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奶奶寫人作文匯編九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奶奶寫人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奶奶今年63歲,無情的歲月在老人的面頰上刻下了一道又一道痕跡。在農村里過了大半輩子的她,終于可以抽身來到我生活的這個大城市。
爸爸接奶奶來,本是想讓奶奶來享清福的,可自從奶奶來后,家里的活幾乎全被她包了。早晨5點還未到,奶奶就悄悄的起床,為我們準備早餐,還沒休息一會兒,又緊接著開始打掃房間。等我們三三兩兩起床,奶奶早已干完一切,坐在餐桌旁,笑盈盈得等我們吃飯;臨近中午,奶奶又冒著酷暑,去菜場買菜。而我們呢?直到的肚子餓得受不了了,終于想起吃飯了,卻發現,四菜一湯放在桌上,紋絲不動,奶奶則仍舊坐在桌旁,笑臉迎人;轉眼間,到了傍晚,奶奶又一聲不啃地開始準備晚飯,又靜靜得坐在桌旁等我們吃飯……轉眼間,奶奶在我家快兩個月了,奶奶日復一日,從無怨言,這使我深深被震撼了。
從小到大,每每見到奶奶,她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遇事也處處依著我,可惟獨在學習上“堅持到底”,向著爸爸。每次爸爸在教訓我的時候,奶奶都在一旁做“旁聽”,也時不時地插上兩句。爸爸不在時,奶奶就常常搬出爸爸的“訓話”,時刻提醒著我要認真學習。看著奶奶那種認真又慈祥的眼神,也就不得不使我欣然接受。
奶奶的最愛,莫過于是越劇了,凡是有關于越劇的事,奶奶幾乎是樣樣皆知,物物精通,常常會忍不住在我們面前表演一番。像《西廂記》、《雙烈記》,她都略知一二,唱得是有模有樣,還真有幾分袁雪芬的味道呢!有時,一時興起,周圍許多東西都被她作為道具:圍巾,帽子,更有勝竟用起了衣架!每當奶奶唱越劇,看著她那樣子,我才深刻的體會到了“人老心未老”!
對于奶奶,不得不承認,我這個當孫女的,對她至今還有許多的不理解。剛上30的奶奶,就開始來往泥濘的鄉間小道,為村民們看病。如果是鄰村,甚至是更遠的陌生的村莊,奶奶還是會執意去就醫。舊社會,像奶奶這樣的醫生也有不少,他們所用的藥品,也都是由當地政府提供。可是,許多年過去了,大多數醫生都已經轉行了,而政府也停止了藥品的提供,奶奶卻仍然堅持著她的這個“行醫嗜好”,自己出錢買藥為鄉親們治病,又不收錢,虧本了也不管。直到現在,已經年老的奶奶仍會忍不住要為鄰里治病,自己生病卻不管不顧,這一直令我費解。
這幾天突然聽到一個消息,我一個初中同學的爺爺突然去世了,于是他周五提前離校,趕回家去見爺爺最后一面。
于是,我想起了自己的爺爺,還有奶奶。 一 爺爺是在我7歲的時候走的,那時奶奶去世還不到一年。奶奶走后不久,爺爺便患上了老年癡呆癥,忘了所有人—除了爸爸。爸爸是爺爺最小的兒子,爺爺那時總是半躺在床上,目光呆滯,嘴里含糊不清地念叨著爸爸的名字。爸爸總是對他說;“我就在這里。”可爺爺卻總是轉過頭去,一邊還說;“不,你不是,你不是……”爸爸會把年幼的我帶過去,然后對他說“爸,這是沛沛網 ,認識嗎?”我不記得爺爺那時的表情,只記得他搖了搖頭,然后又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
爺爺真的糊涂了,一天半夜,他從陽臺上爬出去,從二樓摔了下去,中間被某個遮雨蓬擋了一下,掉到了地上。那真是半夜,我們在陰冷的風中匆匆送爺爺上醫院。那天的夜很黑,我一個人在醫院門口等爸爸媽媽出來。不遠處,一盞“急診”的燈在風中忽明忽暗。
所幸的是,因為那個遮陽蓬擋了一下,爺爺并無大礙。
二個月以后,爺爺就匆匆走了,我記得原因—中風。
送葬那天,隊伍很長很長,從街的這頭到街的那頭,有嗩吶一聲又一聲的吹著,不知在呼喚什么。金色的紙片漫天飛舞,宛如絢麗的蝶,飛翔,旋轉,然后落地,一片死寂。那天,我耳邊的哭聲一直響到天黑。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一定會有點滴小事令你感動,有伙伴,有老師,當然也有我們身邊最親最愛的人。
我的奶奶今年都70多歲了,但是看起來很精神,每天放學奶奶都來接我,奶奶是一個很溫柔的人,
自然她是很溺愛自己的小孫女的,從每天放學奶奶為我準備的東西便可以看出,每天放學的時候,奶奶總會帶上切好的水果來接我,因為奶奶怕我放學晚了,肚子餓所以這么細心的照顧我,別人的孫子要是餓了,人家的奶奶也只不過是帶上一塊餅干,而我奶奶不盡帶水果,冬天的時候還給我帶上了堅果,誰不知道堅果的營養,但是價錢不菲啊,可是奶奶還是用她那些退休工資幫我買堅果。每次我的書包都是奶奶背的,碰到奶奶小區里的老爺爺時,他們都會說:“哦~小燕子回來啦,你的書包怎么叫你奶奶背的呀?哦~對了,你奶奶也去讀老年大學了吧。”我聽了就很不舒服,言下之意就是說我應該自己背書包,我也想啊,可是奶奶就偏不高興,說現在書包重,哪能自己背啊。但是我每次看到人家投來異樣的眼光的時候,就很難受,終于有一天,我向奶奶請求自己背書包,奶奶很高興,欣慰的說:“我們小燕子終于張大了,會體貼奶奶了。”
這就是我的奶奶,她無微不至的關心我愛護我。
一天放學回家。從路邊的商店門口傳來一陣叫賣聲:“賣糖葫蘆,又大又甜的冰糖葫蘆!”順著聲音望去,我看見在櫥窗的燈光下站著一位老奶奶。
她圍著圍脖,戴著帽子,圓臉上有一雙慈祥的眼睛。藍色的棉襖上還戴著白色的套袖。她看見我們走來,大聲招呼:“吃一根糖葫蘆吧!”
我接過一根一看,啊!好大的山楂,中間去了核,填滿山藥,外面包著一層透明的冰糖。咬到嘴里,又酸、又脆、又香,真好吃。
糖葫蘆是老北京的特色小吃,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現在我們不光在冬天里能吃到美味的冰糖葫蘆,在超市里一年四季也經常能見到小袋包裝的糖葫蘆,希望伴隨著奧運會的到來,糖葫蘆也能像中國美食一樣作為傳統文化伴隨著奧運精神在世界各地發揚光大。我想說:
我喜歡那大大的“三味糖葫蘆”;喜歡那位慈祥、熱情的老奶奶;更熱愛奧林匹克!
暑假里,閑來無事,便與父母一起去了趟奶奶家。
奶奶已經七十歲了,卻挑起了整個家里的農活:耕地、播種、施肥、收成,樂此不疲。有時,父母也想著接奶奶到城里住住,奶奶卻說:“城里生活,咱住不慣,又是天然氣,又是家電器。還是在家里好,燒火做飯,又能種點田!”被奶奶這么一說,父母也倍感無奈。
先前,因為一些事,父母不在家,就把奶奶接了過來,給我做飯。不料,奶奶有一天看著電視睡著了,鍋里的粥徹底糊了,而天然氣也在努力的“呼哧,呼哧”地釋放著激情。后來,奶奶便不再使用這些家電了,又回到了家里。
推開殘破的家門,正看見瘦骨嶙峋的奶奶將挑鐵桶的扁擔架在了她窄小的肩膀上,我跑過去問道:“奶奶,你在干什么呀?”奶奶看見我回來了,十分興奮,又把扁擔放了下來:“呵,你們還舍得回來?這不,知道你們回來,去挑點兒水,給你們燒火做飯。”“咦,奶奶,為什么不用自來水吶?怎么挑起了水呀!”奶奶再一次把扁擔架到了肩膀上說:“水管里可沒有水呀!走,去井里打些水來!”說著,便挑著桶走出了家門,我也跟了過去,想著要一探究竟!
到了水井邊,奶奶用鉤子勾住了鐵桶,慢慢地向下放,一點兒一點兒,等到了一定的深度后,奶奶便使勁拉起了繩索,這時我看到奶奶有些氣喘吁吁了!那感覺好像是在挽救什么重要的東西,不一會兒,一只裝滿水的鐵桶被奶奶拉了上來,接著,第二只也被晃悠悠地硬拉了上來。這時,只見奶奶蹲了下來,把扁擔放在了肩上,使勁一用力,硬將這勾著兩只裝滿水的鐵桶的扁擔撐了起來。此時,我突然發現奶奶那彎曲的背,奶奶的背直不起來了!彎曲得像一只大弓。那被水壓彎了的.背,想直起來,卻又怎么也直不起來。
隨后,奶奶挑起那兩桶水,回到了家。一路上,背一直彎著,始終直不起來。到了家,放下水,奶奶呼出了一口氣,便又開始為我們忙碌了,但直到此刻,奶奶的背還是沒有直起來。
飯并不豐盛,只是簡單的幾個素菜,我并不愛吃這些,可是那天我出乎意料的吃地很飽很飽。
飯桌上,我對奶奶說:“奶奶,咱們國家現在可是在實現‘中國夢’這一理想吶!你有什么理想吶?”奶奶想了想說:“我還能有啥理想,有口飯吃,有口水和,就知足了!”“那可不行,‘中國夢’就是實現我國偉大復興,造福每個中國人的,讓咱們過上好日子呢!”奶奶捶了捶背笑著說道:“好,那國家一定要給咱村修修這水管,讓咱也吃上回‘自來水’!”“那是肯定的,不久的將來,人人都要奔小康呢!”
奶奶的理想會實現的,她的背也會慢慢直起來的。就像“中國夢”,不也是想要靠著中華兒女的努力,實現偉大的復興嗎?
我的家鄉——江西省的一個偏僻的小鄉村。那里春天陽光明媚、鳥語花香;夏天小溪冰涼清爽;秋天瓜果重重,稻田一片金黃;冬天,雪花會悄悄來到鄉村,落在屋頂上、田地里、路邊的石頭上,到處白茫茫一片,美極了。同時,那里還住著許許多多勤奮的人們——我的奶奶就是其中之一。
清晨,我隨著幾聲雞鳴醒來并打著哈哈走向門口,迎面撲來一陣冷風,吹得我瑟瑟發抖。可回頭一看,奶奶早已在小溪前奮力地搗起衣來。這么冷的冬天,奶奶還這么早早地起來去搗衣,奶奶真勤奮啊!午飯的時候,奶奶扛著兩筐菜回來了,只見她的臉上布滿了豆大般的汗珠,額頭上有幾條明顯的皺紋,頭上有一縷一縷黑中帶白的頭發,肩膀已沉沉地躬了下去。就在我們午睡進入甜甜的夢想時,奶奶卻在給我織毛衣,一針一線密密縫,里面織滿了奶奶給我的愛。有一個這樣的奶奶,真是讓我感到幸福滿滿。
晚上,奶奶一回來又開始匆忙了,她弄了一桌子的菜,等著我們吃。啊,奶奶做的菜真是色香味俱全。一桌子的菜,不消一會兒功夫,就全被我們一掃而空了。因為太冷,我和爸爸媽媽早已鉆進暖暖的被窩進入了夢鄉。可當我起來上廁所時,發現奶奶還在扛困、扛冷、扛累地在廚房里抽水壓水。就是這一刻,我流出了一大串含有真情的眼淚,我跑過去緊緊地把我的奶奶抱在我的懷里,說了一聲:“感激、感謝!”
我奶奶做的這些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當我們回東莞時,她滿含著淚光在村口送我們。當車駛出村口時,她那招手的身影使我永生難忘!
我的家人里面,要數我的奶奶最愛我。她每天早上五點半就起床,給我們做飯,只有放假時才能晚點起。
奶奶今年已經61歲了,滿頭的黑發也是染的。她有一雙大大的眼睛,我的眼睛卻小小的,他每天都堅持鍛煉身體,身子不胖,而我卻不想每天鍛煉,所以就有一點胖了。
我 還記得那次,我媽媽出差了,爸爸在外地,只有構奶奶在家。課外班的時間到了,外面下著雨,她把唯一的一件雨衣給我穿上,自己只打了一把傘。她趕緊把我送到 樓下,過了一會兒,我說冷,她把傘往我這邊拿了拿,讓我靠在她身旁。等了半小時還沒來公交車,我覺得更冷了,簡直是寒風刺骨!我跟奶奶說我還冷,能不能不 去了,但是奶奶沒有放棄,說讓我堅持一會兒。公交車終于來了,奶奶帶著我上了車,一直到上課的地方。我真是太感動了!
我有一個特愛讀書又特會砍價的奶奶。奇怪嗎?還是聽我細細道來。
我的奶奶已經年過七旬,兩鬢斑白,魚尾紋早已爬滿她的額上,別看我奶奶年紀挺大的,身子骨硬朗著呢!奶奶眼睛不大,卻總飽含一種慈愛的目光。挺拔的鼻梁上,時常會架著一副老花鏡。
我的奶奶可是一個“老年讀書樂”,連我也要學她幾分。
每逢到奶奶家,總會看見大方桌上擺著一疊報紙、書籍。而奶奶呢,依舊坐在大方桌旁,戴著老花鏡,一言不發、津津有味地讀著書。小時候,我見奶奶讀書讀得如癡如醉,便問"奶奶,讀書有什么好?您瞧,玩多快活呀!"奶奶卻說:"書中的知識多著哩。奶奶就是因為小時候書讀少了,現在后悔極了!"一邊說,奶奶又拿起書本,專心致志地讀起來。這時,你再看奶奶,只見她時而眉開眼笑,嘴角一翹,流露出高興的神情;時而眉頭緊鎖,手捏成拳頭,緊張極了;時而又充滿傷感,眼眶里閃爍著晶瑩淚花……甚至連水燒開,溢了出來,她竟都沒有發覺。嗨,你說我這個奶奶是不是個十足的"書迷"呀!
奶奶雖說是個實打實的"讀書迷",卻絲毫不像別人說的"書呆子",而且買起東西來,砍價還有一套絕招呢!
這天,我又嚷著奶奶陪我上街玩,奶奶只好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書,陪她孫女兒逛街啦!我們邊走邊看看街兩旁小攤上的物品。"哇,這把扇子好漂亮哦!"我一眼看中了一把繡著小鳥圖的扇子。奶奶看出了我想買的心思,便問賣主:"這把扇子多少錢?"賣主說:"5元"。"這么貴?簡直太黑了吧!""還貴!這把扇子這么漂亮,值5元!"奶奶戴上老花鏡,拿起這把扇子左看看,右瞧瞧,就差用上顯微鏡了!終于,在她的"火眼金睛"下,破綻終于找到了。只見她指著扇面上一根滑絲的線說:"你看,你看,這里還滑了絲呢!還要5元?算了,3元吧,賣不?""實在不行……"小商販話沒說完,只見奶奶眉頭一揚,牽著我的手,轉身就走。"奶奶,你也太小氣了吧!"我小聲嘀咕著,奶奶輕聲說:"這是奶奶使的一計。"還沒等我明白過來,就聽那個賣主跟著叫起來:"真服了您了,好吧,3元賣給您,老人家。"奶奶一聽,得意地瞥了我一眼,嘴角掛著微笑,二話沒說,馬上拍板成交了!
瞧,這就是我可愛的人老心不老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一位退休了的護士。她現在已經是六十七歲了,她烏黑的眉毛下面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皮膚白淅,個兒不高,略胖的身子總是那樣忙忙碌碌,走起路來風風火火的。奶奶是一個做事認真負責的人,而且辦事麻利,也是一個開朗熱心的人,我很敬佩她。
我的奶奶每天都是很早就起床了,先去洗衣服,然后為我的爺爺準備好早餐,再去菜場買菜,一切都做得非常麻利。
記得有一次,奶奶和我一起去坐公交車,因為我們是起點站,所以人不多,我們很容易找到了座位。一站又一站過去了,人也越來越多了。這時,有一位步履蹣跚的拄著拐杖的白發老人上了車,她顫顫巍巍地看了一下車內,想尋找一下座位。就在這時,奶奶迅速地把她扶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那位老人非常感激地向奶奶道謝,有幾個年青人見后,也急忙把自己的座位讓出來,叫奶奶和其他年紀大的人坐下,原來是奶奶的這種精神感動并帶動了他們。奶奶真了不起!
這就是我的奶奶,我非常敬佩她!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