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彌漫在車站港口。懷揣著歸家急切的學(xué)子、農(nóng)民工,滿載著收獲,滿載著喜悅,滿載著期望,等候在車站港口,相互問候著;年味,彌漫在祝福中,那一封封寫滿溫馨的鄉(xiāng)思家書,那一張張精美飽含祝福的賀年卡,那一桌桌盛滿醇香的親情家宴,無不寫滿了濃濃的年味。最是這傳統(tǒng)的春節(jié)來臨時,滿是濃濃年味。
一開門,便覺得連空氣都是新的,深深淺淺地呼吸著,還真是“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今年,倒也有幾分不同。“咦,地上的煙火都去哪了?”爸爸一句話提醒了我,我四下里掃視一遍,果真不見了煙火燃放后狼狽的身影,昨天晚上煙花的咆哮也比往年小了許多。帶著疑惑,我們父子倆一路尋找。一路上,零星地散布著幾具煙花爆竹殘損軀殼。好一會,終于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發(fā)現(xiàn)了顯示煙花的電子屏幕,一個個整齊的擺放在一起。我們不免覺得有些奇怪。這時,居委會的干部來了,互道了新年好,爸爸便問道:“今年煙花爆竹的燃放,怎么全換成了電子的`了?”干部便說道:“這不,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加強(qiáng)了,紛紛響應(yīng)國家號召,開始使用電子煙花了唄!””“原來如此。好,我們也會注意的!”我們父子倆相視一笑,分頭去收拾昨晚,我們?nèi)挤艧熁ㄊS嗟睦诖齺砟昴芊派想娮訜熁ā=衲辏m然少了往年,燃放煙花時的絢麗繽紛與爆竹時的熱鬧歡烈,我們心里卻多了一份說不清的溫暖。
新年,本是團(tuán)圓的節(jié)日,親人們卻因路途遙遠(yuǎn),而未能回家,給長輩拜上一次年,不覺也成了奢望。一大早,爸爸便把我從溫暖的被窩里揪了出來。“干嘛呀,還沒睡醒呢……”睡眼惺忪的我,從夢的牢籠中逃離出來。“快來給長輩們拜年了!”“拜什么年,我們也沒有回去,哪有什么長輩?”父親不言語,徑直帶我來到了電腦面前,出乎意料的,我看見了爺爺奶奶和許多長輩擠在攝像機(jī)前,正熱情地與睡眼朦朧的我打招呼,原來是視屏聊天啊!我向長輩們一一問好,拜年。此刻,我感到了親情的溫暖,同時,也體會到了創(chuàng)新的美妙。
春節(jié),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不應(yīng)遺忘它,我們不該將其變成一個娛樂的借口,我們不應(yīng)該脫離傳統(tǒng),不應(yīng)該脫離中華文明這棵矗立了千年的蟠曲的大樹。但時代在變,我們?yōu)榱俗呦蛭磥恚粦?yīng)該停留于傳統(tǒng),諸如大量燃放煙花這類傳統(tǒng),無疑是對我們環(huán)境的極大破環(huán),這正是需要我們摒棄的。
輕嗅著雅致的年味,靜守著難得的清歡,這,才是我們該有的春節(jié)。靜守花開,淺笑安然,一個傳統(tǒng)而又溫馨的年歲,正在醒來。
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即將到來。雖然心里是開心的,但是又覺得煩躁無聊。記的以前每到過年,我都會纏著爸爸帶我去放鞭炮,現(xiàn)在城里都不能放鞭炮了,所以爸爸只好帶著我到郊外去放鞭炮。
每次我們都會買很多不同種類的鞭炮和煙花。
我們把鞭炮插在土里,用香點燃引線,我雙手緊緊地捂住耳朵,躲在大人身后,探出半個腦袋,看著嗞嗞燃燒的引線,心里想:我到底是把手放開,跳到前面做出一副勇敢的樣子,還是就像現(xiàn)在這樣害怕的樣子呢?我還在猶豫中,鞭炮已經(jīng)“嘭”的一聲爆炸了,頓時紙屑四散,塵土飛揚,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硝煙的味道……我也高興得大叫起來!
這種時候雖然考驗的是我們的膽量。但是還是不是很安全的。所以爸爸對我進(jìn)行的教育。說危險的事情不要做。
烏云遮月,雨霧綿綿,紫色的樹影在風(fēng)中搖晃,?“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的鐘聲從慶云古剎中悠悠地傳出。在家中的溫馨一家,在戶外的年青一代,身在異鄉(xiāng)的游子,皆在此刻發(fā)出一聲歡呼—春節(jié)到了。
又到了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辭舊迎新的時刻,在大街兩旁,均是趕著去采購年貨的一家大小,高高掛起,像一串串冰糖葫蘆的紅燈籠和商家貼在商鋪門口的“恭賀新禧”,一幅嶄新的畫卷映入我的眼簾。這是過年才有的景象,年復(fù)一年,這是中華兒女?dāng)?shù)千年不變的情結(jié)。
一如往常,我和父親來到繁華的天寧路,路兩旁的花壇早已擺上了各式各樣的燈飾和園景:有的是孔雀,有的是金蛇,有的是飛龍,有的是花籃……形態(tài)各異,可謂是巧奪天工,惟妙惟肖了。路邊的樹木也被裝飾起來,主樹枝被圍上紫色的燈飾,而樹干則被圍上藍(lán)色的霓虹燈。在牌坊廣場上也有兩只巨大的蛇娃娃向大家拜年。
年初二,我和母親回到農(nóng)村,雖然已過了年初一,但鞭炮聲仍不絕于耳,到了屋里,迎面而來的不是祝福語,而是讓晚輩最不想聽到的“長輩十大嘮叨”,還好我明哲保身,說道:?“我先上去放行李。”不等他們回答,我便飛奔上樓。一進(jìn)入黑夜,人們就開始放煙花,不同方位的煙花一個接著一個,真是“你方唱罷,我方登場”?。下樓時,我也不明白為什么屋里會多了一個外國人,我又想上樓,母親的一句話硬是把我給拽了回來:“過來,你幫我翻譯一下。”我只得垂頭喪氣地走了過去,為什么倒霉的總是我?那位外國友人的英語我大部分能聽懂,可是母親還要我翻譯一些難說的成語,?我還“被自愿”當(dāng)了三天翻譯,這或許是一次學(xué)習(xí)的機(jī)會吧。最后,那位外國友人還給了我他的QQ和電子郵箱。
古鐘響,青龍辭別神州地;談笑間,金蛇輕叩百家門。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