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化學說課稿四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學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1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為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展。對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節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為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生產等的緊密關系,在學生了解了水污染產生的嚴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義之后,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節中去,而把本節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本節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通過實驗現象引出的氫氣,又為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了解水的化學式;c、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系,并可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2)能力目標:a、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b、培養學生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3)德育目標:a、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b、通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污染的錄像,增強環保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2)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宏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
二、說教學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以問題導入新課,簡潔明了在講授新課前,通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系實際的問題,然后進入新課。
2。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展示一杯水,培養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3。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后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于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氧氣和氫氣,然后學生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屬于化合物,重點知識得以解決。
(展示課件)分析了水的組成后,接著展示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從討論中發現,問題得到解決,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難點也得以突破。
4。課堂練習鞏固,達標檢測。
5。觀看錄相:有關水資源及其污染。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采用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織,并體現以下特點: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屏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象都展現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于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么構成的?),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為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一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污染”的錄像,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優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探究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組合。通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共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和最佳狀態,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序時,力求符合探究學習的三個特征:(1)學習者由問題或設計任務出發;(2)學習者通過觀察、假設、實驗等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解釋;(3)學習者通過表達和交流,檢驗或修正自己的解釋。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2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學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本節教材分成:氧氣的物理性質、氧氣的化學性質和氧氣的用途三部分。這三部分應以氧氣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于物質的性質。氧氣是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系統地認識具體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開始。我采用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并逐步使學生學會掌握物質(單質和化合物)概念的一個系統模式。為以后探索別的物質如氫氣、二氧化碳等做鋪墊,教給學生認識物質性質的程序。
(二)、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1、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了解氧氣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用途又體現性質的辨證關系。
基本能力目標:
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使他們逐步學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極其變化規律的
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 ……此處隱藏1353個字……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留給了學生才華展現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七、教學過程設計
1.設置問題,引入課題
通過五幅畫面的對比,提出問題:四幅畫面給我們的感覺有何不同?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什么原因造成的?由學生思考回答,引出環境污染這個課題。
2.學生討論回答
什么是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的類型有哪些?這些污染對人類的危害是什么?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污染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有什么解決方法?我們身邊有哪些環境污染?我們自身應該如何去做?
學生回顧已學過的知識,結合課前通過查閱資料獲取的知識各抒己見,討論得出每小組自己的觀點。
⒊教師歸納、總結、講解
教師在學生的討論過程要注意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啟發。討論性發言結束后,對同學這次活動中的關鍵問題進行評價和總結。然后按大氣污染→酸雨→臭氧層→溫室效應→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綠色化學的順序對學生查閱的知識、討論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講解。
在教學過程中,肯定學生的成果,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提高環境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身邊的環境保護活動,從自身做起,從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做起。
⒋布置作業
(1)必做題:A、每個同學通過查閱資料找出一個有關環境污染的典型社會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B、每個同學找出三到五個有關環境問題的題目,并做出相應的答案。
(2)探索題:今天我們研究了有關環境污染的知識,還有很多方面我們沒有涉及到,請通過各種途徑,觀察身邊的現象,以“環境和我們的生活”或“邢臺環境現狀分析”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
其中探索題為學有余力的學生而準備,可以在課外興趣小組中交流,或在黑板報中登載,旨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4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內容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室編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化學》第一冊第六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內容主要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濃硫酸的性質,涉及到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氧化性;第二部分為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涉及到碳酸鋇和硫酸鋇的區別。硫酸作為三大強酸之一,是高中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年會考、高考的重要考點。硫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極其廣泛的,學習好該節課是十分有必要的。教材的編排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本節是在學習和了解有關硫酸的基本性質和氧化還原概念、物質的結構、元素周期律等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可以加深和鞏固這些知識,銅和濃硫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物為下一節的環境保護作出了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濃硫酸的性質和怎樣檢驗硫酸根離子。
(2)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探究能力,通過本節的學習讓學生設計幾種辨別濃硫酸與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一些具體事例,讓學生學有所用,更加的熱愛科學從而更加認真的學習科學。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濃硫酸的反應和根據實驗分析濃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2) 教學難點:用氧化還原的概念解釋濃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觀現象轉入微觀分析
二、學生現狀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的學生,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識,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將會帶著問題去上課。在初中時他們已經學了硫酸的基本性質,對濃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質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高中他們學了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為此這節課是對以往知識的鞏固應用和進一步的闡述和完善。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的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學科特點符合教材的內容和目的。
本節課堅持體現“以學生為主”和“教與學的統一”的原則。結合課本采用實驗演示和課件展示的方法。體現以下特點:
1、 采用多媒體獨特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得教學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而且效果更好。比如本節課采取一則實際材料導入,由學生找出其中的關鍵字并說明體現了硫酸的哪些性質。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則須教師
讀材料或發放材料,顯得浪費時間和資源。
2、 通過演示實驗的教學方法,并且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加以放大,使得實驗更加清晰地展現給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濃硫酸的的特性引出該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作好實驗演示是十分重要的,要盡可能地使實驗直觀清晰,利于學生觀察,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而后對實驗的現象進行討論,分析概括總結,難點得以突破。
3、 結合本節內容,采用探索分析討論的教學法。通過給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層層推進,使學生沿著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的認識規律來思考,推理判斷和概括總結的程序進行學習。如濃硫酸和銅反應的實驗時,學生觀察到反應后試管的溶液顯藍色,品紅溶液褪色等現象。可由學生大膽猜測藍色的溶液是什么呢 ?為什么品紅會褪色呢?然后通過分析可知藍色溶液是硫酸銅,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因為生成了二氧化硫氣體。然后可由學生自己寫出化學方程式。這樣學生的心里就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又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將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實驗、課本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學過程如下:
1、 由一則實際材料導入新課,簡潔明了。由于剛上課學生的注意力還不是很集中,這樣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起動機。用幻燈片播放一則實際材料,請學生找由關體現硫酸性質的關鍵字,積極思考,運用已學過的知識來說明材料中體現了哪些濃硫酸的性質。借此復習已學過的知識。
2、 歸納硫酸的物理性質:展示一瓶純硫酸,并提問大家仔細觀察有哪些特征。結合課本,探究出硫酸的物理特性。
3、 演示實驗,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歸納總結濃硫酸的性質。實驗一:往三支試管里分別加入紙片、蔗糖、木屑,滴加幾滴濃硫酸請學生觀察實驗并回答問題得出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引出重點。實驗二:濃硫酸和銅的反應,觀察實驗,分析討論,寫出化學方程式。通過啟示的方法:反應中的物質化合價發生了怎樣變化呢,引出濃硫酸氧化性的難點。回憶并利用氧化還原的概念進行解釋突破難點。指導學生舉一反三,寫出碳和濃硫酸的反應方程式。
4、 演示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掌握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學生已知鋇離子可以檢驗硫酸根離子,所以重點放在碳酸鋇和硫酸鋇的區別。在兩支試管里分別加入硫酸鈉和碳酸鈉滴入氯化鋇觀察實驗現象,再滴加鹽酸,學生可發現碳酸鈉的試管生成沉淀而后沉淀溶解。使學生明白硫酸根的檢驗需加入酸化的氯化鋇以去除碳酸根的影響。
5、 教師進行小節
6、 教師布置作業,使知識得以應用訓練
7、 板書設計:板書設計力求突出重點,簡潔明了。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