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高考作文集合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輕輕地握著你的手,為你把眼淚擦干。這顆心永遠屬于你,告訴我不再孤單。”
X月XX日14時28分起,整個奔忙飛跑的中國,在尖利的防空警報聲后停頓三分鐘。
七天前的同一時刻,一場特大地震撼動了大半個中國,神州上下,共此國殤。
國殤是一場悲劇,然而,國殤更是一次空前的團聚。
很久之前,詩人王昌齡這么寫道:“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青山無法阻隔
我們風雨同舟的攜手,地域也不會隱沒團結一心的中華民族頭上那輪共有的明月。
一個人,一絲希望,一顆堅定的心。當救援部隊在汶川大地震的廢墟下救出被困60余小時的姑娘樂劉會時,在場的人們激動地哭了,而她卻沒有哭。“我相信有人會來救我的,一定會,我相信你們!”從未掉過一滴眼淚,這個看上去灰頭土臉的妙齡女子始終微笑著,緊緊拉著救援人員的手。一雙手和十幾雙手緊緊地交握,這是一個災民與她的救命恩人們最質樸也最真誠的團聚。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問起參加救援的解放軍戰(zhàn)士,他們會告訴你:五千米是我們能否拉住受災人民的手的距離,是生與死的距離。五千米,這個國際專業(yè)領域深感不可能執(zhí)行的跳傘高度,被解放軍空降戰(zhàn)士拋在腦后。撥不開汶川上空連天蔽日的迷霧,但他們必須撥開震區(qū)人民心上的烏云。就這樣,“人民的軍隊”從五千米的高空降下,給災區(qū)斷絕天日、與世隔絕的鄉(xiāng)鎮(zhèn)帶去了救命的福音。村人們激動地說:“解放軍來了!”這壯烈的一幕便不只出現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這是一地鄉(xiāng)民與國家之間最動人的團聚。
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對立的區(qū)域,而今天海洋再不能阻斷世界的愛心匯聚到一起。這愛心來自東鄰日本每一個便利店前的捐款箱,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遍及各州的慈善機構,來自大陸西岸那些并不富有的亞非國家一筆筆友誼的捐款……中國和某些國家因意識形態(tài)而產生的分歧,在災難面前湮沒成沙,隨著飛機和航船源源不斷地向著東方的中國而來,這是全世界各個國家的人心最盛大的團聚。
愴然災難,古來有之。然而歷史由古至今,誰可曾見過這般撼天動地、凝聚人心的團結?《史記》中有云,民與民同心,則家安之;君與民同心,則國興之。在今天,則是人民與人民、人民與國家、國家與世界的攜手,又何愁家不安、國不興?
青山一道,我們同歷風雨共團聚;而將五洲四海的人心聯結在一起的紐帶,是這樣一種期望:為天下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享太平!
命題特點:
最近五年一直出新材料作文題
最近幾年新課標高考多是新材料作文,因此對材料把握立意成了寫作的關鍵。千古文章意為高,明代哲學家、思想家王夫之曾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這些都是為強調文章立意的重要。
材料作文審題立意難度較大,立意不準,則文不扣材,離題萬里,滿盤皆輸。準確地把握材料的內涵,正確的審題立意,是作文的生命線。
新材料作文,指的是只給出材料,不規(guī)定話題,不限文體。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義。它不同于以往根據材料寫議論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別于有明確話題的話題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之間的一種新的作文形式。最近五年,海南的高考語文試卷上都是這種新材料作文題。
新材料作文的這些特點,使新材料作文比話題作文更具開放性,更有利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華。但同時也增加了作文的審題難度。
審題方法:抓關鍵語句溯流尋源
鑒于材料的特點,考生在審題時要遵循以下三原則:一是整體性原則。審題要有全局意識,要從材料的整體著眼,不能糾纏局部的細節(jié),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偏題走題現象。二是多向性原則。一般來說,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蘊涵的觀點并不是唯一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要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三是篩選性原則。因為我們從材料中獲得的觀點具有多樣性,因此,在進入寫作時對所得到的觀點還要進行適當的篩選。篩選的原則如下:①服從材料的整體,②觀點可能比較新穎,③自己有話可說。
以下幾種常用的審題方法:一是抓關鍵語句法。所謂的關鍵語句是指所給材料中議論性的語句,材料中反復出現的語句,是人與人或物與物之間的對話,轉折復句“但是”后面的分句,總結句和概括句等。
二是溯流尋源法(由果析因法)。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fā)展,都有其內在和外在的原因。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聯系,從結果入手,先問為什么會導致這樣的結果?然后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是多角度立意法。所給材料中有多個人或物,他們各自有自己的行為,從不同的人或物的角度考慮,可以提煉出不同的觀點,立意時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并力爭使文章立意新穎深刻。四是寓意(詩意)解讀法。對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詩歌等,須透過材料的表象,進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聯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內涵,從而確立論點。五是多材料的求同存異,辯證分析法。幾項材料在內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審題時,就是要找出材料的共同點;如果幾項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審題時,首先,就應找出正反材料之間的對立點,從正反材料的對比中得到啟發(fā),提煉觀點,立意成文。
實戰(zhàn)訓練:結合立意和觀點布局謀篇
以20xx年海口市高考調研測試作文為例,為考生上一堂“公開課”。
例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聊天群和朋友圈中,常能看到有人津津有味地在分享地鐵里、公交車上斗嘴打架的視頻。視頻里,當事者暴戾畢露,女的“撕衣大戰(zhàn)”,男的“拳擊比賽”,圍觀者要么側目以對,要么舉起手機拍照,極少有人拉架勸和。視頻分享到網絡上,一些看客如看動作電影一般不亦樂乎,有的人甚至從專業(yè)格斗的角度對打架者進行評論。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白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宋獻良分析:上述材料中涉及兩類人,一類是因為搶座、推搡之類的芝麻小事,輕則粗口相向,重則拳腳相加的人,另一類是圍觀或傳播這類丑惡事情的人。前者的行為毫無疑問是不文明的、不理性的,應該批評。但材料的重點是后者,審題立意時應抓住重點,指出看客的冷漠和麻木。
確定立意后就要命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題目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對文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題目要貼切,也就是題目概括的內容要和作文內容相一致,能明確體現自己的觀點;題目要簡練,簡短精煉,有高度概括性,不宜過長;題目要生動,要新鮮、獨特、醒目,不能陳舊呆滯,讓讀者望而生厭,興趣索然。
而后要篩選素材。一般來說,一道作文題會在主題、體裁等方面有一定的限制。我們要根據題目要求選擇相應的.材料來組合文章,圍繞中心選材,要選擇自己熟悉的材料,要選擇典型的具有說服力的材料;要關注近期熱點話題。就考場作文來說,在文章中加入一些有關社會上熱點話題的材料,會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比如選取最近發(fā)生的“北京和頤酒店女子遇襲事件”來抨擊人們的冷漠和麻木,說服效果就會更好。
同時要針對材料中的現象、反映出的問題和題目的觀點去布局謀篇。首先指出材料中體現的問題,其次要去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以及問題帶來的后果,最后要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指出問題提出解決方法
以20xx年海口市高考調研測試作文為例講解寫作步驟:首先要指出問題。材料中的看客以看別人打架為樂,以傳播社會戾氣為榮。這是情感趨向自私,精神趨向封閉,道德趨向退化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冷漠病。
其次要去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以及問題帶來的后果。那些舉起手機拍照的人、到處轉發(fā)打架視頻的人、故作高深指手畫腳的人,以看別人打架為樂,以傳播社會戾氣為榮,其實是比打架者更為惡劣的負能量傳播者。有人說,冷漠是一種會傳染的病。染上冷漠病還以病為榮,莫不比此更讓人心寒。
那些打架者和看客,負能量可能只是他們的“背陰面”,他們更多時候展示給人的是“向陽面”:當領導平易近人、做父親慈愛可親、同事之間謙遜友善……對待熟人溫文爾雅,對待陌生人卻冷酷如冰,甚至如同寇仇,為什么竟這樣冰火兩重天?不僅是社會戾氣方面,對他人的貧窮視若無睹,歧視都市里干重活臟活的務工族,對需要援助的人袖手旁觀……為什么我們總是吝惜向陌生人展示優(yōu)秀品質?(20xx年12月3日《人民論壇:打開隔絕陌生人的圍墻》)
然后指出其危害性——會給社會傳染一種冷漠病,造成正義沒人伸張,丑惡沒人指責,這樣歪風邪氣就會上升,社會就會混亂不堪,不僅會影響社會文明的發(fā)展,而且會影響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最后提出解決的辦法,如“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仁者莫大于愛人”,“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向來不缺少悲憫情懷、俠義精神、和諧基因。互聯互通的時代,也要求我們開放心靈、擁抱未知。面對消除貧困、化解社會戾氣、扶起“摔倒的道德”等社會難題,我們需要成為一個兼愛主義者,對他人有一種情動于衷的關懷、一種發(fā)自內心的熱忱。這是時代的要求,更是人之為人的應有之義。只要良心不沉睡、關懷不隕落,我們就能在道德上變得更有力量,社會和國家也會充滿溫暖和陽光。
袁隆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中國人靠占全球8%的耕地面積養(yǎng)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國有了袁隆平。76歲的袁隆平堅持實地研究已有50年。
20xx年6月10日,中央電視臺《面對面》欄目以“袁隆平:誰將養(yǎng)活中國”為題,對他進行了專訪。
袁隆平說:
“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做事先做人是我一輩子最深刻的感悟。”
“‘機遇寵愛有準備的人’,這句話我很喜歡。”
“我的樂趣在事業(yè)上面。”
“坐奔馳車,坐寶馬車,耀武揚威,有什么意思呢?”
“運動是非常重要的。早晨要做操,下午要打球,夏天里要游泳……”
老照片像一臺時光機器,總能把我們帶回特定的時間地點。縱然它會泛黃模糊,它的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它承載的不僅是動作上的定格,更是那份無法抹去的珍貴記憶。
同老照片一樣,值得我們懷念的事物不勝枚舉,隨著時代齒輪的不停轉動,這些曾承載著我們美好回憶的東西在不知不覺間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吸引眼球的新玩意和新科技,它們的出現讓我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便捷,越來越豐富多彩。可是這種物質的繁盛卻帶來了無法言語的孤獨感和精神上的極度空虛。網絡的發(fā)明是為了更加方便的溝通,但是如今卻成為了阻礙溝通的巨大障礙。人們的鏡頭越來越高倍,拍攝的照片越來越清晰,可是卻難以找到泛黃的老照片帶給我們的溫馨。我們不斷的向時代前沿靠攏,卻丟失了簡單的幸福,這就是我們努力追求的最終結果么?
“這是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波茲曼在看到科技文明帶來的絢爛幻影后發(fā)出了如是的吶喊。當相機已不再成為奢侈品,當照片已經唾手可得的時候。我們對待那張充滿回憶的圖片早已丟失了一往無前的熱忱,取而代之的是矯情修飾的自拍照,庸俗不堪的惡搞圖!當照片成為了炫富的手段,賺錢的工具,我們不禁感嘆,是時代的進步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的改變迎合了時代的腳步?留住心中的那張老照片,不要讓它迷失在漫無邊界的圖海中。就像留住你心中的那份純真,不要讓它在時代的洪流中溜走。紀伯倫曾用真摯的話語告誡我們“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我們?yōu)槭裁闯霭l(fā)!”的確,如今的我們已經迷惘在來時的路上。我們要做的是找尋自己最初的方向。
阿久悠說:“不惹眼,不鬧騰,也不勉強自己,做一個落后于時代的人,凝視人心。”梭羅處在繁盛的工業(yè)社會卻依然能在瓦爾登湖畔的小屋里靜靜地欣賞風景。它所擁有的是平靜如水的心境,不是科技的進步給我們帶來了煩惱,而是因為當我們面臨過多的誘惑和選擇,我們總是無法保持平靜淡泊的心態(tài)。我們所遺失的,是曾經對一張老照片的滿足和幸福。
留住心中難忘的那張老照片,盡管它早已泛黃。但它像一座燈塔,讓你的心不至于在迷霧中走錯方向。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