包小包滿載而歸。
回到家里,爸媽已經打掃完畢,接下來就瞧我的了!我先爬上桌子,在好幾處梁上貼上了彩帶,把一兩個小燈籠系在上面,接著我把兩個中國結一前一后掛在最顯眼的墻上,然后我安排老爸吹足了氣球,也系在幾處墻上和頂上,最后老媽把水仙種好,把臘梅插到了幾個瓶子里,擺在茶幾和餐桌上,還特意把插有臘梅的青花瓷瓶放在電視機兩旁。我在貼倒福的時候發現沒買對聯,我趕緊又下樓買了一副對聯和炮竹,還買了小孩子玩的小煙花。我覺得還不夠歡慶,于是奔向電腦,下載了新春音樂,更別出心裁的設計了好多游戲,就等年三十,全家開心過大年啦!
春節的氣氛紅火喜慶,到處都是鞭炮聲,更增添了過年的氣息,值此新春佳節,我祝全天下同胞新春愉快,闔家幸福!
春節是中國的大節,它在我們腦海里記憶深刻。每當年三十炮竹響起時,總能喚起人們對它獨特的記憶。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