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高中風景作文錦集七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風景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早晨,踏著鳥兒的歌聲,走在上班的路上。三月的空氣干爽而清新,夾雜著青草的味道。春風吹拂著樹葉,發出好聽的沙沙聲。
清潔工人彎腰打掃著路面,看見我過來,連忙停下手中的掃把避讓,等我走過了才又接著打掃。那是一個年輕的身影,她的臉因包裹得過于嚴實而不易辨認,但她的動作、她客氣的避讓使我一下子就認出了她。每次,我總報以謝意的微笑,然后快步走過,生怕耽擱了她的工作。
枝頭的嫩葉鮮翠欲滴,與此同時,枝叉根部的老葉厚實而泛黃,一陣輕風吹來,一些完成使命的葉子便撲簌簌翩然而落。這是南方才有的風景,樹葉居然也可以有幾世同堂。
腳下的路是三年前新修的,鋪著綠色*的地磚。每隔大約五米遠栽有一棵樹。那些樹經過了三個春夏秋冬,已經長得壯實而旺盛,枝條、葉子都出落得有模有樣了。樹下是用水泥圍成的方池,里面植了草皮。可能是為了保持小樹的水土吧,也許是為了美觀。
那些草皮在春雨的滋潤下長得郁郁蔥蔥,在小小的水泥方池里,像要溢出來似的。有幾棵樹下,那草居然躍過水泥框的阻擋,長在了池子的外面,圍著池子,像是水泥框外面又加了一個草框子。頓如見到巨石古樹般震撼。
這是怎么出去的?
我的好奇心促使我去細究。原來那些草的根在地下四處漫延,在水泥池子與地磚之間狹小的縫隙里,鉆出來吸收陽光雨露。起先應是鉆出來很少一些的,后來,這些草阻擋收集了空氣中的塵土和街道上的浮土,再加上夜露和雨水的滋潤,就成了小草的沃土。然后,它們的領地一點點擴大。不僅如此,那些草在成功突圍之后還沿著地磚之間的縫隙向遠處延伸,最遠的已走過五塊地磚那么遠了??梢栽O想,假如這條路上沒有人走,假如時間足夠久,這些鋪地磚的路面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一塊名副其實的草坪。
多么頑強的草啊。樹下小池,本就不是什么肥沃的地方,還有粗大的樹根與之爭養份,高大的樹冠與之爭陽光。但它們從不抱怨,而是在有限的條件下,把自己那份生活打理得和和美美。并且抓住一切機會創造條件,使自己的生命煥發出別樣的風采。
無獨有偶。有那么一小段路的一側是高高的擋墻。就是用石頭堆砌,再用水泥填塞石頭之間的縫隙的那種擋墻。因為年份的久遠,那石頭與水泥之間漸漸出現了小小的裂痕。于是,一些不知名的草,便在那小小的裂痕間安營扎寨,歡歡樂樂地生長著。它們同樣不放過空氣中的塵土,一點一點地吸附,日復一日地營造著腳下的一片沃土。那些草形形色*色*,有低矮的,也有高大的,有荊棘狀的,也有藤蘿樣的。還有一些,甚至還肆無忌憚地盛開著或紅或黃的各色*花朵,迎著春風,迎著陽光,把那一份生命的美麗張揚。
在經濟日益發達的現代社會,從自行車、摩托車到小轎車,人們的代步工具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快捷,卻也把自己與大自然拉得越來越遠。
走班,除了活動筋骨,吐故納新,也是一個極好的親近自然的機會。那大自然的神奇總會令人耳目一新或者茅塞頓開。還有那一路上的風景,養眼、怡情、明智。
一天下午,我在房間里半蹲著收拾書柜里的舊書。扔開一頁破碎的泛黃的書頁,突然書山書海里透出了一絲碧綠色的光澤。我頓時被吸引住了。我伸出右手,往里摸索著,摸到了一樣長條狀的東西。抽出來一看,“啊!”這是……這是……我的心里如突然猛烈涌出一股激流似的,心頭里冒出了兩個字:爺爺!
這是一支鋼筆。
這是一支碧綠色的鋼筆。
這是一支刻畫著世界上最美風景的碧綠色的鋼筆!
爺爺已經死了,就在我快上一年級的時候,如今,連名字也被人淡忘了。但這舊鋼筆卻寄托著爺爺送給我的期望、思念,引起了我對爺爺一連串的記憶……
爺爺,是您培養了我對語文的興趣,對祖國的熱愛!記得那一次,在家里,我正坐在寫字臺上寫著作業。寫了一會兒,我把生字本氣呼呼地丟在地上,撅起小嘴抱怨道:“哎呀,又些錯字了,不寫了不寫了!”說完我又氣呼呼地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索性不寫了。
您輕聲慢步地走了過來,笑瞇瞇地問道:“是什么事情兒讓我們的寶貝孫子這樣生氣?”
“哼,練字時總是寫錯別字,煩死了!”我仿佛在向爺爺伸冤。
您那慈祥的面龐一下子嚴肅起來了,皺紋下的兩顆眼睛射出一道道嚴厲的目光。您拿出了一支嶄新的碧綠色的鋼筆,一手抽出了一張草稿紙,又拖過來一張板凳,鄭重地坐了下來。只記得您寧心靜神,手握筆飛快劃過。兩個方方正正的漢字——“語文”便躍然現在紙張上。您的嘴角露出了微笑,是在回憶年輕時候的學習時光嗎?窗外的夕陽照射在您剛毅的面龐上,也照在那碧綠色的鋼筆之上,閃著碧綠的微光……
我出神地望著您那剛勁有力、龍飛鳳舞的字體,不由得對您敬佩起來。您嚴肅地說:“祖國的文字,祖國的文化,不學好這些就不配當中國人!你一定要學好語文,將來為祖國爭光!”我當時還小,品不出您對我的期望,但是知道自己要學好語文。整個房間里一陣寂靜,正所謂“無聲勝有聲”。您沉默了一會兒,把那支碧綠色的鋼筆遞給了我,說:“用這支鋼筆練好漢字——這是爺爺給你的目標。”我似懂非懂地接過鋼筆,認認真真地練起了漢字。爺爺也滿意地點了點頭,走出了房間……
誰知道,爺爺,您……您就這么一去不回頭了!
爺爺,您悄無聲息地走了,就這么走了!我握著您那冰冷的手,心里充滿著無盡的悲痛;我望著您那佝僂的背影,心中充滿著無盡的思念!
從此以后,我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成績也步步高升。但是,那支碧綠色的筆卻被我漸漸淡忘了……爺爺那語重心長的叮囑,也在歲月中消磨而去……
如今重拾了這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鋼筆,我心潮洶涌澎湃。我仿佛又看見了爺爺坐在書桌前,凝重地在草稿紙上寫著字,碧綠色的鋼筆在夕陽下閃閃發光,似乎散發著最后的耀眼余光……
海浪拍打著腳丫,海風迎面吹來,帶來一股咸咸的清香;陽光溫暖的照耀著,人們的歡聲笑語和陽光融成一片……我盡情地享受著這一切。
今天是“五一”黃金周,來大梅沙游玩的人真多啊!放眼望去:蔚藍色的大海的海面上,一望無際的大海中,綴著五顏六色的花瓣那是一群在大海中游泳的人們。他們仿佛早已和大海融為一體,在為大海播撒笑的種子。
“什么東西?”好像有什么東西觸到了我的腳。我回過神來,低頭一看:原來是一個白色的塑料包裝袋。我仔細觀察著海水:水面漂浮著一層白色泡沫。我連忙把腳從海水中抽出來。我的眼中,海水不再美麗。我帶帶地望著大海上的一堆堆垃圾:果皮、煙頭,包裝袋……他們都好像沖著我冷笑,我不禁打了一個冷顫。人們為什么這么不愛護環境呢?我回頭看著海灘上歡笑的人們。
正當我發呆時,一個佝僂著腰的老人出現在我的眼前:瘦小的身子,黝黑的皮膚,一身破舊的衣裳,枯枝般的手指拿著一個漏
不知不覺中,他身上的袋子越來越大,他在我心中的身影也越來越大!我情不自禁的由心底發出一陣陣感嘆:多么美麗的一條“風景線”啊!我已無暇去欣賞這美麗的海景,也隨之加入到這一行列中。漸漸地,我手中的垃圾也多了,而沙灘上的垃圾也越來越少……
時間不早了,我眼前這一塊沙灘已恢復了美麗。金子般的沙子在歡笑,在哈陽光互相挑逗。大海好像更加藍了。那個老人已離去,可他在我心中卻揮之不去!
老人的身影,大海沙灘總浮現在我的眼前。我相信,這一條假日里的“風景線”會辦催我一生,會一直鼓勵我:為保護環境獻
人生如登山。有的人喜歡登臨絕頂,一覽眾山,他享受的是征服自然的感覺;有的人面臨絕頂,瀟灑轉身,他體驗的是攀登的過程;有的人無意風景,只為超越,他追求的是全新的生命歷練。
而我,更欣賞第二種人,因為,轉身也是一種風景。
轉身,并不是退卻,只是換一種方式前進;轉身,并不是意味著放棄,只是重新做一次選擇。
山窮水盡時需要轉身,轉身便會柳暗花明。
《易經》有云:窮則變,變則通。在高不可攀的山峰面前,轉身便是一種變通,一種智慧。
生逢盛世的李白,初亦以不世之才自居,希望“奮其智能,愿為鋪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钡┓詈擦植痪?,他才知道,自己只不過是唐玄宗的一介文學弄臣。文章再美,如何美得過貴妃的花容月貌;分量再重,如何重得過力士的一尾拂塵。他幡然醒悟,仕途之難,難如上青天!于是驀然轉身,放浪于名山大川之中,縱情于詩詞歌賦之間,最終“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成為浪漫主義詩歌的一座高峰。
我常常想,如果李白能放下架子,收斂傲氣,潛心于仕途經濟,是否能成為一代名相。人生沒有如果,但大唐少了一位丞相依然可以繁榮昌盛,文壇少了一位李白必將黯然失色。李白的一次瀟灑轉身,成就了一片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志得意滿時也需要轉身,轉身也許便會便有洞天。
古語云:急流勇退,謂之知機。在即將登臨絕頂之時,毅然轉身折返,重新尋找一條小路,攀登另一座山峰。過程遠比結果重要。山頂不留痕跡,我已攀登過,這就夠了。還有那么多高山等著我去欣賞,還有那么多流水等著我去聆聽。
張宇可謂深諳此道。作為華語樂壇著名歌手和創作人,他28歲即憑借其專輯《一言難盡》得亞洲華語歌壇創作歌手獎。本可沖擊音樂巔峰的他卻華麗轉身,進軍主持界,并憑借綜藝節目《快樂星期天》再度躥紅,成為深受臺灣觀眾喜愛的知名主持人。張宇的轉身,創造了娛樂界的一個神話,也書寫了人生別樣的風景。
生命并非總是向前,偶一轉身,你會發現風景更美麗。
東方漸漸發白,新生的曙光開始彌漫各個角落?;野档囊股珡牡仄骄€上褪去······
靜靜嚀聽,叮咚叮咚的水擊石聲清脆悅耳。蔥蘢的蕉葉下是靜靜躺著的鵝卵石,而其邊緣則是那潺潺的溪水。晨風習習吹來,溫柔地撫摸著鵝卵石,輕拂地抹去沉積在石頭上的睡意。鵝卵石不朽的光澤再次回映在清新的晨曦中。安謐的鵝卵石,流淌著的溪水,動與靜巧妙地交織著,似動非動,似靜非靜······
不遠處,熏白的濃煙漸漸升騰,不知不覺中,已是響午了。石頭一帶再次回歸到寧靜,沉寂的懷抱中。熾熱的陽光散射在松枝上,棲息的鳥兒瞬間鳴叫起來,“嘰嘰喳喳”的鳥語劃破了寧靜的天空。細細傾聽,風聲、水聲、鳥聲邂逅成了一支久仰的天籟。此時,飄蕩著的旋律不再是水聲獨自的清唱,而是三聲交織的三重合奏曲。午后的陽光成了這支樂隊的登臺星光,石頭一帶便是自然怡人的舞臺。靈動的旋律漸漸拉開帷幕······轉眼間,一切又回到了初始狀態,夕陽也逐漸收起它通黃的光線。一切又如往日一樣沉浸在幽邃的夜色中。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石頭棲息的土地不斷地穿梭在流動的時間里。在匆忙、快速的穿梭旅途中,不斷地有各式各樣的事物在交替著、點綴著這片土地。唯一不變的是這土地和棲息在其上的石頭。其它的不過是過客的風景。晝夜的轉換牽絆著四季的輪回。每一次都或多或少地帶來和掉落。每一次都兼帶著新與舊的更替。于是,事物都隨著時間新陳代謝地穿梭著。
人生不也如此嗎?不斷地擁有,不斷地失去。然而最后還是原始般降臨,原始般長眠。無論是再美的,再想占據的,不過是虛幻的絲鏤,過客的風景。唯一不變的是歲月遺留下的足跡,讓精神的`絲鏤終究牽伴著已逝的時光,過客風景所安息的歸屬,也就是回憶了!
校園的風景似無所見,又非似而不見。像春花又像秋草,但有誰真正去欣賞它的景致、品嘗它的甜美、聆聽它動人的故事呢!走進校園,大家一如往常地走向它那條最熟悉卻又最陌生的道路,但又有誰真正了解這條路背后的辛酸呢!直到有天我徜徉校園,沉思之際,才因不知為何的醍醐灌頂,不知何人的當頭棒喝,讓我領悟并且開始欣賞“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不只是局限在校園的環境,上課時,老師認真上課,學生專心聽課,這也是校園的美景。下課時,朋友們聚在一起談天說地,討論自己的志向。目標,這也是校園的美景。走在校園中路上的行人,每個人臉上都有那美麗的弧度,這也是校園的美景。故校園中的美,隨處可見,拾手可得。
走在校園,咀嚼其中的樂趣,映入眼簾的是那擁有皇冠般弧形之屋頂的活動中心,與弧形風雨走廊相稱,配合階梯,象征“向上向善”,這不僅僅代表了我們初中傳達的態度,也與許多建筑的含義及風格媲美。接者,視線移到校園中最著名的“時間花輪”,它如時鐘又似花朵,象征學生珍惜在校學習時光,美不勝收、好不美麗。目光轉到學校中心的巨幅電子看板,是學生的學習標竿,“校外看得到,也可對外作宣導”,是學校的理念,如此一來,便能增加曝光率,也能增加榮譽感。
此外,學校的生態也不是浪得虛名,堅持選用綠建筑設計,讓校園里里外外都種滿花草樹木,美化綠化校園。走到一塊大石頭下休息,那高聳且土生土長的老榕樹毅力不搖的在風中與之拔河,幾株不知名的小花正含苞待放,幾棵接枝的小樹在生命垂危的情況下,堅忍不拔的活下,充分展現對生命的熱愛。杏林子曾說:“當失意或沮喪的感覺臨到你時,你要抵擋它們像抵擋洪水一樣,萬不可放縱自己沉溺其中,不要等到大水淹到頭頂時才來求生?!边@不正是這幾株小花、這幾棵樹木對待生命的精神嗎?又“我喜歡生命。生命是這樣的好,好到你可以細細去品味并享受它!即使在苦難中,你更能觸摸到生命的躍動,那一種掙扎之后的歡暢,奮斗之后的欣喜,使你的心更接近天堂!”這不正是我們對生命的熱愛及感動嗎?
低頭凝視地上的兩片葉子,與樹上依然興盛的同伴,給了我一個新的啟示,如果想要出人頭地、展露頭角,那定要付出雙倍的努力,因為天才也是靠一分的天分及九十九分的努力,才能成功的!
“當你跑得越快,錯過的也可能越多”,所以我們“不要害怕去陌生的地方,不要恐懼一切歸零的體驗。”仔細欣賞完校園后讓我有這樣的體悟,校園風景縱然是美,但也要有那份懂得欣賞的心,不是嗎?
曾經,我在蜿蜒的長城上遙望家鄉;曾經,我在峽谷森林中尋覓動物的足跡;曾經,我在終年積雪的長白山上俯瞰天池美景;曾經,我在黃山之巔一覽眾山之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尋華夏的風景。
那是一個寧靜的地方。雖然只是大連附近的一個景點,卻被我印刻在心底。
一個明朗的日子,十一長假期間。
爸爸,媽媽,夜夜,奶奶,還有小學三四年級時的我。
當我們駕車趕到那里時,已經傍晚了。也后的夜晚充斥著泥土的清香,那種味道我一直記憶猶新。那天的游客出奇的少,因為恰好那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舉家團圓的日子。在山中,沒有城市中那些霓虹燈的干擾,我們看到了最純粹的夜空。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嘴中吃著月餅,抬頭賞月。越來能夠遠遠的,淡淡的黃色,反射的光芒柔和似水,讓人心中的雜念全無。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那是一個我此生難忘的中秋夜。
第二天一早。醒來。我吐開門,頓時覺得一股清涼的氣息撲面而來。我第一次如此直接的看到天華山。漫山遍野的楓葉已經變了顏色,紅與黃交織的山中點綴著碧綠。山,是那樣的靜謐。因為游人稀少的緣故,更增添了幾抹幽靜,只有那幾聲若有似無的鳥鳴昭示這山中尚有有生命。
在爬山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城市中沒有的風景。一陣秋風吹過,吹落楓樹的葉子,它們隨風而舞,使天華山平添了一絲詩意。山上,自然也是有山泉的。我們沿著它匯成的一條小溪,聽著水“嘩——,嘩——”的聲音,在談笑聲中步步向前。
當我站在山頂,多是覺得一股“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之感油然而生。眼前,是一片火紅的海洋,隨風左右搖擺,幾只鳥偶爾飛過天際,耳邊呼嘯著風的聲音。那是怎樣的感受啊!沒有車水馬龍,也沒有游人眾多的景區的喧囂,只有心,靜了下來。
我想,或許,那樣的風景只能感受一次了吧!不論是環境污染,還是游人眾多,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也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風景終究只能變成記憶。
幸好,那些年,沒有錯過。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