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高中母愛的作文錦集八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母愛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我有一個非常疼愛我的母親,在平時點點滴滴的時間里照顧著我,關心著我,感動著我。
那天是星期三下午放學前,天突然變黑了,下起了毛毛細雨,我正慶幸雨下得不大,不然父母不在,我又沒帶雨具。忽然,我聽到背后有人叫我的名字。哦,是媽媽的聲音,是那么熟悉又溫暖的聲音。我轉過身子一看,果然是媽媽在茫茫細雨中,她身上披著雨衣,手撐著傘,正向我走來。我高興極了,急忙跑過去。
媽媽說:”你又忘了帶傘了,因為我有一些要趕做完的工作沒做完呢。還不快走?”我高興地說:”媽媽,我們回家吧?”媽媽迅速撐起雨傘遮著我,走出校們,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我無意中看到媽媽蒼白的臉,有一半身子都被雨淋濕了。我就說:”媽媽您怎么淋濕了?””還不是趕回家給你拿雨具時淋濕的嗎?快走吧!”媽媽說:”因為你是小孩子,身子較嫩,我早上沒帶雨具,想到你也沒帶,怕你淋濕了,生出小病。咳,你總是讓人操心。”我說:”不會的,我已經長大了。”媽笑了笑。我就這樣子隨媽媽回到家里,我看見媽媽的衣服濕得很厲害。怎么媽媽不怕淋濕?這個問題我想了好久。我終于想明白了,是因為媽媽她太疼我。
母愛是一杯陳年美酒,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是生活永恒的主題。媽媽,您就是我的天空。是您用雙手撐起了我的一片蔚藍天空,我想說:沒有您的身軀為我遮風避雨,今天的我就不會站在這里。媽媽,您幸福,我快樂,為您付出再多我也值得。等您老了,我就是您的依靠,也是您撐出一片蔚藍的天空。媽媽我愛你!
我已經六年級了,這六年來,凡是對我學習有幫助的,爸爸都會毫不猶豫地給我買,人們不是常說父女情深嗎?爸爸對我的愛是語言無法表達的。
爸爸在生活上對我的關心是無微不至。我要什么他給什么,這些天,我經常不是腳崴傷,就是腿抽筋,爸爸看我這個樣子,心疼極了,看見什么補鈣的,都給我買,今天買骨頭燒湯,明天買龍蝦炒菜,后天又買鈣片。
五年級的時候,我羨慕別人有滑板,便和爸爸說了一聲,過了些天,我已經忘得干干凈凈了,可吃過午飯后,爸爸很神秘地把我拉到一邊,讓我緊閉雙眼,突然大叫一聲:“看!”我滿心歡喜地說:“是滑板!你是最好的爸爸!”于是,爸爸天天陪我練,當我摔倒第七次時,我說:“爸爸,我不學了。”誰知,一向和藹可親的爸爸如一頭暴怒的獅子向我吼道:“這個也堅持不下來嗎?那么,學習也一定好不到哪去。”此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練成,還要練好。于是,我繼續學習,終于,我會滑了。
“天下最苦父母心”,母愛很偉大,但我認為父愛同樣偉大。
關于父愛的詩歌:如山的父愛
拉著幼小的手
風雨里走來
回味是甜柔的
上蒼的安排
如果不是生活
無情的把恩慈相隔
也許你們還有更精彩的
因果徘徊
一封絕筆信
一段勇敢的選擇
偉大啊
延續父子之愛
歡娛為孩子栽
期盼著孩子的未來
活著是緣分的感激
死也是解讀夙世的溺愛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
愛,永遠是生活的主題。父母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它們時時讓我們感動。
但是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那偉大無私的父母之愛,有人說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它就像大海,無邊無際沒有限制,父愛就像一座又高又大的山,可以讓我們依靠,是我們的靠山,傷心時,會給我安慰,撫平我的傷口,失敗時,會給以我無窮的力量,讓我有勇氣戰勝失敗,克服困難,獲得最后的成功,勝利成功時,他會告訴我不要驕傲,繼續努力,取得更多成功,生病時,他會給我最溫暖的呵護,總是第一時間知道,把我從虛弱中帶走,讓我健康,快樂。上學時,總是用關心的語氣說,兒子,路上小心,注意安全,早點回來,不要貪玩呀,不知道說了多少個春夏秋冬,多少個365天,不知道說了多少句,媽媽就一直沒有停過,這能看出媽媽對我的愛是多么的深,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也能看出媽媽對我的關心,愛護,真是一絲不茍啊,有一次,我生病了,媽媽一看摸了摸我的額頭,眉毛一下子就皺了起來說,不好,發燒了,她二話不說,就把我送到醫院,連忙讓醫生看病,醫生說,是感冒了,媽媽的心之才放松了,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媽媽還沒閑著,讓醫生去拿藥,媽媽是多么關心我啊,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經過幾天治療,我的病好了。我一想,再過幾天就是母親節,我就把家設計了一下。
母親節那天,媽媽一回家我就給了媽媽一個驚喜,然后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媽媽感動的流下了眼淚!
新昌一小6年級 任博竣
母親的枕頭,包含了多少的愛?我也數不清。
——題記
我從小就是個嬌娃娃,不是這病就那病的。為這些,父母沒少為我操心。
記得小時候,我就有落枕的毛病。一天早晨,我起床后,老毛病又犯了。我只好歪著脖子,疼得眼淚直流。
“老天啊,怎么這么對待我呀!”此時我眼前一片混沌,陰霾籠罩心頭,久久不散。母親一邊不住地為我淚,一邊小心地在我脖子上上揉來揉去。
母親覺得落枕是枕頭的事,于是一個念頭隨著她手的移動自然萌生:換枕頭!
集市上賣的枕頭不適合,母親決定自己動手做。這可是個細心活,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放得太少、太軟了容易凹,起不到效果;太硬了又容易傷到脖子……
母親在燈下忙碌中,而我則躺在床上為母親的作品做實驗。感覺厚了高了,母親便用筷子把棉絮一縷縷地挑到桌子上;感覺薄了低了,母親再用筷子重新把棉絮一縷縷挑進枕袋……枕袋是紅色蘋果的圖案,是母親親自到集市上挑的這個花色。母親和我一樣喜歡紅色,她說蘋果是吉祥的圖案,能保佑我落枕的毛病好起來。
……終于,我感激地接過這只棉花枕,它那么輕,卻又那么重。頭枕在上面,中間凹得適中,正好將我的頭包在里面,柔軟的棉花輕輕地按摩著我的頭部和頸部,真舒服!以后的日子里,這只枕頭就成了我的伴侶,我幾乎每天都帶著這個枕頭,就連坐在電視機前看動畫片,我都不忘記抱著它……累了,就墊著枕頭倚在沙發上。
可是夏天來了,棉花被汗水一浸,發出了難聞的味道。又因為太熱了,于是一連幾天,我偷偷地撇開枕頭,仰著頭睡覺。結果沒幾天又落枕了……母親又有了心事。
母親托人從外地帶回一大包綠豆殼,母親用它又縫制了一只新的綠豆枕。這只枕頭又有了新的特點,睡在上面,只要我輕輕一動,就會發出一種“沙沙”的聲音,而且還伴著陣陣綠豆的香味……據說綠豆殼枕頭清熱去火,夏天枕著也不覺得熱。
因為有了上次的教訓,我一直枕著這只綠豆枕。有一天,我抱著母親,在母親懷里撒嬌,我興奮地對母親說道:“我已經三個月沒出現落枕了!”母親笑了。
她笑得是那么的開心。
現在,我落枕的毛病好了。我得感恩母親,是母親的愛,治好了我的病。她的愛被一針一線縫在枕頭里,陪伴我長大。
把我的話當作愛的箴言,因為我只想你最好。把我的愛裝進你的路途,無論你走到世界何處,它們始終屬于你,并且永遠屬于你。
題記
母愛,是人類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我們賦予它太多的詮釋,也賦予它太多的內涵。
沒有歷史史詩的撼人心魄,沒有風卷大海的驚波逆轉,母愛就象一場春雨,一首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
當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媽媽是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一聲呼喊道盡了回歸也道盡了漂泊。
我在母親的懷里,母親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淡淡中滲透著嚴厲的氣息,這就是母親給我的愛。
迷惘的雙眼無辜時,母親的關懷是最多的回憶。知識的擔子是如此的沉重,而在深夜中,挑燈的是媽媽伴我學習的影子。
母親的愛是深紅色的,是一片深紅色的大海。雖然偶然澎湃,但卻是愛得太深。平靜時,總是緩和的,等你觸摸到海水,你會深深地感覺到一股滾燙的漿液,無時無刻都是溫暖的。
有了母愛,人類才從洪荒蒼涼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愛,社會才從冷漠嚴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愛,我們才從愁緒走向高歌,從頑愚走向睿智;有了母愛,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歷史的延續,理性的萌動,人性的回歸。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涓涓的母愛如瀝瀝的細雨滋潤著我們的一生,當我們走進學堂,拿起筆,記述愛的音符時,母愛是最真切的愛。
母愛是天涯游子的最終歸宿,是潤澤兒女心靈的一眼清泉,它伴隨兒女的一飲一啜,絲絲縷縷,綿綿不絕,于是,在兒女的笑聲淚影中便融入了母愛的纏綿。
母愛就象一首田園詩,幽遠純凈,和雅清淡;
母愛就是一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
母愛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
母愛就是一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
母愛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就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就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就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下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散文詩歌:震顫的母愛。” ——題記。
20xx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驚了全世界,這場8級的大地震給災區的同胞造成了巨大的創傷和傷痛。災難突如其來,震撼著每個人的心……
地震來得這般第無情。頃刻間,大地怒吼著,教學樓塌了,住住房倒了,燈砸下來了,樓面也壓下來了……于是,死亡的氣息籠罩在四川大地乃至整個華夏民族。隨之而來的便是哭喊、尖叫、呼救……無一不是對死亡的懼怕。
她也怕了,她怕,但她更怕的是自己懷胎十月生下的孩子。孩子,你在襁褓中睡得是這么熟這么美。但是媽媽保護不了你了……
她抱著孩子,知道沖出去已經來不及了。于是,她放下孩子,跪在地上,用自己瘦弱的身軀為她的寶貝撐起一方能夠不受傷的空間。房子塌下來了,砸在她的后背,她忍著,這是她救她心愛的寶貝唯一的方法了,于是她忍著痛,摸出手機,寫下“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散文詩歌:震顫的母愛。”她把手機塞進襁褓中,慢慢地閉上眼睛,手卻仍死死地撐著……
5月13日中午,救援隊來了,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沒有了呼吸,救援人員在確定她死后,繼續前進去搜救其他人,隊長走了一段時間后,似乎意識到了什么,他們立刻返回,果然,在她詭異的跪拜式的身子下保護著一個孩子。
紅底黃花的襁褓中,她睡得很熟,很甜……
他們發現了手機,“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下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手機被傳遞著,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這一刻也落淚了。
災難無情人有情,母愛孕育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跡。這名女子,是四川北川縣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母親,災難面前,她用自己的生命為母愛譜寫了一曲不同凡響的樂章,而此情此景在整個地震中又不斷重復上演著……
我們是父母心血的結晶,我們是父母生命的最高形式和最大意義的延續。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當我們以自己嫩黃的啼哭聲撞開世界的大門,在那輝煌的瞬間,我們第一眼捕捉到的,也許只是母親蒼白的額頭和父親布滿血絲的瞳孔。
張開感覺之網,你會發現,人生之初,我們便沐浴在母愛之中。啼哭,讓母親心焦;微笑,讓母親心醉;跌倒,讓母親心痛;病痛,讓母親擔憂;外出,讓母親牽掛。
張開感覺之網,你會發現,母愛無所不在。母愛在絮絮叨叨中,每一聲叮嚀,每一句囑咐,每一聲夸獎,每一次嗔怪,每一句問候,每一聲祝福;母愛在默默無言中,一粒奶糖,一個水果,一杯清茶,一碗熱湯,一件毛衣,一雙布鞋;母愛在脈脈深情中,一個眼神,一個笑靨,一次舒心,一次皺眉;母愛在下意識的行動中,扯一扯領口,抻一抻衣角,擦一擦汗珠,拍一拍灰塵。
張開感覺之網,你會發現,母愛無時不在。母愛在綿綿的牽掛中,無論春天,無論夏天,無論秋天,無論冬天;母愛在默默的等待中,無論當面教誨,無論電話叮嚀,無論近在咫尺,無論遠在天涯;母愛在無盡的期盼中,無論幼時,無論少年,無論一事無成,無論飛黃騰達。
母愛是涓涓小溪,每一條波紋都是母親的情;母愛是滔滔江河,每一朵浪花都是母親的愛。張開感覺之網,捧一片波紋,掬一朵浪花,母愛就會化作筆底的.華章。
和藹可親的的媽媽是我生命的大部分。她雖然有些嘮叨,但我卻引以為榮;媽媽的身體不好,但她依然為著我終日忙碌著,媽媽很幽默,引春天進入話題,逗得我捧腹大笑……
春天是一年的開始。寄托著幸福與希望。春姑娘踮著蹣跚的腳步來到了幅員遼闊的北國。
春回大地,百花爭艷,芳草青青,春風化雨;在這個美麗的季節里,媽媽總帶著我們去踏青;去遼闊的草地,去一望無際的田野,去花兒爭奇斗艷的花園……
媽媽說:“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承載了所有的寄托和希望,一年之計在于春,可要好好把握呀!”
是啊!一年之計在于春。連花草樹木也把所有的希望寄托給了春天。春風微微吹動著我的衣衫,愛撫著我的心靈。
春姑娘把把大地裝飾得煥然一新。我踏著這寬闊的大地,盡享著這北國的風光。不是回想著母親的教誨,意味深長的感悟著。
媽媽把我的心靈清掃得一塵不染,時刻教育我要感恩,要知恩圖報。
對啊!要懂得感恩,要知道報答別人,滴水之恩,必應以涌泉相報,不正是這個道理嗎?
望著滿眼春光,不是有媽媽的身影出現在我的眼前。媽媽今年沒能出來與我欣賞這田園美景,沒能與我寄托希望。
母愛無私,也許媽媽在家里每天都在祈禱著,祈禱著每一個親人都身體健康,幸福快樂每一天。
我盡賞著田園風光,盡享著溫馨的母愛。
母親節在春天,不正是萬千子女回報母親的最佳時節嗎?回報母親的方式有很多。而我選擇了春天:我牽著媽媽的手,走在春天的草地上,踏進春天的田野里,讓媽媽盡享春光,盡享春風。把該多么麼愜意啊
當媽媽為這春天的景色而陶醉時,我則扮作一朵春天的花骨朵兒,投入媽媽的懷抱。
大自然,感謝你送給媽媽春天,送個我兒時才能享受母愛的形式。
我們母女,盡情享受著春天賦予我們的歡樂;媽媽帶給了我溫馨春天和母愛一同帶給了我生命的渴望。
我感謝春姑娘,感謝母親帶給了我母愛的春天。
母親并不是一個賢妻良母型的女人。
打我記事起,家中的一日三餐外加夜宵和下午茶就都是父親親自出馬。可是,當父親換了工作后,他的時間表就像是上帝故意安排過似的,完全與我的生活規律交錯開來,除了早餐同午飯能勉強應付之外,晚飯就是他插著翅膀也來不及飛回來趕著給我做了。
于是,我的母親,我那只會煮方便面的母親,便開始在黃昏綺麗的晚霞中,獨自守著裊裊的水蒸氣,為她親愛的女兒煮米粥。
母親學做米粥的過程并不漫長,在燒焦了幾次米飯燙傷了幾個水泡后,就可以像模像樣地為披著一身夜色風塵仆仆趕回來的我端上一鍋熱氣騰騰乳白的米粥。也就是從那時起,母親身上沉睡多年的女人的天分被這濃濃的米香喚醒了,她開始對做粥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從來買菜只去超市的母親開始頻頻出現在菜市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甚至還從書店買回一本巴掌大的《中國女人怎樣做家庭主婦》小書,一有空就把自己關在廚房里研究。直到一個中午,二叔來到我家。當他嘗到那個小鍋里的粥后,不可置信的神情便決定了母親下一階段一發不可收拾的開始。
然后,晚飯桌上電飯煲里的內容就開始像京劇里的臉譜一樣,花樣翻新起來,從平常的菠菜粥、薺菜粥、白菜粥、青菜粥、胡蘿卜粥到夏日煮好后冰鎮過的赤豆粥、綠豆粥,到冬日的花生米粥、羊肉粥、肉丁粥。臨近期末考試的復習階段,母親天天端來銀耳蓮子粥和核桃粥。其實我看得見她指甲旁因剝核桃而起的水泡。
粥是清香淡定的,尤其在嚴冬,坐在明亮的燈下,捧著一碗滾燙的粥,坐在氤氳著舒緩的米香的熱氣里,我總是能無比放松,無比愜意。母親肯定是在這個時候,從我的言語神情中捕捉到了“蛛絲馬跡”:譬如在學校和老師較勁,與同學鬧別扭,最近又迷上了哪個明星,抑或最近的學習情況如何等等。
那天正享受地啜著碗里的香菇木耳粥,突然想起一個問題,便問正坐在一旁看著我吃飯的母親:“媽,您當時為什么會想起給我煮粥呢?”母親愣了愣,看著我的臉,幫我擦去嘴邊的米粒,緩緩地開口:“其實,那時你正在叛逆期,班主任老是找我談你在學校的表現,你放學后又不往家里跑,總是和同學一塊兒在外面玩。我又不敢對你說過激的話,怕你萬一哪天真的不回來了,所以媽媽只能在家里一邊慢慢地煮粥,一邊慢慢地等你回來……”
聽著媽媽的話,我在散發著粥香的裊裊熱氣中,低下頭來,淚流滿面。原來,媽媽并不是喜歡煮粥,而是將自己對女兒的一顆沸騰的心,放進鍋中慢慢煎熬。當我在外面揮霍青春的時候,殊不知媽媽正一個人在家,守著一鍋粥焦急地等女兒回來。等著女兒成長的過程,就像等著一鍋粥煮熟的過程。而媽媽唯一能做的,就是像放菜一樣,將自己對女兒深切的愛,摻進濃濃的米粥里。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