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奶奶寫人作文匯編九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奶奶寫人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有一個雙胞胎姐姐。有一天,我問奶奶:“奶奶,我們兩個,你最喜歡哪個?”奶奶說:“當然是你了。”“為什么?”我說。“等你大一點再說吧。”奶奶說。
有一天,我去奶奶家,姐姐沒去。我感覺沒意思,就要出去玩,可是奶奶還沒洗臉,爺爺先和我出去了。下去以后,爺爺和我在一張長椅坐下,跟我說:“你媽媽生你的時候吃什么都吐,所以她營養不良,還有你的臍帶離媽媽的肚子遠,你也營養不良,沒姐姐身體好。姐姐在保溫箱里待了7天,你待了22天。護士們都說你活不了。你被醫生抱到二樓,姐姐在四樓。從那時開始,奶奶二十四小時陪著你。你的奶奶有一個本,上面記錄著你出生22天的經歷。比如什么時候起床、上廁所、睡覺,你奶奶22天都沒休息。”因為奶奶的關心,我才能活下來。奶奶原來身體很棒,現在得了高血壓,身體沒有原來好了。聽爺爺說完,我都要哭出來了。爺爺又說:“你現在對你奶奶這么好,也是應該的。”我過生日的時候,奶奶請我吃維納斯火鍋自助餐。
我很愛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現在也已經有著八十多歲了,她老弱多病,至我懂事以來,她的身邊就總帶著一個小藥瓶,走到哪里,這瓶藥就帶到那里。她平時在家呆的時間還沒有在醫院呆的時間長。
從小到大,她是最疼我的,什么好吃的,她都總是給我留下來了。
還記得那時,大伯專門從外地叫人捎回來,送給她的蜂蜜,她只是打開,用手指輕輕的沾了一小點,用舌頭慢慢地舔了幾口,就趕緊擰緊了蜂蜜的蓋子,叫爺爺放在了床底下。她一直在等回老家看她。可那時候,我已經上六年級了,根本過沒有那沒多的時間奔波在路上。然后她就這么拄著一根拐杖,手中還提著一個袋子,里面是滿滿的一罐蜂蜜,一步一步,慢慢的踱了過來。從我的老家,到我現在住的地方,足足有著兩百米遠的路,她就這么一個人,,拄著一根拐杖,提著一公斤多重的蜂蜜,踱過來了。
那時,當我看到她時,她已經踱到門口了,此時她已經氣喘吁吁了,她的臉上,滿是大汗。她看了看那黑黝黝的土地,把鞋子脫了,蹲了下來,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那罐蜂蜜放在鞋子上。做完這些,她才滿意的看了看上面的蜜罐,視乎察覺到了上面的那些灰塵,她先是用嘴吹了吹,然后再用手小心翼翼的搽拭著上面的灰塵,又吹了吹。當我看到她蹲在我家門口時,我嚇壞了,爸爸說過奶奶年輕的時候身體本來就不好,為了他們又沒日沒夜的工作,現在留下了一身暗疾。奶奶的腿腳不便,平時我也很少看到奶奶走動,那時,我真的嚇壞了。奶奶不會出了什么事吧!我著急的朝著奶奶跑去,正好看到她站起來了,還沒來得及等我說話,她就把手中的蜂蜜遞給了我。
我想先攙扶著奶奶回到房間里,可奶奶說什么也要我先拿著那罐蜂蜜,蜂蜜罐是用黑色的袋子包住的,開始我也并不知道這是什么,只覺得沉甸甸的。我把奶奶扶進了房間里,扶著她坐在了椅子上。那個罐子,就放在她的身前。只見她慢慢的把那個罐子推到了我的面前,示意我打開它。當我慢慢地打開時,一陣屬于蜂蜜的獨特清香飄逸出來,我忍不住,舔了舔我打開罐子沾到蜂蜜的那根指頭。抬頭正好對上奶奶那期待的目光,我的眼淚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來。
我的海東奶奶,她是個典型的白族婦女。平時,她總是圍著一塊綠色的頭巾。我覺得奶奶很漂亮,因為她的臉上總掛著慈祥的笑容。奶奶從小生長在海東,她一句漢話也不會說,跟我說話也盡是白族話,我一句也聽不懂。
我上二年級時,爺爺來下關接送我上學,這樣海東家里就只有奶奶一個人了,她總是忙完家里的活計又忙田里、果園里的活計。爺爺一個星期回去一趟,他來時總會帶來許多新鮮蔬菜和水果,還有十幾個雞蛋。爺爺說,奶奶說了,“土雞蛋”營養好,要我多吃點。從這時起我們家的冰箱里總有吃不完的“土雞蛋”,當時我想,奶奶在家一定養了很多雞,因此才有這么多吃也吃不完的雞蛋。
春節時,我回海東玩了幾天。我到了奶奶家破舊的院子時,找來找去只找到三只母雞和一只公雞,我問爺爺:“你每個星期帶去下關的雞蛋都是這幾只雞下的嗎?”爺爺說“就是這幾只雞下的。”原來,奶奶每天都把母雞下的蛋一個個攢了起來,等到爺爺回家又全帶去下關給我們吃。
奶奶一句漢話也不會說,但她對我的愛我卻“聽”懂了。
奶奶的嗓門兒特別大,性子又急,所以也鬧了不少的笑話,弄得人哭笑不得。那天,我們倆姐妹與奶奶一同去椒江。盛夏的太陽總是那么不饒人。自然,勞累和流汗是必不可少的,口干舌燥地特別想喝飲料。我們把這想法一說,奶奶一口答應:“好呀!你們說,要喝什么飲料?我都給你們買!”……
我的奶奶,年已半百,但有滿頭的黑發,唯有少許白發襯托著著。她的背按標準來說,略微有些駝。眼睛有點兒
小,眼角也不時地回顯現出條條明顯的皺紋。雙手有點粗糙,有著農村老年人特有的繭子,是個勤勞且有樸實的農村
主婦。
奶奶雖說是個家庭主婦,但她煮的菜,總是不符爸爸和爺爺的胃口,理由是奶奶不管菜還是飯,有的時候總是煮
得過多,剩余的不是浪費了,就是留到下頓吃,而且有的又鹽放得過多,夸張點的甚至可以吃得到鹽粒!但是,小時候在奶奶那兒吃的時候,我們倆姐妹總是說奶奶燒的才一點都不咸,反而說是很好吃,因為小時候的我們都是整天跟
奶奶在一起,所以小小的我們在潛意識里似乎有了維護奶奶的責任。奶奶呢,聽了這話,自然高興,笑著讓我們兩個
多吃點,慈祥的笑容給了我們一種滿足感。
奶奶的嗓門兒特別大,性子又急,所以也鬧了不少的笑話,弄得人哭笑不得。那天,我們倆姐妹與奶奶一同去椒江。盛夏的太陽總是那么不饒人。自然,勞累和流汗是必不可少的,口干舌燥地特別想喝飲料。我們把這想法一說,奶奶一口答應:“好呀!你們說,要喝什么飲料?我都給你們買!”
來到車站旁的一家賣冷飲的店里,我們剛想買什么好,奶奶就急了:“你們說呀,你們想買什么?你們說,我給
你們買!”當時店里還有客人在買,奶奶嗓門兒又特別大,一下子,似乎傳遍了整家的店,姐姐一下子就跑了出去,
什么也沒說,大概是看到了店里人的表情難為情了吧,頭也不回的,我看著她的背影正納悶兒著呢,奶奶卻仍叫喊著說:“你干嘛走呀?你說呀,到底想喝什么?我給你們買呀!”不知為何,我“撲哧”一聲,卻笑了,也不顧去看店中人們的表情,笑著把還在叫喊的奶奶拉了出去。
呵呵,我的奶奶,我多么想跟你說一聲,“你真可愛!”
一天晚飯后,我正一邊吃著薯片,一邊悠閑地看著電視,奶奶忽然以“這里的山路十八彎……”的高分貝喊聲叫我去她房間。接到命令,我以最快的速度到達了“緊急現場”。
奶奶見我過去,便緊張兮兮地問我:“小寶貝,今天幾號了?”我疑惑地說:“17 號了。奶奶,您這一叫,嚇我一跳!我還以為發生什么大事了呢!”奶奶并沒有理會我說的話,而是有點失望地說“: 唉!還得等一個多月啊?”我疑惑地問道:“什么還得等一個多月啊?”“過年呀!”“過年?那還得兩個多月呢!”“啊!還得兩個多月啊!”奶奶孩子似的驚叫中更加失望了。
“嘻嘻……奶奶,您也盼著過年呀?”
“哎!還不是盼望著你兩個姐姐能早一點回家嗎!我記錯日期了!”此時我才恍然大悟。我二表姐在四川音樂學院上大學,放寒暑假才能回來,大表姐在連云港工作,只有每年春節才能回來。爺爺這時走進來說:“對了,還有一位國寶大熊貓級的人物呢!”“我知道!那就是(我大表姐家的新成員)小(外甥女)睿琪。”爺爺笑道:“聰明!學會搶答了!”
我和爺爺開心地說笑著,奶奶卻在一旁板著臉,遮遮掩掩地反問道:“難道你們不想過年呀?”“想過!想過!”其實,我和爺爺對奶奶的話外音一清二楚,于是急忙說道,“這還差不多。”奶奶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說。
這時我又想起去年暑
假,大表姐和二表姐為了看望奶奶,一起回來了。真難得啊!吃飯時,奶奶一個勁地往姐姐們的碗里夾菜、夾肉,對著姐姐們總笑個不停,笑得嘴都合不攏了,皺著的眉頭全都舒展開了,說話的語調既輕盈又幽默,絲毫看不出病痛對她的折磨。那段時間奶奶高興得就像個孩子似的,又像是得到了什么寶貝似的!當時我曾疑惑地問自己:“這是我有病的奶奶嗎!”現在我終于想明白了:原來,四世同堂,其樂融融才是醫治奶奶疾病的一劑良藥。這劑良藥不僅可以醫治奶奶的疾病,還可以讓奶奶“返老還童”!
奶奶有子孫十幾個,可平時大家都忙于工作、學習,很難湊到一起,能夠全家團圓的時候,也就是春節了,所以奶奶數著日子,期盼春節就可想而知了。春節的時候全家人都回來了,那個熱鬧啊!大人們聚在一起談論工作、生活和孩子的學習成長情況,孩子們則有的高興地談論著所見所聞,有的吃著豐盛的節日美食,有的燃放著炮竹、禮花……整個家庭洋溢著一派喜氣洋洋的溫馨、祥和的氣氛。
每次過年,閑不住的`奶奶總是不停地為大家拿好吃的,唯恐誰吃不到,家人勸她歇一會兒,可她總是說:“我不累!看到你們都回來,高興!”……
過年!是奶奶的期待!期待新年!期待團圓!期待幸福!
爸爸罵我,我哭過;媽媽打我,我哭過;試沒,我也哭過;但再哭也沒有我哭奶奶時那樣大聲,那樣傷心,那樣難忘。
那是一個星期五的早上,我們接到一個不好的電話。爺爺在電話里哭著說奶奶老了。我知道老了就是死了,可我奶奶的身體一直都很健康,連病都沒生過,怎么會這樣匆匆的走了呢?想到這里我大聲的哭了。
放下電話,我一路哭著和爸爸媽媽匆匆忙忙趕到了老家。奶奶果真老了,已裝在黑色的棺材里,放進了靈棚。好多人穿著白色的孝服,坐在靈棚下哭。看見大家哭,我也傷心得哭起來。這時爺爺給我頭上纏了一截白布,拉我到奶奶的靈前,讓我跪下給奶奶磕了三個頭。我跪在草墊上,抬頭看著奶奶的棺材,心想慈祥的奶奶就睡在這怕人的棺材里,一動不動。我不敢爬到棺材沿上看,但又很想看看奶奶,因為奶奶對我最好了,常常給我講故事,給我好吃的東西。
記得我小時候,是和哥哥一起在奶奶身邊長大的。那時哥哥不聽話,有時還欺負我,奶奶就護著我,總是批評哥哥。后來長大了,我就到城里來上學。每到周末,奶奶就站在門口等我回去看她。要是我不回去,她就等到天黑。她常把好吃的東西藏在柜子里,等我回去吃。有時好吃的東西都藏壞了,奶奶也舍不得吃。
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天,我高高興興的回到老家。奶奶見到我,就急忙從柜子里取好吃的。我一看是一塊生日蛋糕。我驚呆了。這還是兩個月前,奶奶過生日,我忙著上學,沒有回家。爸爸給奶奶買了蛋糕,送到家里又匆匆走了。沒想到奶奶舍不得吃,一直給我藏著。可惜蛋糕已經發霉,不能吃了。后來奶奶就把這塊蛋糕放在鍋里蒸一蒸,自己吃了。
想到奶奶平日里對我的好,我不由得大聲地哭了起來,越哭越傷心,任憑別人擋我、哄我,我就是忍不住哭聲。我想大聲地哭,把奶奶哭醒來,讓她再看看我,可是最終奶奶還是在我的哭聲里靜悄瞧地走了,永遠地丟下我孤獨地走了。
朋友,你一看這個題目,你一會感到很希奇吧!奶奶和普通話有什么關系呢?那就聽我慢慢的說給你聽吧!
我的奶奶是一位地隧道道的農家婦女,從沒有上過學,還是后來結了婚由爺爺教會了她漢語拼音,學會了一些簡單的計算呢!固然說我們樂亭縣算不上特別重的方言地區,但說的話還是那么土,離普通話可是差遠了。莊前莊后說的都是清一色的家鄉話。奶奶卻在這樣的語文環境中學說起了話,你一定會感到很希奇吧!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往年二叔在村里開了個貨棧,聯系全國各地的客商來這收水果、蔬菜。人一多,叔和嬸就忙不過來了,于是奶奶便主動擔負起照顧這些客商的飲食任務來,可是過了剛剛兩天奶奶便主動要求下崗了。為啥?奶奶怕臟怕累?不是?外地客商難伺候?
也不是,原來奶奶說的話家鄉味太濃,說的話外地人都聽不懂,沒法和人家溝通。于是就這樣奶奶學說起了普通話。為了學說普通話可把奶奶給憋壞了。要讓她改說了多半輩子的家鄉話多不輕易呀!為此,從不聽廣播的奶奶天天抱著個收音機聽,學說普通話,硬是拉著晚天天給她念課文。更有意思的是,奶奶不敢過多地和村里人來往了,說什么怕自己被他們帶著還說家鄉話,看著奶奶那說普通話很不自然的樣子,我總是想笑。可又一看奶奶那認真勁,我可是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呀!功夫不負有心人,過了一段時間,奶奶說的話總算不那么土了,帶有普通話的味了,于是又光榮的上崗了,這下奶奶可興奮了逢人便說:"還是學說普通話好呀!我還得繼續練習啊!"
星期天早上,我在做客廳做作業。奶奶在外面縫衣服,一不小心,她把針掉到了地上,彎腰去撿,卻發現怎么也找不著。就叫我出來幫她找針,我連忙放下書本出去找。 我仔細地在奶奶的周圍尋找,可找了半天,連個針影也沒見著,這使我非常苦惱。這時,我想起了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磁鐵具有的作用,我便跑到房間里取了一塊磁鐵,趴在地下吸來吸去,沒過幾分鐘,針果然被磁鐵吸住了。我拿著針跑到奶奶面前自豪地說:“奶奶,拿去吧。”奶奶說:“你真是個聰明的小機靈!”我虛心對奶奶說:“這還得歸功于磁鐵!”得到奶奶的夸獎,我的心里可高興了! 通過這件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知識,才能把生活中的困難解決!我一定會好好學習,長大做一個科學家!
我奶奶是個極瘦的人。每次晚飯喜歡與人閑談,所以最后一個人在哪里細嚼慢咽的人也是她。她不高興的時候很少,若是見她一句話也不說,便是生氣了。
有一年父親在內地開飯店,沒堅持幾個月便倒閉了。家中光景很是慘淡。后來全家遷移到廣東。奶奶是個比較守舊的人,總是與父親發生沖突。 好幾次的晚上,透過門縫,總是聽到她一個人失聲細哭。
有一次傍晚,父親去打牌了,店里就奶奶一個人看著。那時正值深冬,我看她一人坐在冰冷的板凳上,消瘦的身子蜷縮著,不停地打著哈欠。背后白色的燈光,遠遠望去,像漫天的白雪傾泄在她身上。我鼻子酸了一下,趕忙返回到家里拿了一件棉襖給她披上。她花甲的手握著我,笑著對我說:“還是何兒最孝順哩!”
人來來往往很多,可是店里冷清極了。問口放著“何家飯店”的招牌,好像這冬夜的燭火,發著亮光。奶奶為了省省電費,便去把她關掉。不料被回來的母親撞見了。母親和奶奶關系不好,于是便把這件事告訴父親。
父親聽了急匆匆的趕回來,聲音似五雷轟頂的對奶奶吼到:“誰叫你關的,你關了別人看不到怎么知道這里有飯店啊!” 奶奶便不高興了,說道:“這樣開著要浪費多少電啊,一個月光是電費就要幾千塊了,唉,你咋就不懂哩。”
父親又說:“這家店是我做主,你說怎樣就怎樣,那還得了啊” 說的這里,想必父親早已忘記當初奶奶拿了很多積蓄給他。 奶奶忽然不說話了。好些許,轉身一邊抹著眼淚,一邊推開門出去,消失在人群中。
這些年,奶奶已經走不動了,于是每日坐在門前長嘆。生意一日不如一日,父親回家嘮嘮絮絮,有時拿奶奶撒氣,卻只能忍氣吞聲, 有苦說不出。 最近幾年不見,不知身體如何,甚是想念。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