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中春節(jié)的作文集合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春節(jié)的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到春節(jié),相信南方的人們腦海里浮現(xiàn)的一定是這幾個詞:殺豬飯、掃揚塵、貼春聯(lián)、年夜飯、湯圓。看起來幾乎都是吃的,就北方人來說,最主要的就是餃子,而生在南方的我最中意的還是湯圓。但不管是餃子還是湯圓,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里代表的都是團團圓圓。
春節(jié),如同一場盛大的宴會,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地點如約而至,而參加這場宴會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是家人。
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春節(jié)了,因為那樣就可以有新衣服穿,有肉吃,還可以不用擔心到處玩了以后被罵,更不用擔心有繁瑣的家務所纏身。
現(xiàn)在的春節(jié)已經(jīng)漸漸失去原有的傳統(tǒng)味道了,大多數(shù)城市人都選擇買各種成品或者上飯店里吃,很少有人愿意自己動手做一桌團年飯了。
依稀記得在小時候春節(jié)前是會忙好長一段時間的。尤其是在快接近臘月的時候人們就前前后后張羅著殺年豬了,殺年豬是屬于南方的一個特定習俗。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在新年來到之前將養(yǎng)了一年或者大半年的豬宰殺掉,部分用來腌制臘肉和灌臘腸,部分用來招待周邊的鄉(xiāng)親和自家的親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殺豬飯”。
在南方吃“殺豬飯”也是有講究的。主人家會在宰殺了豬之前最先邀請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們,接下來就是同村的鄉(xiāng)親和自家的親戚。印象中,最喜歡吃的就是媽媽做的“頭刀菜”,因為媽媽總說我肺部不好,要多吃血旺,媽媽就做的格外符合口味,一年到頭,可能就殺年豬的時候吃的會多一些。
自小父母在身邊的時間就是極少的,而從上中學開始就已經(jīng)學會自立的我,會在臘月的時候與姐姐一起將家里的揚塵里里外外前前后后掃一個遍。據(jù)老一輩的人說,一年到尾了,將家里的灰塵全都清掃一遍是為了來年更興旺,更幸福。每一次掃揚塵的時候總是將家里廚房的廚具,客廳的凳子搬出院壩干干凈凈洗一遍。
在我記憶里,父母幾乎都是在臘月二十五六才會回到家。而那時我最盼望的就是父親的回來,他總會在縣城的水果批發(fā)市場里買上幾種水果存放在家里,供我們幾個孩子過年的時候吃。那時候就覺得過年真好,熱鬧的氛圍讓我總覺得特別幸福,于是就屁顛屁顛的跟在母親的身后張羅著水磨湯圓粉等事情,弟弟則在門前跟著父親貼春聯(lián),家里的春聯(lián)都是由那時候還在讀師范的姐姐寫的,因為學的是幼師,姐姐的硬筆和軟筆字都拿過獎,寫的連我都羨慕呢。
除夕的下午母親就會開始準備團年飯的食材,最多的就是魚,爸爸和弟弟常常被奶奶和媽媽說成是饞貓,我圍著灶臺邊注意火候邊看著母親下炸。炸的主要是魚和豬肉,一方面是為了有客人來的時候招呼客人,一方面是便于存放。而在另外一個爐子上,鍋里用鹵水煮著豬耳朵、豬尾巴、豬舌頭......算算,年夜飯差不多就有好幾個菜了。常常我們幾個姐弟還沒有等到年夜飯開席,就已經(jīng)圍著灶臺吃了一圈了。
吃過團年飯我就又開始忙開了,幾乎接著好幾年都這這樣子。吃過團年飯,就開始張羅初一早上湯圓的餡,因為家里人都不太愛吃糖餡的湯圓,于是母親和我一起就將一些青椒或紅椒、煎過的豆腐、土豆碎末混合著五花肉剁成肉末作為湯圓餡,前前后后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吧,剁完肉餡差不多春晚就開始了,凈了凈手,就去和家人一起看春晚了。
時光一霎,父親已經(jīng)年老,母親也已經(jīng)頭發(fā)泛白。姐姐已經(jīng)出閣,而家里大小事主要是我和母親張羅,九月時候奶奶也過世了,很久不在小院生活的我們,在這個城市里幾乎找不到溫暖的影子。還好,家人都在身邊,這個春節(jié)雖然會如平常般度過,但本就相聚不多的一年,總算是為父母找到了休息的借口。
窗外陽光很充足,這是近幾年在接近春節(jié)的日子里難得見到的。看著已經(jīng)歸來的游子坐在陽光下悠閑的與家人談心嗑瓜子,心底不覺的升起一股暖流。這樣的日子,在中國人傳統(tǒng)的骨子里是永恒不變的牽掛和匆忙奔家的念頭,這樣的節(jié)日終究是溫暖而幸福的。
烏云遮月,雨霧綿綿,紫色的樹影在風中搖晃,?“當,當,?當”的鐘聲從慶云古剎中悠悠地傳出。在家中的溫馨一家,在戶外的年青一代,身在異鄉(xiāng)的游子,皆在此刻發(fā)出一聲歡呼—春節(jié)到了。
又到了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辭舊迎新的時刻,在大街兩旁,均是趕著去采購年貨的一家大小,高高掛起,像一串串冰糖葫蘆的紅燈籠和商家貼在商鋪門口的“恭賀新禧”,一幅嶄新的畫卷映入我的眼簾。這是過年才有的景象,年復一年,這是中華兒女數(shù)千年不變的情結(jié)。
一如往常,我和父親來到繁華的天寧路,路兩旁的花壇早已擺上了各式各樣的燈飾和園景:有的是孔雀,有的是金蛇,有的是飛龍,有的是花籃……形態(tài)各異,可謂是巧奪天工,惟妙惟肖了。路邊的樹木也被裝飾起來,主樹枝被圍上紫色的燈飾,而樹干則被圍上藍色的霓虹燈。在牌坊廣場上也有兩只巨大的蛇娃娃向大家拜年。
年初二,我和母親回到農(nóng)村,雖然已過了年初一,但鞭炮聲仍不絕于耳,到了屋里,迎面而來的不是祝福語,而是讓晚輩最不想聽到的“長輩十大嘮叨”,還好我明哲保身,說道:?“我先上去放行李。”不等他們回答,我便飛奔上樓。一進入黑夜,人們就開始放煙花,不同方位的煙花一個接著一個,真是“你方唱罷,我方登場”?。下樓時,我也不明白為什么屋里會多了一個外國人,我又想上樓,母親的一句話硬是把我給拽了回來:“過來,你幫我翻譯一下。”我只得垂頭喪氣地走了過去,為什么倒霉的總是我?那位外國友人的英語我大部分能聽懂,可是母親還要我翻譯一些難說的成語,?我還“被自愿”當了三天翻譯,這或許是一次學習的機會吧。最后,那位外國友人還給了我他的QQ和電子郵箱。
古鐘響,青龍辭別神州地;談笑間,金蛇輕叩百家門。
我的家鄉(xiāng)在江蘇,雖然離開家鄉(xiāng)已經(jīng)多年。但對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的情景可是記憶猶新。
“酸溜溜,甜絲絲。蘸著餃子真好吃!”照我們那兒的習俗,過春節(jié)每家每戶都要用上得“醋蒜”。這醋蒜是四五月份就要開始泡制了,先是把一些沒剝皮的蒜放進壇子里,再加上有一定比例的醋和糖,封上,留著過年吃餃子用。到了年底,醋蒜泡成米黃色,醋汁酸酸甜甜的,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孩子們最喜歡過春節(jié),從一放寒假就開始準備。頭一件大事就是由父母帶著去買一身新衣服,連襪子也要是新的,而且一定要等到大年初一才能穿。我們這些愛美的女孩子總會忍不住拿出來摸一摸,看一看。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爆竹,“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jié)怎么能少得了鞭炮呢。男孩子們跑在大街小巷,“噼里啪啦”響聲,響徹云霄,嚇得那些膽小的女生直捂耳朵。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過小年,其實就是相當于春節(jié)的“彩排”。夜幕一降臨,就會有鞭炮聲,這便有濃濃的年味。,但家鄉(xiāng)有個習俗,就是這一天不可以倒垃圾,象征財氣不外流。小年前后的幾天,每家每戶都得大掃除,必須干干凈凈得迎接春節(jié)。
除夕夜非常熱鬧,這一天每家每戶張燈結(jié)彩,走在街市上,就好像在看花燈似的。門外貼著紅紅的對聯(lián),屋里貼著年畫,鞭炮聲不間斷。年夜飯也是少不了的,每家每戶的都圍著大桌子,這時封存了半年多的'醋蒜可要粉墨登場了。一打開塞子,一聲酸甜味撲鼻而來,一會功夫,幾大盆餃子就見底了。晚上后,孩子到院子了放煙花,美麗的煙花帶著一家人的祝福,飛上天空,整個鎮(zhèn)子都沉浸在了喜悅的氣氛中國。這一夜,除了小孩子,其他人都必須守歲。正月初一的光景與除夕夜迥然不同,每家每戶門前堆積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碎紙片,全鎮(zhèn)都休息了。
元宵節(jié)又是一個高潮,鎮(zhèn)子沿河的街道掛上的一排大紅燈籠。孩子提著各色的花燈出門了,有兔子燈,龍燈、猴子燈……他們?nèi)齻€一群,兩個一伙,比較著誰的花燈漂亮。
十五一過,這春節(jié)就結(jié)束了。年輕人們帶著新的希望又離開了家鄉(xiāng),老人又翹首期盼著下一次的團圓。
今年春節(jié),我們一家把爺爺、奶奶接到了寧波,帶他們?nèi)シ罨^村好好玩一回。
到了滕頭村,首先到達的景點是熱帶植物園。里面的花朵千姿百態(tài),有的含苞待放,像一位怕生的小姑娘,縮著腦袋;有的微微開放,像一個害羞的小寶寶;有的花亭亭玉立,真美啊!這里的花有:墨蘭、大花蕙蘭、虎皮蘭……里面的樹也很好看;有一種樹叫“酒瓶蘭”,樹干底部是鼓起來的,遠遠望去,像極了一個酒瓶。還有一種樹叫“滴水觀音”,它每天早晨都會有一滴水從葉子中間的葉脈頂流下來,真是太神奇了。
接下的景點是婚育新風園,里面有心心相印石、山盟海誓石、祥云橋……還有一石頭,名字叫“甜蜜的愛”。先來講心心相印石吧!那是一個心形石,是黃色的。上面寫著四個紅色大字:心心相印。緊帖著心心相印石的后面有一個蓮花臺,蓮花臺是粉色的。“山盟海誓石”是一個大石頭,上面寫著“山盟海誓”這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是白色的。祥云橋是一座紅色的小橋,上面寫著的“祥云橋”這三個字是金色的。上面講過還有一塊石頭叫“甜蜜的愛”。千百年來,石頭見證了人類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原始步入現(xiàn)代的漫長歷程。這塊石頭雕得是一位男子目光凝視著遠方,一位年輕的母親呵護著他們可愛的女兒。
第三個景點是動物樂園,我第一個看到的是小松鼠,我想:我給它喂點吃的吧!于是我拿出一只草莓,貼住鐵網(wǎng)。馬上就有一只貪吃的小松鼠跑來了,如果我把草莓往后拉一點點,它就會把舌頭伸得長長的。真可愛呀!第二個小動物是孔雀,拍照時,爸爸希望孔雀能開屏,可是爸爸用了很多辦法,就是不行。我想,夸夸它,看它會不會開屏呢?果然,它展開了自己的羽毛。
到了該走的時候了,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那里。告訴你們喔,去婚育新風園是因為這一天是爺爺奶奶40周年結(jié)婚紀念日。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啊,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
千百年來,歲月的流逝,仍不能改變春節(jié)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回家過年了。我懷著一分興奮,一分期待,一分忐忑,回到了老家。
記憶中的春節(jié),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在我的印象里,說起老家,腦海便會浮現(xiàn)出一個安靜的村子,家家戶戶升起炊煙;說起春節(jié),便會想到,一個安靜的村子里,老老少少點燃鞭炮,一切都是那么的令人高興。
如今,站在這個熟悉的村子前,我忽然有些陌生,村子還是那個村子,時間還是春節(jié),可是為什么我的心情卻一點也不高興呢?
腦海里曾無數(shù)次地想,老家是多么的親切,多么的好,如今到了這里,卻忽然發(fā)現(xiàn)老家似乎也就那樣,沒有什么好的。我緩緩地走進村子,塵封的記憶漸漸蘇醒,我忽然發(fā)現(xiàn),變了,一切都變了,這不是我記憶中的老家,這不是我記憶中的春節(jié)。兒時一起“出生入死”的好朋友,如今見面卻只能干瞪眼,竟尷尬地找不到話說,曾經(jīng)親如一家人的左鄰右舍,如今見面也只是僵硬地抽動一下面部肌肉,扯出一絲笑容,禮節(jié)性地問個好。
最終,這個年,我們是在大伯家過的。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過年時,爸爸早早地叫炒花生,炒瓜子,炸丸子,可最近幾年,爸爸再也沒有做過這些事了,連包餃子也不像我記憶中的那樣了。在我的記憶里,包餃子是流水線,幾個人和面,幾個人調(diào)餡,幾個人搟餃皮,幾個人包,簡直就像一門藝術。如今看爸爸包餃子,笨手笨腳的,媽媽對他說:“連個餃子都不會包。”爸爸忽然感慨一聲:“老一代的人吧,自己和面,剁肉餡,搟餃子皮,包餃子,到了我們這一代吧,都買餃子皮,機器絞肉餡,自己包餃子,恐怕到了下一代,他們連我這樣包都不會,直接買現(xiàn)成的餃子來煮了。”
這一年過得惘然若失,年夜飯也吃得索然無味,我想:現(xiàn)在的物質(zhì)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生活也好了,可為什么大家間的關系反而不像以前那么好了?為什么記憶中的春節(jié)離我越來越遠了?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