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樹》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心樹》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愛心樹》讀后感1讀過希爾弗斯坦所寫的繪本《愛心樹》的人,肯定都很喜歡這本書里德蘋果樹。這顆蘋果樹為小男孩付出了很多,雖然沒有回報,但她很快樂。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故事:一棵蘋果樹,它喜歡上了一個小男孩,小男孩經常跑去和這棵大樹玩耍,采集樹葉,藏貓貓,蕩秋千……看著小男孩快樂,大樹快樂極了。男孩漸漸長大了,他要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他向大樹要錢,大樹無怨無悔給他自己的果實,讓他賣掉換錢生活,大樹很快樂;小男孩因為結婚又來要房子,大樹讓他砍走樹枝造房子,小男孩滿足了,大樹很快樂;小男孩又想去遠游,大樹又讓他砍掉樹干做船,船駛走了,大樹很快樂;過了好久,這個身心疲憊的男孩又回來了,大樹說:“我什么都不能給你了,我只有老樹墩”。看著孩子坐在自己的樹墩上休息,大樹很快樂……蘋果老樹奉獻出了一切, 從來沒有要求小男孩回報給他什么,但是,他卻很快樂。因為,他愛這個男孩,男孩兒快活了,他就很快樂。這個故事很簡單,但卻深深地打動了我。仔細一想,我跟這個男孩還挺像,而我的家人們就像這棵蘋果樹。
我家的家務活基本上都是我的奶奶干的,她很節約水,有次我浪費水,被她罵了,我還向她翻了個白眼珠。現在想想,真是不對。我的爸爸媽媽更是辛苦,他們在一家飯店當廚師和服務員,每天早上7點起床,晚上12點回家。如果是冬天,我爸爸燒菜就不會很熱。如果是夏天,我爸爸在廚房工作就會滿頭大汗。我的爺爺也很累,他在工地里上班,每天要工作11個小時,最可怕的是他4點就要上班。每當我問爺爺累不累,他總是說不累。他們這么做不都是為了我嗎!我多像那個男孩,有了快樂獨自享受,一有困難,一有挫折,才會想起他們。特別是我的爸爸。他是家里的頂梁柱,常年辛苦地工作,而我從沒關心過他,只有自己想要什么,才給爸爸打電話。不,我不要做那個男孩,我也想做一棵愛心樹,做一棵高大健壯、能為父母為他人遮風擋雨、付出一切的快樂的愛心樹!
《愛心樹》讀后感2故事讀罷,我心中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傷感。這是一棵飽含愛意的大樹,她似乎在用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愛,就是好好的陪伴!
書中無數次地提到“大樹很快樂!”大樹什么時候最快樂?小男孩在樹下玩鬧的時候,大樹很快樂!大男孩一次次回來找它的時候,大樹很快樂!老男孩安坐于樹墩上的時候,大樹很快樂!只要有男孩的相伴,大樹總是那么快樂!
看到這棵大樹,我想到了我生命中的大樹,那就是我的媽媽。在我們學習走路的時候,總有媽媽的陪伴。記得我學走路的時候,媽媽總是用她的大手牽著我,耐心地教我一步一步地走。每走一步,都付出了媽媽許多的汗水與辛勞。想到這里,我想到了一件令我永遠難忘的事。
那是在一個烏云滿天的一天晚上,我走進了姐姐的房間里,看見她的桌子上有一個我從來也沒玩過的東西。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努力向上爬,可是我卻拿不到。于是我爬到桌子上。一不小心我從桌子上摔了下去,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當時我暈了,迷迷糊糊中,我只感覺弟弟在推我,不住地叫我醒一醒。當我從昏迷中醒來時,我看見了下班回家的媽媽。她見我躺在地上,連鞋子都沒脫,一下子沖過來,抱起我,連忙把我送到了醫院。在醫院,醫生給檢查,處理傷口,在頭上縫了三針。住在醫院的幾天,媽媽每天都陪在我身邊,生怕我有什么閃失。夜晚,我輸液時,媽媽總是坐在身旁,一邊仔細觀看輸液的情況,一邊照顧我。好幾次,我從熟睡中醒來,看見媽媽因為熬夜,在那里睡著了。看見媽媽憔悴的臉龐,瘦削的身體,我的心里一陣感動。媽媽,為了我,付出了一切,就像那棵愛心樹一樣,為了孩子,愿意奉獻一切,她也快樂。
從那以后,我的頭上受傷的地方再也長不出頭發了。媽媽,您就是我生命中的大樹,媽媽我愛你。我讀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在享受媽媽無私的愛時,我一定要學會懂事,學會回報,學會孝順,這樣才會讓媽媽也快樂。
《愛心樹》讀后感3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愛心樹》,講的是主人公和一棵大樹的故事。
童年時代,一棵蘋果樹是主人公的天堂。孩子在樹上、樹下盡情地娛樂。大樹,也深深地愛著孩子。
青年時代,大樹為了滿足主人公的需求,奉獻出所有果實,讓他換錢,維持生計,并為著他的快樂而快樂。
中年時代,大樹奉獻出所有樹枝,讓他蓋房,并為他的安居而快樂。
老年時代,大樹奉獻出整個樹干,為了他做一條船,去遠航。
大樹此時只剩下一個光禿禿的老樹墩,但依舊為了主人公的快樂而快樂。
大樹為能夠為主人公付出,而一直感到快樂。而主人公的一生,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斷向大樹伸手。直到有一天,主人公已至垂暮之年,此時已沒有其他需求,只想安靜地坐在老樹墩上,靜靜地與老樹墩相伴,而老樹墩,仍以能夠為他提供一個休息的地方,能夠陪伴他而快樂。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想:其實這個故事講得就是人的一生,與家庭、父母、親人的故事。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直到青年、中年、老年,父母都在無微不至、盡心盡力地呵護我們,為了我們的成長、為了我們的生活、為了我們的婚姻家庭……為了我們不斷變化的需求而想盡辦法去滿足,為了我們的點點滴滴而付出,不管自己有多辛苦,也無怨無悔。家,是我們永遠的港灣。
我們應該感恩,不能只讓父母、親人們付出愛心,我們也要有愛心:我們應該早一點能夠自理,讓父母少些操勞;自主完成課業,取得成就,讓親人感到欣慰;早日自立,讓親人少些付出,不再無盡的從親人身上獲取,轉而能夠做親人們的依靠和支撐。
因此我決定: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快樂生活,早日成才,早日自立。
《愛心樹》讀后感4周六的作文課上,我們看了一本十分感人的繪本,叫《愛心樹》。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棵極為普通的大樹默默地陪小男孩成長,默默地為小男孩奉獻出自己所有的故事。當小男孩還是孩童時,他可以爬上樹干玩耍,可以和大樹捉迷藏,可以拉著枝條蕩秋千,熱了他可以在樹下乘涼,餓了可以吃樹上的果實,累了可以在樹下靠著樹干睡覺。當男孩長大需要金錢時,大樹給了他果實;男孩需要房子,大樹給了他樹枝;男孩要遠行,需要船,大樹給了他樹干。最后當年老的男孩回到大樹身邊時,大樹已經一無所有,不過他還可以讓男孩坐在僅存的樹墩上休息。雖然這棵大樹為男孩付出了全部,但它很快樂!很快樂!年老的男孩顫抖著雙手,回憶著和大樹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
我被這棵大樹無私的奉獻精神所感動,也被這偉大的愛所震撼!一棵極為平凡的樹,卻又是一棵不平凡的樹,它為自己深愛的小男孩付出了許多許多。雖然它為小男孩付出的——也許在常人的眼中看來只是微不足道的東西,可就是那些微不足道的東西蘊含了 ……此處隱藏4049個字……階梯。一本好書,對我們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幼酷愛讀書,最近,一本名叫《愛心樹》的書深深感動了我。
這是一本很薄很薄的書,但讀過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一棵大樹與一個小男孩兒是很好很好的朋友,小男孩經常去和樹玩兒,樹很快樂,但是,男孩兒漸漸長大了,不再去和樹玩兒了,樹很孤獨。之后,男孩兒向大樹要錢,要房子,要船,大樹都給了男孩兒,但她很快樂,最后,大樹只剩下樹根。
啊!這棵大樹不正像我們的父母嗎?他們含辛茹苦的將我們養大,不求一點回報。我們吃的、穿的、玩的、用的,都是父母給我們買,我們想要什么東西,他們都盡量滿足。他們只求我們有出息,長大后不要向他們一樣,吃苦受累。
這棵大樹不正像我們的老師嗎?他們將時間和精力花在我們的身上,將汗水揮灑在講臺上。面對我們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他們毫不吝嗇的將知識傳授給我們,帶我們在“知識海”遨游。他們同樣不求回報,只要我們取的好成績,老師們就非常開心。
這棵大樹不正像我們的朋友嗎?他們會在你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你最誠摯的幫助;他們會在你不開心時,使出渾身解數,只為博你一笑。他們也不求回報。
在日常生活中,“愛心樹”的身影經常出現,我們要感謝他們為我們的付出。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和老師,用誠摯的幫助與笑容,來感恩自己的朋友。
同學們,我們也可以做一顆小小的愛心樹,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求回報。“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家行動起來吧!
《愛心樹》讀后感13我讀完《愛心樹》這本繪本以后,我覺得大樹感到很悲傷、傷心,因為,他把所有小男孩需要的東西全都奉獻給了他,但是呢,你們知道小男孩真陽報答他嗎?不知道,好,讓我來告訴你,小男孩卻沒有給大樹一點點的回報。
我又覺得大樹很快樂,因為,大樹幫助了小男孩。
如果我是小男孩的話,不管我想要什么東西也不會讓大樹來幫助我,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我要幫助大樹,因為大樹很愛我,我也很愛大樹。我會每天都陪大樹玩一會兒,讓大樹感到快樂。
我讀完《愛心樹》這本繪本以后,讓我聯想到了我和那一棵柳樹的關系,我那時候還不知道要愛護大樹呢!我一看見這美麗柳樹就摘了一串,過了一會兒,我又摘了一會兒,等到我知道要愛護花草樹木的時候,我非常后悔,以前我摘了那么多串柳枝,我發誓,以后我再也不摘。
如果我是大樹的話,我會把小男孩需要的東西全都奉獻給小男孩,讓小男孩愛自己。讓我最感動的話是:大樹什么東西都沒有了,還想給小男孩一點東西。我覺得大樹非常愛小男孩。
我自言自語的想:抽空我一定要種許許多多的大樹、多幫助大樹,讓大樹學會愛別人、愛自己。然后,多陪大樹玩一會兒,讓大樹感到快樂,讓大樹愛我,我也要經常給大樹澆水,讓大樹快快樂樂的成長,然后,讓小鳥在大樹上做巢,讓小鳥愛大樹。
我又想到了前年的時候,我覺得我門前的這棵小樹很冷,然后,我就為大樹偉上了厚厚的草繩,到了春天,我門前的這棵小樹發出了嫩芽,好像小樹在說:“謝謝你,我現在已經不冷了,把我身上的草繩解下來吧!”接著,我就把小樹身上的草繩給解下來了。
我想對小男孩說:“小男孩,大樹把自己的所有東西都奉獻給你了,可是,你呢?一點回報也沒有,我覺得你做的不對。我相信,下一次你去看大樹的時候對不起大樹。謝謝你。”
《愛心樹》讀后感14這個周末,我讀了一本書。這是一本兒童讀物,叫《愛心樹》。說不定你們小時候都讀過這本書,但一定沒讀懂這本書的最終意義。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謝爾希爾弗斯坦,是一位享譽世界的藝術天才,集詩人、插畫家、劇作家、作曲家、鄉村歌手于一身。這本書雖是繪本,卻有一個大道理。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從前有一棵大樹,它喜歡上了一個男孩兒。男孩兒每天會跑到大樹下和它一起玩耍。但在孩子長大后,他不但不回報大樹,反而一次次像大樹索取,最后大樹被折騰得只剩下一個老樹墩。它最后卻把僅剩的那個老樹墩讓給了那個孩子,讓他坐在那兒休息。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想對大樹說:“大樹啊大樹,你怎么就那么傻啊!小男孩一次次向你索取,你也可以拒絕呀!”
我還想對文中的小男孩說:“小男孩兒,大樹已經向你付出了那么多,你不但不回報他,反而得寸進尺,你難道不害臊?”
其實,這個故事還運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這棵大樹比喻的就是那一位位慈愛的父母啊,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放下一切,不斷的付出,他們是多么的偉大啊!
這時,我突然聯想到,小時候我有一次發高燒了,在睡夢中叫了起來,說著胡話,睡在身旁的爸爸從睡夢中驚醒,摸了摸我的額頭,燙的嚇人,立馬跑到隔壁房間,叫醒了正在睡覺的媽媽。爸爸連忙背起我,在媽媽的護送下把我送進了醫院。經過一系列的檢查,醫生說沒啥大礙,這時爸媽才松了口氣。爸爸把我抱在懷里還時不時的問我,哪里不舒服,哪里難過之類的。這時我發現爸爸已滿頭大汗,為了我他們操碎了心,連覺都沒睡。謝謝你們,爸爸媽媽。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這份愛,失去了永遠就不會再回來了。
正如唐朝詩人孟郊所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愛心樹》讀后感15今天,我看完了《愛心樹》這本書。
有人讀這本書只用三分鐘,而有的人讀這本書卻用了一輩子。
故事中講一棵有一棵愛心樹,深愛著一個小男孩。男孩每天快樂地在樹枝間嬉戲、在樹蔭下休息,慢慢地長大了。有一天,他向樹要錢,說是想買一些他喜歡的東西。樹沒有錢,于是讓他把樹上的蘋果摘了,到街上去賣錢。看到男孩滿意的樣子,樹很快樂。
不久,男孩沮喪地又來了,說他現在已經是個成人了,想有間自己的房子好娶妻生子。于是樹讓他把樹枝砍去,自己搭建了房子。
又一天,男孩悶悶不樂地向樹說他厭倦了故鄉,想要到遠方尋找陽光燦爛的日子,于是樹又把主干給了他,讓他自己造了條小船,完成了出海的夢想。看著男孩滿懷壯志地去尋找新的人生,樹很快樂。
多年后,男孩倦游歸來,又來到樹的身邊。樹看看自己僅存的樹墩,十分抱歉地對男孩說:“如今我只剩下一個老樹墩,實在沒有東西可給你了”。男孩滿臉倦容地對樹說:“現在我需要的也不多了,只想有個安靜的地方,好好休息一下。”樹說:“既然是這樣,那么我這老樹墩還是挺管用的,來吧,坐下來,好好的休息一會兒。”身心疲憊的男孩坐下了,樹努力地挺直了腰支撐著,那一刻,樹仿佛又回到從前,覺得自己好幸福。
讀完這本書,我有一個疑問:原書從頭至尾,直到男孩變成了一個青年人、中年人,甚至是風燭殘年的老人,樹還是把他喚做“boy”,這僅僅是一種親昵,還是意味著男孩在精神層面上沒有長大?
故事中的樹是多么偉大、多么無私啊,而小男孩是多么自私,他只想著自己,全然不顧大樹的感受。故事中的樹就像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媽媽。樹是媽媽,我們就是故事中的小男孩,我們也是不是也有做過傷害媽媽的事呢?我想也許是的。所以,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做一個愛媽媽的人,做一個孝敬媽媽的人,做一個不讓媽媽受傷害的人……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