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考作文集錦五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網上偶見一文,話之為高考滿分作文。轉與夫人,夫人嘆其文美哉。又幾日吾得閑成文《從天龍八部看愛情觀》,夫人觀之曰:善!然則君欲與之比乎?答曰:no!
起初看這篇文章,寫的確實好,但說是高考滿分作文就有點不太信,慢慢的網上流傳多了,就寧可信其有了,如果是真的,那就真的太羨慕現在的學生了,高考可以這樣寫作文啊!
當年我高考的時候,是命題作文,為了拿分一般基本都是議論文,什么論點、論據,不管別人怎么想,反正我是深恨不已。作文題目有二,下面請大家與我互動一下,看你選什么。
A、近墨者黑
B、近墨者未必黑
開始!
首先我先鄙視一下選A的,因為我選擇了B。大家一看這命題就知道,這是個偽命題,好像前些流行的大學生辯論會,什么大辯、二辯、三辯、小辯的,正方反方,拼了命的搜集論據,說近墨者黑的,無非是什么孟母三遷,說近墨者未必黑的,說說地下黨在作地下斗爭(當年我就這樣寫的),其實近墨者黑不黑本身就沒有對錯,也沒有是非,黑的有未必黑的都有,大學生用這個作辯題,如果真的能看的明白倒也無所謂,如果真因此改變自己的人生觀,那就是罪過了。
誰欠誰的幸福的作者應該和我一樣也是個老金迷吧,他拿張無忌、楊過、陳家洛、喬峰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把愛的前生今世,前因后果寫的凄美絕倫,初看是感動,再看仍然是感動,甚至讓人感覺作者每個故事都是親身經歷。張無忌把愛給了趙敏,楊過與小龍女作了神仙眷侶,無忌欠芷若、欠小昭、欠蛛兒么?楊過欠公孫綠萼、程英、陸無雙、郭襄么?沒人責備無忌楊過,但是做為一個人來說,他所經歷的、看到的、想到的、感覺到的就是他(她)的全部,芷若的眼中無忌就是欠了她的情債,我們做為一個旁觀者,體會得到的只是別人故事的結局,把你換成她們中任意一人,你一世的痛苦便是你全部。
小龍女和趙敏是幸運的,不管經歷了怎么樣的磨難,怎么樣的痛苦,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沒錯,李莫愁是個大魔頭,你會怪李莫愁嗎?我不會,此刻我更想走進她的內心世界,陪她一起低呤: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沒人犯錯,也不是造物弄人,命運?好像有一點,但也不是全部。小說把所有癡男怨女全部集合起來,是為了吸引我們的目光,我只想把握好眼前的幸福,多年以后為何你未嫁,我未娶?還是你我根本沒有好好珍惜,癡由心生,怨由心生,只是你們深入棋局,參悟不出而已。
其實這世間真有你的靖哥哥,也有我的黃蓉,太多太多的得到,卻沒有太多太多的珍惜,北京人過去見面問:吃了嗎?現在問:離了么?好像真的很容易舍得,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既然成不了佛,何不平談一生。
張無忌和趙敏隱居世外,也要經歷柴米油鹽;楊過和小龍女神仙眷侶,也得食人間煙火。轟轟烈烈是開始,平平談談是結局,書中的結局其實是我們故事的開始,我只做我自己,有你是個開始,過程和結局才是人生的全部。
亂七八糟,不知所謂的說了半天,或者你根本沒有看懂我想說什么,其實人生本來就是不清不楚,你能想到什么便是什么了。
真是:
掩卷品味情和愛,癡男怨女哂笑之。
有朝芳影隨君側,苦辣酸甜盡嘗時。
“加大試題的思維含量、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將是今后高考作文試題命題的發展趨勢。”這是近日由省教育考試院“高考質量評價課題組”編寫的《高考湖北卷試題分析與評價》中的一段話,那么,對于高三學生,在這半年的沖刺時間里,如何提高思維能力,并且在作文中充分體現出來,從事高考作文研究多年的XX專家提出了建議。
缺乏思辨性是高考作文的通病
XX說,對一個問題的分析,考生只看到表面現象就斷然下結論,不去分析事物內部的因果聯系,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為什么,使得所寫文章的立意停留在“是什么”上,忽視在“為什么”上的深入開掘,缺乏思辨性。這是一般考場作文的通病。
提高文章思辨力的三個步驟
XX說,對于議論文,考生不妨從以下三個步驟去提高文章的思辨色彩:
①由此及彼想開去,中學英語《名師點撥:巧用三招提高高考作文的思辨色彩》。讀完命題,考生不妨想一想,現實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與命題提到的事實有相似之處,若能快速準確地舉出兩三個典型事例,第一步就做好了。當然,為了避免形似而神不似,我們可以把話題材料的內容(或命題內容要點)進行分解,若各小點對應相似,整體必然神合。考生要注意的是,不應站在單一角度選擇同類材料。多角度聯想,擴充材料的涵蓋面,為揭示問題實質作好量的準備。
②透過表面看實質。有些考生在文章中列舉很多材料,但只下一個結論,這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分析。這里的分析是指要注意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即探求事物內部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系。判斷一篇文章的邏輯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否能使人折服,分析是否揭示了問題產生的根源,并對事物的發展趨勢有一定的預測性。
③多問一個為什么。寫作時,當考生得出某個結論時,不妨再想一下,產生這個結論的原因,那么問題分析也就向前推進了一步,當然也就顯示了深刻透徹的文章特點。
如果寫的是記敘文,考生要注意用事實說話,以形象顯示。雖然記敘的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是文章要思考這件小事在社會生活中的普遍意義是什么,主旨能引起讀者怎樣的思考。總之,記敘文無非是通過形象化的描寫,生動地展示產生某個結果的各種原因。文章最好有畫龍點睛的文字,或有意味深長的暗示語言,以揭示事物的本質。
猶太王大衛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會過去。大詞人辛棄疾有一句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帕斯卡爾說:人只是一棵脆弱的蘆葦,但卻是一棵會思想的蘆葦。生命是脆弱的.,一陣風就可能將其折斷。懦弱者自怨自艾,屈從于命運的安排;達觀者用“一切都會過去”來安慰自己,為生命減刑。堅定者揮出他的拳頭,朝天空怒吼: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一切都會過去嗎?辛棄疾到死都空抱一腔熱情,“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恢復中原還我河山一日不可息,只好“把闌干拍遍”,“把吳鉤看了”,飲恨長嘯。暫時的止痛麻醉解不了漫長的生命的疼痛。人是悲劇性的,但“天無絕人之路”。
蘇格拉底用哲學來止痛,用豁達來疏導悲劇的速度。他到死都是貧窮的,他的愛情婚姻也不是他想象中的完美。他娶了一個河東吼獅,這頭獅子曾經在他的課堂上對他咆哮,最后用一盆冷水完成了最猛烈的一次家庭暴力。對一個偉大的靈魂,這更像是莫可名狀的恥辱,正當眾生尷尬而不知所措時,蘇格拉底詼諧地笑道:“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要跟著下雨的。”
我看到了蘇格拉底的忍耐,這種忍耐并不是強迫的,而是來自于一種無所不包的仁慈的胸懷,來自于他置身紅塵又超越紅塵的超哲學的境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正因為她如此兇悍,如果我能夠容忍她,就能夠容忍全世界的人了。”一切都不會過去的,你的無數忍耐必然造就一顆飽滿的靈魂,風雨不動安如山。
蘇格拉底最后總結道:假使把所有的人的災難都堆積到一起,然后重新分配,那么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一定都會很滿意地取走他自己原有一份。
欲望越少,越接近上帝。人的一生都在修煉,你一生的修煉都不會白白流淌的,你所到達的必然是生命的安謐之所。
文學——是一扇豐富有趣的大門。它如涓涓流水,又似和風細雨,恍如陣陣脆啼,時刻給予我們心靈的滋潤與啟迪。
春意盎然,徐徐翻開那本存藏已久的《水滸傳》,不禁為里面的情節所傾倒。欣賞著“開篇之作”的文字,聆聽聲旁清脆的鳥啼。久而久之,那原本難受的心情漸漸被文字打開。沉醉其中,怡然自得。看來,文學是打開心情的良藥,有形無聲。
夏日炎炎,那倫紅日,放射出炙熱的光芒,也燃燒著我的心靈。觀看那栩栩如生的打斗場面,心中不禁“拍案叫絕”,又隨文章進入其中,親臨場面,觀看那“各有千秋”的對決場面,怡然稱快。看來,文學是文字深處最生動的表達,有形有聲。
秋葉紛飛,沒有了春的色彩,夏的嘈雜,反而增添了幾分平靜。隨著天子的招安下達,宋江等人招安成功,金錢、寶物如期而來,日子一如既往的寧靜。看來,文學有時也會給人一種平靜祥和的感受,無形無聲。
鵝毛大雪,萬物凋零,我心里自然又添了幾分凄慘。萬馬的奔騰,士兵的吶喊,一切都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心中感慨萬千。為何梁山泊好漢的命運如此悲慘;為何大小各將紛紛折死沙場。梁山英雄的故事即近尾聲……這一次,我真正體會到了文學的另一種魅力——悲慘與感慨。
是的,文學確實一扇豐富多彩的大門,將我深深吸引其中,時時刻刻引領我,幫助我……
在收英語考試的草稿紙時,我非常意外的發現兩個斗大的“悔恨”,寫得很正楷很用心,四個字占去了整張紙的大部分。是悔恨沒有學好英語呢?還是悔恨這十二載青春年華?還是……我無法全解,但我知道寫下它的主人已經醒悟到些什么,我更希望他能夠真正的醒來,走好明天的路。
明天對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嶄新的,但愿你我的明天與歲月一道靜好,沒有遺憾,沒有悔恨,洋溢著充滿活力的生命樂章。
文檔為doc格式